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小職管筆記#29|成功就業有捷徑嗎?

關於就業,有些人把它說的很簡單。

比方,有些父母帶著服務對象到我們面前,就只告訴我們,找孩子喜歡的工作就好;有些父母說,要那種大企業的身障職缺,比較有保障;有些父母說,不要清潔工作其他都可以,最好是能坐在辦公室打打字、送送公文的工作;有些父母說,只要是孩子能做的來的工作,都可以。

同樣地,有些服務對象會說想要找有興趣的工作,有些說想要找輕鬆高薪的工作,有些說想要能吹冷氣的工作,有些說想要找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有些則是......。

#大部分的人來到我們面前,說出的求職期待,都看似清楚,但其實模糊。

所以很多時候,在開啟求職行動前,需要花時間釐清需求,探索成為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多數的人往往沒有耐心探索,而想要立即的結果。

有時我會用簡單的方式引導確認需求,如:「想要找到工作就好」vs.「想要找到工作而且能穩定做下去」,目前為止多數的人選擇後者,那麼如何穩定做下去似乎不是簡單地有興趣就好,也不是只要有身障職缺就能夠萬無一失,很需要好好探討。


關於探索

協助一個人釐清適合的職業方向,往往會先探討興趣、性向、特質 ,但其實價值觀、熱情渴望,也會影響一個人職業選擇,實務上,我們有許多工具可以協助一個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向)、職業興趣、工作氣質、熱情渴望與價值觀。如:

晤談,透由晤談從對方所提取的經驗與資訊中搜集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牌卡,透過牌卡媒材協助當事人整理對自己這幾個面向的想法。

測驗,從標準化過程中所得出的結果與自己本身或常模(他人)比較,從實作的過程中就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學不學得來、喜歡或不喜歡這些事。

所有的測驗結果都是半成品,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測驗結果,協助當事人為他的人生做出下一個選擇。

我最敬愛的明宜老師曾經這樣說過。

確實,每一個測驗工具都有其限制,有可能是適用對象、有可能是適用的時機或場域,而其中最大的限制是,基於測驗工具設計的目的,都只能看到人的某一些面向,而不是全部,所以需要交叉驗證。而測驗只是測驗,更重要的是要回到當事人身上,了解他自己對於這些結果如何詮釋,以及願意為自己做出怎樣的選擇。


關於選擇

曾經遇過一些長期待業的服務對象,待業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就業能力,而是因為不敢做選擇,深深害怕自己選了這個工作機會的同時,就會錯失另一個潛在的機會,希望選一個最有利的選擇,然後就這麼等著想著,不做選擇。

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也會帶來後果。持續這樣的狀態過久,無形中就讓自己卡著,難以前進,離自己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或許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選擇本來就是有得有失。

實務上,放下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面對難以選擇,實務上常用的方式就是盤點、比較、分析,如:SOWT分析、平衡單。將既有的選項,針對服務對象在乎的指標,依不同程度的重要性,予以加成盤算,最後得出排序。

其實,把時間拉長來看,選擇是一連串比較與暫時取捨的過程,可以是依輕重緩急分階段完成目標的概念。

#選擇可以是取捨,也可以是先後。

有時候,在獲得夢想中的工作之前,有可能一份我們勝任、自在、不那麼討厭的工作,也會是一個選擇,也可能會帶來下一次獲得更好工作的重要經驗與養分。


關於獲得

常遇到把「獲得工作」的想望寄與在職重人員身上的家屬與服務對象,有些人會清楚提出他們的訴求,如:我要從家裡走路只要10分鐘就能到的包裝工作。因為他們的表達,容易讓人覺得,他們似乎覺得只要完成點餐,就會自動獲得;而沒有想過,到底離家走路只要10分鐘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工作,也沒有想過,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機會,要如何讓自己獲得這樣的工作。有些人在面對這些提問時,則會直接回懟「這不是你們的專業嗎?」。

原來,不是每個人都想過這些問題的同時,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回應這些問題。我通常會用淺而易見的道理開啟討論,如:

獲得一份工作,最基本看的是能力和機會。

#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就業?

或許有些人會說,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有些雇主就說了「不會沒關係,可以進來工作再學」。

很多時候在前面所說的探索中提到的能力,不只是既有的技能,還有潛能。同樣的事情如果最終的結果是人人都可以學會,也有分有些人很快就能學會,有些人花了加倍再加倍的時間還是一知半解。同樣地面對不同的事物,有些我們學起來很輕鬆,有些則十分吃力辛苦。

在職場上,雇主願意花多少時間讓人學會一項任務,人願意花多少時間在挫折中堅忍而不放棄,其實都是有限的時間。那些「不會沒關係,進去工作再學」的主張,都是模糊表達,沒有清楚說的是--可以給多少時間學習。

而我們往往希望協助客人拿自己的強項出來拼搏,讓自己有機會發揮能力,有價值、也有成就感。

#有機會就會順利嗎?

與其說是機會,我覺得更精準的詮釋是緣分,因為有些機會雖然擺在那,但就是有人投了N封履歷都沒有進一步面試的機會。

曾經遇過很努力很努力的客人,很願意為了就業進行一些準備訓練,跟著就服員去嘗試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試,都等候通知;另外也有那種輕易就能找到工作,每次都會遇到願意給他機會的老闆,但卻頻頻遲到曠職一點也不珍惜工作的客人。

有時候,面試搏得就是一面之緣,有緣就順利。

曾經有客人問我「我明明已經好努力好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沒有工作?我是不是都找不到工作了」說實話,我們可以努力很多事情,但有些事情不見得是努力就必然成功,但也不代表這樣就可以不努力。

雖然不能掌握緣分,但我們可以透過一次一次面試的機會,接近不同的緣分。

放下一個不適合的緣分,往下一個緣分前進,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暫時還沒找到工作;還記得那位客人後來獲知工作錄取時,告訴我「有老闆要我ㄋㄟ 」。

緣分總會到來。


協助一個人從模糊懵懂到清楚方向,再到獲得工作,從來不是一件有立即成果的事情,但卻是一件一但啟動會讓人覺得值得投入的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小職管@職重宇宙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