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綠豆粉圓兩兄弟,已經讓我的生命有夠豐富,但和孩子有男有女的家庭一起出遊時,總還是不自覺地感到一絲絲羨慕。
最近認識了幾個新家庭,都是有2個孩子,而排序是哥哥和妹妹。
不同的是,有的相差2歲、有的相差4歲、有的則相差到快10歲。
共同的是,父母總是對哥哥很頭疼、然後對妹妹很心疼。
「好動、坐不住、會動手搶東西、會動手打人、不想上學、跟老師頂嘴、父母被學校約談......」,父母細數著哥哥的「罪狀」。
但父母對哥哥愈是煩惱與焦慮,哥哥的負面行為就更層出不窮。
「怎麼辦?」每對父母都問我。
「先找出哥哥的優點,無論大還是小,每天至少給予一次的鼓勵(我們稱之為"窩窩心時間"),沒有次數的上限」,我說。
「蛤?哥哥的優點?」父母抓著頭。
「是啊,我們相信,會展現不良行為的孩子,其實是受挫和氣餒的孩子」,這四年推動可能親子團的經驗,讓我更加相信,「孩子都不是故意的,他們只是想要被愛、被接納、被關注而已。」
「我們很愛哥哥呀!沒有偏心呀!」父母趕緊說明,「妹妹幾乎都撿哥哥用過的,而妹妹有的,哥哥也都不會少呀!」
很多父母還不瞭解,被愛、被接納、被關注,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感受,不見得可以用物質去替代的。
於是我們在親子團的互動當中,陪著父母一起去尋找、去看到。
哥哥和妹妹互相揮著樹枝,哥哥一不小心打到妹妹,妹妹哭了,媽媽抱起了妹妹,然後怒目對著哥哥。
妹妹想要吃哥哥的早餐,媽媽說「分妹妹一口」;哥哥想要吃妹妹的早餐,媽媽說「你自己有,不要搶妹妹的」。
「為什麼妹妹可以乖乖的,你就要一直動來動去?」媽媽忍不住唸了哥哥。
「妹妹都可以自己做,為什麼你不行?」這也是經常出現的話。「好可愛喔!」朋友對於妹妹的打扮,以及如天使的笑容,忍不住給予讚美,卻忽略了在旁邊穿著隨意的哥哥。
甚至和一些媽媽深談之後,媽媽才驚覺,自己對於妹妹有著同為女性的貼心,卻對於哥哥,或許因為不瞭解、或許因為投射某些對另一半的不滿,不自覺地看不順眼。
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有著很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卻只有很弱的解讀能力,因此這些「潛在」的手足比較,就一步步的把哥哥「逼」向了不良、負面、叛逆的另一端。
「怎麼辦?」父母還是這樣問我。
我的建議仍然沒變,先從「鼓勵」著手,如果還不懂得鼓勵和讚美有什麼不同,至少先從「具體的讚美」開始做起。
但要留意,別將鼓勵變成了控制孩子的工具,當孩子減少了一些讓父母困擾的行為,不要急著把標準拉高,因為孩子此時還是很脆弱、還是不太相信自己是好的。
持續地鼓勵孩子,然後開始和孩子單獨約會,接著找出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加以放大。
孩子被愛了、被接納了、被關注了,就不再需要用不良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了。
當然,因為地位的改變,原本天使的妹妹,也有可能「誤會」而改採惡魔行徑,試圖找回自己的地位。
但不要擔心,同樣給予妹妹鼓勵、單獨約會、放大興趣和優勢。
當明顯的手足比較、潛在的手足比較都不復存在,而是看到孩子的個別差異,讓孩子發揮他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時,自然激發的,就是孩子向上向善的本能了!
而這樣的做法,不只是哥哥妹妹的組合適用,任何有2個孩子以上的家庭,都適用喔!
我們對於綠豆和粉圓,也是這麼做的呢!
同步刊登於親子天下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