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剪黏小師傅—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市場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澎湖搭船回台灣那天,珮莉表妹跟工頭說到暈船藥。在澎湖公認最好的暈船藥只在某家西藥店有售,帶著期望,我們便從碼頭一路走到天后宮。

以往這是傍晚下工後的夜行路線,在雲朵被季風吹散的冬日中午,街景姿態便顯不同。從惠民路左轉彎進天后宮的小巷口,民宅的石牆美麗。一層層堆疊的咾咕石有些還包裹著灰泥,有些已經露出黑色的原石,但當初磚工的工藝到今日仍然賞心悅目。用紅色薄磚砌起的牆緣與窗緣讓這堵石牆看來更為講究。

我滿心期待走近房子大門,就在天后宮的東牆邊。只見鐵門緊緊拉上,空蕩蕩的屋子沒有生活與生意的痕跡。連在廟邊上的房子也逃不過人去樓空?小小巷子裡有好幾棟這樣的房子,往好處想,也許是冬季人潮清淡,拉起門來的休養生息。

走到廟門口合十拜拜。在這座國定古蹟,全台灣最古老宮廟前,一轉身,我遇見剪黏小師傅。坐在冬日和煦陽光下,他埋頭工作。我小聲地跟珮莉說,這是「剪黏」。應該是聽到,感覺他在工作中留意到我們路人甲與乙。

稱他「小師傅」是因為年輕。我猜測他只有十七、八,穿著企業社的T恤,健康的膚色沉著的眼睛與手勢。在廟門口的台階上,我參詳了半天終於問:「可以照張相嗎?」「可以啊!」很開朗的男生。

就著廟口階梯的工作平台有點兒亂,裝盛分類的塑膠袋與碗片參雜,不容易找到一個「單純的」觀看角度。工作中的年輕人,把碗片剪成三種形狀,想來仍在學習,在德國的技職體系中屬實習生,帶領的師傅應該就在不遠處。再大的好奇,路人甲乙都不宜打擾久留。

小師傅告訴我,桌上不同顏色的破碗不是剩料,而是由供應鏈廠商燒製,專門提供剪黏使用,不能拿來當湯碗,在他所來之處嘉義有許多這樣的工廠。我問他不戴工作手套嗎?他說應該要戴,只是他不習慣戴手套做事,言語中帶著些熟手的驕傲。應答之中,他自信有條理,沒有停止工作禮貌地說明,是個令人喜歡的年輕人。在這個年紀就能專注地工作,我猜想,他也許是某個實驗高中的學生,因為嚮往傳統工藝拜師學藝。想著想著,我跟珮莉繼續往前。一回頭,年輕人走進陽光,抬頭喊著「叔叔」。我才看見廟宇頂上的師傅。

原來,我只想寫篇短文,紀錄與這位小師傅有趣也感到欣慰的相遇。但還沒有走出天后宮大榕樹的樹蔭,珮莉就問我:他們平常做什麼?會接油漆的工作嗎?

我楞了一下,快速翻譯她的問題:剪黏這個工作應該是偶一為之吧!廟宇古蹟的修復工作不在一般建築市場,靠標案夠維生嗎?如果沒有案子,這些從事建築裝飾的工藝者,是不是可以去接一般市場的油漆工作好維持家計?

珮莉有三個年紀跟小師傅相當的孩子,從汗得畢業的芸瑄現在德國進行職涯雙軌學程,她想的事情遠比我實際。我不改浪漫回答:這是一個利基市場,廟宇、古蹟建築需要週期性整修,新建廟宇為了敬神比較不會落入經費考量,剪黏師傅不會沒工作,反而是工作多到要排隊。

她還是不放心:油漆不是比較快又便宜嗎?如果沒有這麼多費工的工作機會,應該還是可以接油漆工作吧!

雖然以利基市場作回答,這件事卻一直掛在我心上:剪黏小師傅會不會沒工作?他的未來,有保障嗎?

所謂利基市場是一種市場區隔的策略,避開主流市場的紅海競爭,向特定族群銷售產品與服務。簡單說,利基市場是大市場中的小市場,透過專業化的經營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在台灣,刻意把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從建築營造領域區隔開來,就是建構一個利基市場。不過,這個利基策略不是由營建者,而是公部門以資格審定與採購辦法來區隔。

古蹟與歷史建築的修復雖然屬於建築與營造業,但這個市場並不開放給所有業者,只有符合資格的「專業者」可以從事。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頁,台灣目前登錄的建築類文化資產,包含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與聚落建築群,總數為2809處。受文資法保護,整修必須遵循一定程序並且由具備傳統匠師資格者進行。

傳統匠師,也就是從事者的資格,主要由中央主管機關文化部來規範、審查,並且進行公告。截至2021 年底文化部公告的傳統匠師人數為841 人,分為漢式大木作、日式大木作、漢式瓦作、日式瓦作、泥作( 土水作 )、小木作( 細木 )、鑿花作、泥塑剪黏、彩繪作、石作等十大工種。其中仍實際在現場工作者,經文資局調查約213人,佔25.3%。已退休、死亡或離開產業者628人,占 74.7%。以2021年的修復工程21案為例,如果每處修復工種有五種,每個工種平均需要五人,當年傳統匠師需求數至少是525人,可見古蹟歷史建築修復產業嚴重缺工。

由於文化資產的特殊性,主管機關以「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採購辦法」來規範相關採購「得採用限制性招標」,並優先遴選與聘請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也就是傳統匠師來進行修復。

由於文化資產的特殊性,不同於一般建築與營建業的職能基準由勞動部與經濟部發展制定,文化部做為中央主管機關,「可依法訂定有關文化資產保存人才的職能基準,及核發能力鑑定證明」。所以在經過多年的委外研究後,文資局在2019年函送勞動部公告木作、泥作、彩繪作、石作等傳統技術修復工匠職能基準共計4類21項,做為人才分級、認證、培育之參考基準。以此為基礎,「推動專業證照分級制度,提升傳統修復工匠的工作尊榮感」,文化部並於2022年5月9日公告「古蹟修復傳統匠師整體薪資參考基準」,提出傳統匠師合理日薪應高於一般營建工程「技術工或大工」之編列基準,至少應達每日新臺幣3,922元以上。

以資格審查來定義市場參與,以優先遴選與聘請來屏除外來者競爭,以職能基準認證人才,以高於業界的薪資來提供舞台,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與保存被安排成保護型的封閉產業,在建築與營造產業中自成一格。

以保護文化資產為前提,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市場是經過公部門結合學者專家縝密的規劃,提供文化資產修復人才多面向的保障。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我與工頭長期觀察也參與德國的技職教育,居住在古蹟房子所以整修工事就是日常,並以此為基礎成立了汗得學社與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我們不僅支持也親力親為古蹟歷史建物的修建與保存,但這個利基市場讓我始終很糾結。我們究竟是要創造一個「有保障的市場」來保護年輕人,還是要試著與他們合作一起開創未來工作的想像與建立應具備的能力?

古蹟歷史建築在興建之初就是新建築,當時的營建者以當時的思維、工法、材料、美學與預算所興建。建築從來都帶著色彩也飽含價值觀,當初的新建築經過時間的洗禮成為現在的古蹟歷史建築,也不會變成中性的「文化財」。因為建築的目的是彰顯:彰顯居住者、使用者、建造者的身分、文化、財富與價值,在在與社會關係緊密相連。房子蓋成什麼樣子,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代表擁有者與使用者的社會期待,希望別人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他,這是一種自我的社會展現。

時間帶來不同的思維方式,技術、工法、材料與價值也隨時代改變。有實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工法一定會變,而且隨著材料與使用者時時在變。沒有一種傳統匠師掌握的工法可以穿越古今不被挑戰,也沒有一種保證可以確定依傳統方式來修建房子就不會被修壞。新舊好壞是相對的概念,呈現的不只是價值觀,更是知識與技術發展所帶出來的景觀。

如果生活方式會改變、氣候會變遷、想法會隨經驗、環境與學習而改變,憑甚麼認為古蹟歷史建築修復的「好壞」標準不會變?除非,這些房子修好都是拿來看的,而不是拿來居住與使用。

傳統工法不該是捧在手心上的傳家寶,傳統匠師學習的不該只是老司阜的技藝,傳統應該放在開放系統中被認識、學習、檢討,並得以賦予新價值,在價值中找到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就算只以傳統為依歸,傳統工法也應該有自己的時代趨勢與未來展望,決定要跟誰學習,可以找到什麼新生命。

我不覺得封閉的系統就能夠保障工作機會,以高於業界的薪資就可以增加職業尊榮感,這樣就能夠吸引年輕人的參與。如果政策轉向、公部門標案縮減,在民間對文化資產保存雖有意識但沒有作為的市場,匠師的職業尊崇感應該建立在本質,而不只是給薪。

說了這麼多,我寧願相信:剪黏小師傅是因為叔叔的關係,是因為耳濡目染引起興趣,是因為家族傳承而來參與,而不是因為有保障。我想,我應該還是太浪漫了!




avatar-img
17會員
98內容數
實實在在地生活,歡喜時間贈予的禮物。 用行動,愛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行動。愛世界 的其他內容
在工序中,工頭這樣提醒學生,也像是在提醒我——凡事皆有時。 努力學習之必要,放心與放手之必要!
我們就算困在執念的牢籠裡,也沒有辦法非得等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才往下走。也許教育者能夠知道的,就像是看花看樹看風景般的結論:早開的花不一定早枯萎,遲遲未開花的苞蕾也不一定會全然忘記。
我知道這話說來多少令人傷神,但在傷心之前,我們仍有機會。未來並不存在於大人的承諾裡(說好的美好人生呢?)。未來存在於我們過好的每一個現在!
讓我們以改善存有為目標,照顧好每一天,試著以不同的觀看方式面對以為都是一樣的每件事。也許,我們終有一天會跟現在的青少年,會跟我們的伴侶說:「親愛的,我們一起去冒險吧!」
學生很快就會長大,到了他四十歲時應該連我們的名字都不記得了。但是如果他能記得,在他長長的人生中有高中三年,只要三年,是可以講道理的。那就足夠了。
在工序中,工頭這樣提醒學生,也像是在提醒我——凡事皆有時。 努力學習之必要,放心與放手之必要!
我們就算困在執念的牢籠裡,也沒有辦法非得等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才往下走。也許教育者能夠知道的,就像是看花看樹看風景般的結論:早開的花不一定早枯萎,遲遲未開花的苞蕾也不一定會全然忘記。
我知道這話說來多少令人傷神,但在傷心之前,我們仍有機會。未來並不存在於大人的承諾裡(說好的美好人生呢?)。未來存在於我們過好的每一個現在!
讓我們以改善存有為目標,照顧好每一天,試著以不同的觀看方式面對以為都是一樣的每件事。也許,我們終有一天會跟現在的青少年,會跟我們的伴侶說:「親愛的,我們一起去冒險吧!」
學生很快就會長大,到了他四十歲時應該連我們的名字都不記得了。但是如果他能記得,在他長長的人生中有高中三年,只要三年,是可以講道理的。那就足夠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過南埕衖事館內的導覽解說可以讓自己認識這棟舊建築,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創作的形式,不止一種。如果運氣不錯,南埕衖事創辦人黃先生在現場更是樂於分享這一段心路歷程,他幕後促成這一切的困難和精彩程度,不亞於這棟八棧樓建築。當然為什麼拿八棧樓來賣冰?真的是賣冰?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這是在故宮山下大門畫的,整個故宮看起來很有威嚴氣勢。當我站在故宮山下大門,仔細觀察那高大的門樓和精美的雕刻,仿佛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當時建造這些偉大建築時的用心與技藝。 故宮的設計不僅追求實用功能,更注重美感和象徵意義。門樓上的每一處磚瓦、每一塊石材,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讓人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
Thumbnail
在街上散步時,總是會被一些老屋建築吸引,尤其是那些歷經風霜的古老建築,沉穩的外觀中帶著歲月的痕跡,讓人忍不住想探究它們的故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老屋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牆面開裂、結構鬆動等。這次竟然看到了,街邊的老屋搭上了鐵鋼架遮風擋雨,讓我忍不住想問,這樣可以嗎?老屋維護也可以這樣嗎?
Thumbnail
重要古蹟 保安宮是台北的一個重要古蹟,也是許多人喜愛的遊覽景點之一。在這座古老的宮殿中,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跡,讓人們可以一窺台北的歷史與文化。走在保安宮附近的街頭,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氛圍,仿佛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街道兩旁的建築物歷史悠久,散發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許多人前來觀光遊覽。
Thumbnail
2022年接到一個拍攝計畫, 不是要做修復整修紀錄,而是要做拆除前的保存紀錄! 實在很難得看見,老宅要拆除還願意花錢做拍攝甚至是3D保存。 可見屋主對老宅的情感及用心! 後勁林家古厝是傳統閩式合院格局的建築 是屬於泉州風格的建築 拍了這場紀錄才了解到原來閩式建築還有分泉州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修復透天厝的過程與心得。從替換舊木門的花玻璃到拆缷木門的過程,描述了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作者強調了對物品的耐心與用心,並且感謝那些願意幫忙的人。文章中充滿了感恩與滿足。文章適宜關鍵字:透天厝修復、舊木門修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提到中式的建築領域與研究脈絡已不再是新鮮之事,舉凡各座古城,遠至唐代長安、宋代汴京,充滿夢華想像,近至象徵明清帝王輝煌霸氣之紫禁城,江南蘇州精緻優雅之白牆黑瓦、小橋流水,一張張景片總令人心生嚮往,其中所含藏之底蘊與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並不然,審美是一把鑰匙..開啟
Thumbnail
🔖新化老街立面整修 2021年第一次拍攝非古蹟的修復工程 街屋的立面反應了城市的樣貌 非常開心在這幾年 臺南市的街區因為這些立面的整修 看到的不只是乾淨、有質感的樣貌 也可以透過這樣的修復 品味日治時期的建築文化 即便是隔了6-70年 透過這樣的修復讓建築風華再現 也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過南埕衖事館內的導覽解說可以讓自己認識這棟舊建築,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創作的形式,不止一種。如果運氣不錯,南埕衖事創辦人黃先生在現場更是樂於分享這一段心路歷程,他幕後促成這一切的困難和精彩程度,不亞於這棟八棧樓建築。當然為什麼拿八棧樓來賣冰?真的是賣冰?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這是在故宮山下大門畫的,整個故宮看起來很有威嚴氣勢。當我站在故宮山下大門,仔細觀察那高大的門樓和精美的雕刻,仿佛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當時建造這些偉大建築時的用心與技藝。 故宮的設計不僅追求實用功能,更注重美感和象徵意義。門樓上的每一處磚瓦、每一塊石材,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讓人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
Thumbnail
在街上散步時,總是會被一些老屋建築吸引,尤其是那些歷經風霜的古老建築,沉穩的外觀中帶著歲月的痕跡,讓人忍不住想探究它們的故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老屋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牆面開裂、結構鬆動等。這次竟然看到了,街邊的老屋搭上了鐵鋼架遮風擋雨,讓我忍不住想問,這樣可以嗎?老屋維護也可以這樣嗎?
Thumbnail
重要古蹟 保安宮是台北的一個重要古蹟,也是許多人喜愛的遊覽景點之一。在這座古老的宮殿中,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跡,讓人們可以一窺台北的歷史與文化。走在保安宮附近的街頭,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氛圍,仿佛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街道兩旁的建築物歷史悠久,散發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許多人前來觀光遊覽。
Thumbnail
2022年接到一個拍攝計畫, 不是要做修復整修紀錄,而是要做拆除前的保存紀錄! 實在很難得看見,老宅要拆除還願意花錢做拍攝甚至是3D保存。 可見屋主對老宅的情感及用心! 後勁林家古厝是傳統閩式合院格局的建築 是屬於泉州風格的建築 拍了這場紀錄才了解到原來閩式建築還有分泉州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修復透天厝的過程與心得。從替換舊木門的花玻璃到拆缷木門的過程,描述了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作者強調了對物品的耐心與用心,並且感謝那些願意幫忙的人。文章中充滿了感恩與滿足。文章適宜關鍵字:透天厝修復、舊木門修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提到中式的建築領域與研究脈絡已不再是新鮮之事,舉凡各座古城,遠至唐代長安、宋代汴京,充滿夢華想像,近至象徵明清帝王輝煌霸氣之紫禁城,江南蘇州精緻優雅之白牆黑瓦、小橋流水,一張張景片總令人心生嚮往,其中所含藏之底蘊與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並不然,審美是一把鑰匙..開啟
Thumbnail
🔖新化老街立面整修 2021年第一次拍攝非古蹟的修復工程 街屋的立面反應了城市的樣貌 非常開心在這幾年 臺南市的街區因為這些立面的整修 看到的不只是乾淨、有質感的樣貌 也可以透過這樣的修復 品味日治時期的建築文化 即便是隔了6-70年 透過這樣的修復讓建築風華再現 也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