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於那些所謂的「紀念日」文化不太感冒,總覺得那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一年已經有好多節慶了,每個人也都有生日。看到有些人談戀愛會記下交往的日期、甚至慶祝初次約會的紀念日,多少會有種「不需要吧」的感覺。
曾在一個podcast節目上聽到有人分享跨國婚姻遭遇的一些麻煩事。因為結婚的對象來自有一定人口販運情況發生的國家,所以有一些我們不會想到的文件需要在兩個國家來回申請。除了無犯罪紀錄相關證明、紀載從出生至今的婚配狀況之文件、護照等其他證件之外,還需要「交往經過說明書」。
雖然可以想像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避免可能的犯罪事件,但在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給民眾添麻煩的、「把人民當壞人在防」式的、可能蘊含歧視的制度。的確,這樣的要求可以讓假結婚的門檻變得更高。但對於一對實際交往多年的伴侶來說,要去一一回憶並填寫數年前相遇與相愛的過程,同樣充滿難度。
不過,對於那些一直很重視紀念日的人而言,要拿出這些資料或許輕輕鬆鬆。不但認識的日子、交往的日子、首次約會的日子都很清楚,每一年還都有相關的相片紀錄。就像為了要申請經費,辦活動都要記得拍照和保留發票一樣,對這些紀念日的強調,讓一段關係成為了一件「有憑有據之事」。
就像即便是一場約好了只有三個參與者,也會直播給全國人民看的會談,有時參與者也會覺得需要有一個曾經位高權重的人擔任「原則上不發言的見證人」。為了要證明一件事真正發生過,人類設計了無數繁雜、冗餘的儀式、典禮和行政手續。
慶祝紀念日或許也是如此。人們嚮往一段情感關係可以永久存在,但又對此缺乏信心。於是,透過在每座森林安排監聽者,來試圖避免樹倒下的時候沒有人在森林中聆聽的唯心論問題。今年慶祝了紀念日,明年也會慶祝。然後,只要n與n+1的兩條式子都成立,數學歸納法,這段關係就能永遠存續。
稍微長大一些之後,雖然我自己大概還是不會喜歡上這種文化。但隨著經歷過更多的跌跌撞撞,或多或少理解到,無論是人與人的關係,或是任何其他努力在從事的事情。去讓一件事情持續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無論如何的確是件令人欣喜的成就。就像對沒有被年獸吃掉的彼此說恭喜恭喜,會因為一段關係的存續而想要慶祝與鼓勵自己,說起來也合情合理。
進一步看,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真正扮演重要角色的、讓人們關係成立的或許不是某個明確的「告白-確認」之日,而是像「第一次看到對方某個閃光的時刻」、「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與這個人相處時的安心感和舒適感」這類的,還沒被框定成紀念日的日子吧。如果是慶祝這樣的紀念日,好像還真是挺浪漫的。
不過,比起新年前的大掃除,我還是更喜歡每一次用完東西的時候放回原位、看到出現灰塵或髒汙的時候馬上擦掉。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天都可以是你持續實踐你所重視之價值又多一天的紀念日、都是「小鎮又度過了和平的一天」紀念日。就像那首不知不覺已經快有二十年歷史的懷舊歌曲說的一樣--「每一天都值得慶祝」。
到粉絲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