放下「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的想法,就能獲得專注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經過這次大選我觀察到一個奇妙的人性現象,
就是 -「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這個想法原來非常佔據人的心思

有些群體支持特定政黨,是因為討厭另一個政黨或群體而支持,希望藉由支持這個政黨上台來打擊討厭的對象,在網路上也不時能看到"OO崩潰就是爽"的留言。有些支持者是抱著「他當選後會替我做我做不到的事」而選,但是,他們發現支持對象在特定議題上不僅不能"替他們打擊討厭的人"還替對方緩頰的時候,就蹦出了"這種事你就別講了"這樣的言論,希望他們支持的人別說話。這是非常奇怪的現象。

我非聖賢,端詳內心,原來自己也藏著這樣的心思,發現這樣的思緒佔據了龐大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想法並不能帶給自己真正的快樂。

raw-image


那怎樣的想法才能給自己真正的快樂?

小故事:挫折會追上自己

過去在廣告業時,曾有一位"後輩"想和我抱怨一位我也認識的公司老闆。
這位"後輩"還沒開口我就知道他想說什麼,但我當時沒有心思聽那些,因為那時我過得不錯,對我而言那些都已是往事,而我已經往前。

離職後經營自媒體這幾年的挫折、衝擊大過於實質收穫許多,我發現腦海中不時閃過那些往事,一股不快揮之不去,又開始想起陳年的紛爭。這次大選我看見曾有過衝突的人支持A候選人,我便興起一個念頭-"那我就要投他討厭的B"來噁心他。

那麼問題就來了,曾一度放下的不愉快,怎又回頭找上我?
今昔對比之下,我得到的答案是:
「看見討厭的人過得不好,不會令我快樂,令我自己過得好才會快樂。」

特別是在人生的低潮期、成就看似比別人低的時期,看見討厭的人過得比自己好,就更容易亂了方寸,被「他憑什麼」、「想看到他過不好」的思緒給佔據,丟失了原有的專注。

相反地,只要自己過得好,對別人的恨意也就不自覺煙消雲散。
人生有起有落,特別在低落時就更要專注在自己,看不慣的人落入苦難並不能讓自己獲得充實的開心,而且討厭的人往往都過得比你想像中的還充實🤣。那有如此想法就更折磨自己。自己過得不好便希望別人也不好,是很危險的想法

分手之後只要前任過得沒比自己好就舒服、離職後公司沒了自己發展更好就自我質疑,這類想法都不會讓自己脫離苦惱,反而更加內耗。這類想法雖然小,卻讓人生有南轅北轍的差別。

avatar-img
156會員
156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我啦,我好學啦 的其他內容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每年1月1日我們總帶著有些興奮的雀躍開始新的一年,不過,隨著年紀一年年增長,我們越來越難以像國高中時第一次和同學一起去跨年那樣天真熱情,每年都有新的經歷,也有新的挫折。 要怎麼保持熱情和勇敢? 拖著挫折開始新的一年是很累人的,也會因為內耗讓自己疲憊不堪, 所以,新的一年和過去劃個界線,就會有全新
這篇主題在和朋友們分享如何用「跳過這題」的思維來減少內耗,並進一步轉變成樂觀的性格。沒錯,思考較容易往壞處想的朋友們,相信可以幫到你們,也順便分享一個英文片語sleep on it。 有些題目,暫時「跳過」更好 學生考試時因為有時間限制,像是計算題算不出來時要適時「跳過先做下一題」,這個技巧也能
連拿破崙都在看的孫子兵法,除了「沒勝算的仗不打」的事前準備以外,另一個核心思想就是: 「仁義為本,權變為末」。 什麼是權變呢?就是權謀之術,詐術、給人挖坑設局的心思,仁義指的便是對人有仁愛、忠義之心,包容別人、相信別人也相信自己。 可是,為什麼在人吃人的戰國時代,孫子的另一個思想竟然是「仁義」呢
在開始討論「病識感」是如何直接影響人生好壞之前,這裡先給出幾個重點: 請不要小看「小的壞習慣」的累積,請記得「雪球效應」這件事 發現自己一直處在「不開心」、「浪費時間」的模式,就要警覺 窮,不是壞事,窮代表著「做正確決定的契機」 就在這幾天摯愛的《六人行》演員馬修‧派瑞猝逝了,雖然我早已知道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每年1月1日我們總帶著有些興奮的雀躍開始新的一年,不過,隨著年紀一年年增長,我們越來越難以像國高中時第一次和同學一起去跨年那樣天真熱情,每年都有新的經歷,也有新的挫折。 要怎麼保持熱情和勇敢? 拖著挫折開始新的一年是很累人的,也會因為內耗讓自己疲憊不堪, 所以,新的一年和過去劃個界線,就會有全新
這篇主題在和朋友們分享如何用「跳過這題」的思維來減少內耗,並進一步轉變成樂觀的性格。沒錯,思考較容易往壞處想的朋友們,相信可以幫到你們,也順便分享一個英文片語sleep on it。 有些題目,暫時「跳過」更好 學生考試時因為有時間限制,像是計算題算不出來時要適時「跳過先做下一題」,這個技巧也能
連拿破崙都在看的孫子兵法,除了「沒勝算的仗不打」的事前準備以外,另一個核心思想就是: 「仁義為本,權變為末」。 什麼是權變呢?就是權謀之術,詐術、給人挖坑設局的心思,仁義指的便是對人有仁愛、忠義之心,包容別人、相信別人也相信自己。 可是,為什麼在人吃人的戰國時代,孫子的另一個思想竟然是「仁義」呢
在開始討論「病識感」是如何直接影響人生好壞之前,這裡先給出幾個重點: 請不要小看「小的壞習慣」的累積,請記得「雪球效應」這件事 發現自己一直處在「不開心」、「浪費時間」的模式,就要警覺 窮,不是壞事,窮代表著「做正確決定的契機」 就在這幾天摯愛的《六人行》演員馬修‧派瑞猝逝了,雖然我早已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善待不喜歡的人,並不代表虛偽,只是代表你的內心,已經成熟到可以容納這些不喜歡。──《繼承人生》 From 誠品人 eslite member Facebook 感謝! 「善待不喜歡的人」確實是自我成長的好方法。 一開始只是好奇,為什麼有人願意這樣活著,肯定接納後,才知道,原來所有人都是公正的存在
Thumbnail
雖然明知把心力放在自身討厭的人身上,那就會產生反效果,反而讓那人更顯得氣焰囂張,更讓自身內心吐血。而在實踐心想事成的路上,這樣的課題也是需要去面對的。如果等到願望都實現了,例如擁有百萬被動收入或找尋到合適的另一半,然後那個討厭的人卻依然存在,這樣還要如此在意嗎?縱使自身很在意的是,到底
Thumbnail
試圖洗腦自己社會是和樂的,我打從心裡覺得非常之沒有意義。
我們在討厭一個人的某種特質的時候 其實反而是在羨慕對方 能這麼不顧他人感受 自我的活著? 偶爾換個想法 覺得很有趣
在特別喜歡一個人的時候 反而會開始討厭他 討厭那個 輕易就能影響自己的他 可能我真正討厭的 是那個無能的自己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善待不喜歡的人,並不代表虛偽,只是代表你的內心,已經成熟到可以容納這些不喜歡。──《繼承人生》 From 誠品人 eslite member Facebook 感謝! 「善待不喜歡的人」確實是自我成長的好方法。 一開始只是好奇,為什麼有人願意這樣活著,肯定接納後,才知道,原來所有人都是公正的存在
Thumbnail
雖然明知把心力放在自身討厭的人身上,那就會產生反效果,反而讓那人更顯得氣焰囂張,更讓自身內心吐血。而在實踐心想事成的路上,這樣的課題也是需要去面對的。如果等到願望都實現了,例如擁有百萬被動收入或找尋到合適的另一半,然後那個討厭的人卻依然存在,這樣還要如此在意嗎?縱使自身很在意的是,到底
Thumbnail
試圖洗腦自己社會是和樂的,我打從心裡覺得非常之沒有意義。
我們在討厭一個人的某種特質的時候 其實反而是在羨慕對方 能這麼不顧他人感受 自我的活著? 偶爾換個想法 覺得很有趣
在特別喜歡一個人的時候 反而會開始討厭他 討厭那個 輕易就能影響自己的他 可能我真正討厭的 是那個無能的自己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