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才剛受邀設計18個小時的資產傳承專題的衝刺班,昨日又有朋友約我諮詢傳承糾紛的一些法律問題,有關傳承的實例不斷地在筆者身邊出現,傳承商機之龐大可見一班。
而資產傳承商機中,保險最大的武器莫過儲蓄險莫屬,因為:
定期壽險:死亡給付免稅,但萬一死亡日並非保險期間,則規劃付諸流水,實務上難以操作,不合用。
分紅保單:保單結構中屬於"死亡給付"的一次性給付成分稀少,分紅部分原則上並無免稅之適用,租稅效果不佳,不合用。
因此若想要節稅(遺產稅免稅)、分產(不受應繼分、特留分拘束)、照顧後代(保險金分期給付),又想要享受起碼的增值效果,則運用範圍最廣泛的保險,還是以儲蓄險為主。
然而在ICS(保險資本標準)、IFRS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規定的適用下,大幅改變保險業風險及利潤計算的遊戲規則,使得傳統熱賣的儲蓄險,在將來獲利計算大幅減少下,保險公司可能會做出大幅修正。
將來可能會朝拉高保障(保費增加、儲蓄成分降低)、利變型(不保證利率)的方向改革,可能導致儲蓄型商品用於長天期規劃資產傳承的又因大幅降低,儲蓄險這個在高齡化社會下被視為最後藍海的領域,可能才在萌芽的階段就胎死腹中。
未來,保險公司就真的只能以銷售傳統的保障型保險為主,在保險滲透率如此高的台灣,保險業務員的生存可能會更加困難。
保險業務員與銀行理財專員比起來,其強項向來在"銷售",只要是客戶的所有理財需求,都能將其導引到購買保單上。
然而這樣銷售方式,將來或許會再受到進一步的壓縮,因此最近也開始有較積極敏感的業務員,努力的為自己加值,除了銷售保單外,也提供客戶購買ETF、債券、股票等建議,往全方面理財規劃人員的路邁進。
然而有危機,就有轉機,起碼每個險種停賣的前夕,就是施展飢餓行銷魔法的最佳時機,雖然對於儲蓄險是否停賣還沒有具體時間表,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利用發酵中的題材,趕緊趁機殺入資產傳承市場,讓有需求的資產大戶們,不要錯過這個人手一張傳承儲蓄險的最後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