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的幸福教養】「再這樣,下次不帶你來了!」隱藏的負面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傍晚和粉圓媽一起去採買晚餐的食材,超市像是鬧區般,每條走道都是滿滿購物的人潮,當中有不少是爸爸或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的組合。

但我卻在不同的三條走道,聽見三對不同的組合:媽媽和女兒、爸爸和兒子、阿嬤和孫女,都說出了相同的一句話:

「再這樣,下次不帶你來了!」

這句話其實蠻常聽到的,說的人或許是因為孩子做了某些不良行為,而自己希望孩子可以乖乖聽話,卻不會發現這句話其實隱藏了四個負面影響:


一、信用破產

下次還是會帶孩子來,所以大人在孩子心中的「信用」也就一點一滴地消失。

沒有大人會希望孩子不被自己所信任,但很多大人卻往往在生活、言談、行為中,傳遞出「說話不算話」的訊息。

於是孩子很難真正相信大人,而沒有信任做為基礎的親子關係,就很難走向合作與共好,雙方總是互相猜忌、甚至爾虞我詐。

「言出必行、謹言慎行」是我們給自己的期許,在話要說出口之前多停留三秒,讓理性的自己快速判斷是否能夠做到?或是已經說出口的話,就必須要溫和而堅定地去執行一次,然後再和孩子一起討論修正。

信任,是所有人際關係中的基石,千萬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


二、權力鬥爭

因為這是一句威脅的話語,容易讓孩子陷入「權力鬥爭」的錯誤目標無法自拔,於是孩子的行為反而會變本加厲,造成大人必須用更重的責罰。

孩子愈來愈精明,當他們知道這句威脅是一枚「空包彈」並不會真正執行時,孩子是會反擊的,因此行為會更加誇張,大人愈不希望孩子做的事,孩子反而更要去做,最後大人就只能大罵孩子、甚至是出手打孩子,用自己的威權暫時震攝住孩子,然後,親子關係的裂痕就更深了。

也有的孩子會在人際關係上模仿大人的威脅,所以「再這樣,下次就不怎麼樣」的照樣造句在孩子的人際關係中就經常出現,也連帶影響孩子的交友,甚至讓孩子成為團體中的小霸王。

陪伴孩子面對行為的自然結果,才是大人要最重視的議題,如果自然結果無法接受或承擔,就需要設計有邏輯性的合理結果。如果孩子在超市的行為會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影響,的確「下次不帶你來」是一種可行的合理結果,但大人必須要確定能夠執行,學齡前的孩子留在家裡也要有其他人可以照顧。


三、關係雙輸

每個孩子(大人也是)都需要有人愛、有權力、有價值、有能力,因此若在生活當中,孩子總是感受到大人掌握大權,而自己沒有作主的權力時,容易激起孩子與大人的「破壞報復」的錯誤目標,孩子會在吃、喝、拉、撒、睡、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層面遍地烽火,走到這一步的親子關係,對大人和孩子都是辛苦和雙輸的。

在生活中適時適量的「賦權」給孩子(也不是兩手一攤的把所有權力丟給孩子)是相當重要、也需要大人的智慧的。以超市採買為例,可以提供一定預算或是某些類別的物品,交由孩子作主決定要買什麼,一方面孩子有了作主的權力,另一方面,在挑選的過程中又能提供成長的能力,然後幫家庭採買則會讓孩子感受到貢獻的價值。


四、有條件的愛

每個孩子(大人也是)都需要最親近的人無條件的愛,也就是無論自己犯了什麼錯,最親近的人仍然願意接納他、關心他、愛他,然後陪伴他一起面對錯誤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是行為結果)。

這句威脅的話語聽在孩子耳中,就印證了「我這樣,你就不愛我」,而有條件的愛是孩子最大的恐懼,因為他們會很害怕被遺棄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大人會覺的這句話很有效,那其實是孩子怕被大人丟下,所以只好委屈求全、乖乖投降呀!

長期下來,孩子會發展出討好的性格、或總是要吸引過度關注,也會害怕獨處,甚至連自己玩都持續不了多久。


從生活中和孩子分工合作

超市的採買是可以甜蜜幸福的,在出門前先和討論採購清單,和孩子分工合作,讓孩子幫忙找尋或拿取架上的物品、幫忙看價錢、幫忙推推車(但必須跟在大人身旁,太多孩子把推車當賽車了)、幫忙結帳、幫忙放進袋子裡、幫忙提袋⋯⋯等。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能幸福學院
39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可能幸福學院的其他內容
2024/02/11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2024/02/11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2024/02/11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2024/02/11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2024/02/11
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和他們分享「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任何人(包括家人)都不能碰觸你的身體」這樣的觀念,以及當對方未經同意碰觸他們時,「可以嚴正的拒絕對方(包括家人)」。
Thumbnail
2024/02/11
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和他們分享「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任何人(包括家人)都不能碰觸你的身體」這樣的觀念,以及當對方未經同意碰觸他們時,「可以嚴正的拒絕對方(包括家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氣餒的孩子。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往往是最少得到鼓勵的孩子。
Thumbnail
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氣餒的孩子。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往往是最少得到鼓勵的孩子。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Thumbnail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Thumbnail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