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們一起去冒險吧!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江秀真《十年一講,為夢想》有一個故事。「2018年5月,日本一名年輕登山家栗城史多,年僅三十五歲,在第八次攀登珠穆朗瑪峰未成而身亡!他始終堅持『單獨且無氧裝備』進行攀登,在嘗試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過程中,連續七次登頂失敗;2012年的攀登中,更因凍傷而失去九根手指頭;直到第八次挑戰,最終沒能活著下山。」

身為家長,你怎麼看?
日本媒體評斷躁進的年輕人:嚴酷的現實足以擊碎沒有扎實基礎的夢想與熱情。
逝去的年輕登山家曾說:「成功的相反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去做!」

「如果是你的孩子呢?」秀真演講中問家長。有位媽媽說:「我會瘋掉!」
但失去孩子,栗城史多的父親給予祝福:「對兒子來說,比起交通意外,相信殞命在心愛的珠峰,總歸是幸福的事。」

你怎麼看?觀看的方式,決定我們的這一步與下一步。甚至,是二十年後的自己。

我想到《薩爾加多的凝視》。這是德國知名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執導的紀錄片。以安靜的視角沈澱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身為社會攝影家,如何在見證人類殘暴與苦難之後,重回大自然創世紀的生命自省。

薩爾加多是經濟學家。決心從事社會攝影的志業後,與太太蕾莉亞(Lélia Wanick Salgado)一起完成難以想像的巨型攝影計畫。包括《工人:工業時代的考古學》、《遷徙者》與在難民營拍攝的《出埃及記》,以全球化的角度探討特定階級的跨文化群像。「期望以雙眼作真相的打火石、相機作對抗沈默的武器,將驅動世界力量的殘暴人性,經跋山涉水重現在世人眼簾。」

我被這部片子深深吸引。每一次觀看都震懾於現代主義攝影所呈現「人的處境」,沉浸於理想終究失落的悲傷。因為,「不管我拍不拍他們,無數人生活在真實地獄中的事實都不會改變」。但讀到「一名年輕登山家之死」後,卻有了另一種觀看方式:

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但路怎麼走?誰陪他走?在過程中,有誰關照,誰是他的依靠?

薩爾加多這些巨大的攝影計畫需耗時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沒錯,這是用耐心換來的視野,但這絕不只是他的耐心。在烈焰沖天的油田,在數百萬人聚集的難民營,災難、戰爭、恐怖、危險與疾病。這些拍攝現場,是巴斯蒂奧.薩爾加多自己決定,也是蕾莉亞.薩爾加多一起決定「讓他去」。身為伴侶,你怎麼看?

不同於年輕登山家與他的父親。薩爾加多沒有死,他是現代主義攝影大師。儘管作品引發議論,但他的影響力確切實在。我好奇,為什麼薩爾加多的妻子可以這麼強壯?每一次,她都是計畫執行者。在沒有衛星通訊的時代,生死存亡的焦慮如何度過?即便是現在,正常的工作家庭與生活,不是正常人所追求嗎?我們當然可以用經濟社會學來分析權力的不平等。但是我很想知道:如果年輕登山家的父親不是因為悲慟過度而胡言亂語,他為什麼覺得死在珠山的兒子是幸福的?如果蕾莉亞.薩爾加多不是怨婦(她後來甚至帶著大家改良土地重建巴西家鄉的山林),她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把巴斯蒂奧.薩爾加多送上火線?

我傾向於這樣看:這不是誰成就誰,而是關係的建立。

我想到《小屋》。《小屋》描寫的是人與神的關係。當我們願意活在愛與尊重的關係裡,就是在神的國度。書中有一個篇章是麥肯跟「老爹」(神的形象)談到自己的子女,突然意識:「祂(們)知道所有事情,為什麼還要問我?」

老爹說:「我當然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是我想聽你跟我說。透過你,在我們的關係中,知道這些事。」因為,祂知道你所有的事。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所以,祂對你沒有期許,只有期盼。在其中,不必承擔期許的重擔,行事自有規章,罪惡感已然消失,可以活出自己的樣子。因為尊重與愛,我們可以活成「自由的人」。

書中問到:究竟是神依據自己的樣子而創造人,還是人因為對自己期盼而創造神?在基督教的教義中,這也許是個錯誤的問題。但是放在關係裡,我想,我們總是透過自己在意的人而活出更好的自己。也許,就是找尋到生命的意義。意義會讓你知道你在對的時間位於對的地方,在秩序與混亂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舉例來說,就好像我們有些朋友可能是關公的兒子,有些是媽祖的女兒。他們從小就有兩個媽媽或者兩個爸爸。一個專門負責生養關照擔心害怕焦慮煩惱,一個則負責安撫永遠為孩子擔心害怕焦慮煩惱的父母,讓他們相信:作為神的契子,可以一生平安。這種相信,或許就是在關係裡的愛與尊重。因為相信,親愛的,我們可以一起去冒險。

在2015TED的演講中,我第一次見到江秀真。我爸說,當天這麼多講者,除了他女兒之外,就是秀真講的最好。(這意思我明白)秀真跑來跟我相認,原來她是協力造屋好朋友的好朋友,我們早就該認識了。

協力造屋,造的不只是幾何與空間上的房子,也是讓我們彼此心靈有所安頓的所在。這就是關係吧。就像是在不同時間的閱讀與觀看,其實都帶給我們顯而易見的提示。也許當時不知道,得走過一段長路,回神之後才會看見。

也許就是因為走的比較遠,我們看到的人生拼圖跟青少年不一樣。但仗著年輕,他們光呼吸就可以成長。不管在我們的眼中,是懶散迷惘還是努力透徹,他們很快都會因為長大而離開。

需要努力以獲得成長的,是我們。「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老才是。」

未來其實跟過去很像,但有一個區別,那就是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可以更好。讓我們以改善存有為目標,照顧好每一天,試著以不同的觀看方式面對以為都是一樣的每件事。也許,我們終有一天會跟現在的青少年,會跟我們的伴侶說:「親愛的,我們一起去冒險吧!」處處留神!(寫於20202/10/23)

截圖自《薩爾加多的凝視》。在如此年老的生物面前,你面對的是真正的權威,有著這麼多皺紋和知識。當達爾文抵達時,這隻烏龜可能已經是成龜了,也許他見過達爾文,誰知道?

截圖自《薩爾加多的凝視》。在如此年老的生物面前,你面對的是真正的權威,有著這麼多皺紋和知識。當達爾文抵達時,這隻烏龜可能已經是成龜了,也許他見過達爾文,誰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用行動。愛世界
19會員
98內容數
實實在在地生活,歡喜時間贈予的禮物。 用行動,愛世界!
用行動。愛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4/09/27
我一直以為我跟工頭很像,都是堅持目標勇往直前的典型。一直到這次家長日我才知道...... 今年汗得高中來了兩個女生,兩個女生可能之後會想成為蓋木建築修大教堂的大木實習生。大木工匠Zimmerer,這是適合女生的職涯學程嗎?在家長日的週末,這是我們討論的題目。
Thumbnail
2024/09/27
我一直以為我跟工頭很像,都是堅持目標勇往直前的典型。一直到這次家長日我才知道...... 今年汗得高中來了兩個女生,兩個女生可能之後會想成為蓋木建築修大教堂的大木實習生。大木工匠Zimmerer,這是適合女生的職涯學程嗎?在家長日的週末,這是我們討論的題目。
Thumbnail
2024/09/23
前幾日週末是汗得家長日。家長日是只有家長沒有同學的聚會,我們可以用力專心地談同學。只是家長日快結束的時候,坐在樓下圖書館的同學們會溜上來「接家長」,這時候,我看見那位很高的國中女生。
Thumbnail
2024/09/23
前幾日週末是汗得家長日。家長日是只有家長沒有同學的聚會,我們可以用力專心地談同學。只是家長日快結束的時候,坐在樓下圖書館的同學們會溜上來「接家長」,這時候,我看見那位很高的國中女生。
Thumbnail
2024/09/16
汗得同學在和窯田野教室上課時,經營輕咖啡的雪卿最清楚他們的需要,也是時時看著他們的阿姨。 一天,我跟雪卿在聊天,大白拿著水瓶走進來跟雪卿阿姨要水喝。雪卿說好啊好啊沒問題。大白轉身走回工地後,雪卿跟我比了大拇指,說這小孩好,應對進退都很好,「如果是我兒子這樣就很好」。
Thumbnail
2024/09/16
汗得同學在和窯田野教室上課時,經營輕咖啡的雪卿最清楚他們的需要,也是時時看著他們的阿姨。 一天,我跟雪卿在聊天,大白拿著水瓶走進來跟雪卿阿姨要水喝。雪卿說好啊好啊沒問題。大白轉身走回工地後,雪卿跟我比了大拇指,說這小孩好,應對進退都很好,「如果是我兒子這樣就很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讓我們以改善存有為目標,照顧好每一天,試著以不同的觀看方式面對以為都是一樣的每件事。也許,我們終有一天會跟現在的青少年,會跟我們的伴侶說:「親愛的,我們一起去冒險吧!」
Thumbnail
讓我們以改善存有為目標,照顧好每一天,試著以不同的觀看方式面對以為都是一樣的每件事。也許,我們終有一天會跟現在的青少年,會跟我們的伴侶說:「親愛的,我們一起去冒險吧!」
Thumbnail
《山》作者似乎也是個斯多葛人,片中透過種種(正/反面)案例,讓觀眾進行哲學反思,最後更以知名斯多葛哲學家的語錄,做出最好的結論。
Thumbnail
《山》作者似乎也是個斯多葛人,片中透過種種(正/反面)案例,讓觀眾進行哲學反思,最後更以知名斯多葛哲學家的語錄,做出最好的結論。
Thumbnail
敘述青少年的成長電影並不少見,但是多脫不了跟楚浮【四百擊】的比較,【屋頂上的童年時光】在上映時,打的廣告也是「義大利版的【四百擊】」,只是在觀看過程,反而覺得更像同樣來自義大利寫實電影狄西嘉1949年的作品【單車失竊記】。
Thumbnail
敘述青少年的成長電影並不少見,但是多脫不了跟楚浮【四百擊】的比較,【屋頂上的童年時光】在上映時,打的廣告也是「義大利版的【四百擊】」,只是在觀看過程,反而覺得更像同樣來自義大利寫實電影狄西嘉1949年的作品【單車失竊記】。
Thumbnail
我們正在找一個人,一個愛別人比自己多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的人,公平、正直、親和,喜歡接觸人的人,多做一點,勤奮甘心做事的人,自省能力高的人,學習容量大的人,積極有創意的人,讓人多所成長的人,讓人樂意與你同工的人,肯真心道歉的人,對人常存感恩的人,有勇氣修正自己重新出發的人。《你的賦權,是最好的成全》
Thumbnail
我們正在找一個人,一個愛別人比自己多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的人,公平、正直、親和,喜歡接觸人的人,多做一點,勤奮甘心做事的人,自省能力高的人,學習容量大的人,積極有創意的人,讓人多所成長的人,讓人樂意與你同工的人,肯真心道歉的人,對人常存感恩的人,有勇氣修正自己重新出發的人。《你的賦權,是最好的成全》
Thumbnail
【多桑書評時間】 感謝大師兄,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獻給此刻正在閱讀此書的你,其實我們真的很幸福… 愛分享故事的大師兄—金石堂星勢力作家,他的真正職業—服務於每個人聽到都退之三步的殯儀館,但是他所訴說的每一段故事,卻是真實不斷的上演在這個世界中…
Thumbnail
【多桑書評時間】 感謝大師兄,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獻給此刻正在閱讀此書的你,其實我們真的很幸福… 愛分享故事的大師兄—金石堂星勢力作家,他的真正職業—服務於每個人聽到都退之三步的殯儀館,但是他所訴說的每一段故事,卻是真實不斷的上演在這個世界中…
Thumbnail
世界首位登上五大陸最高峰的獨攀登山家植村直己,一路義無反顧追隨夢想的人生,那單純卻又執拗的獨攀理念,也確立了他在登山界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肩上的包袱越來越多,捨棄一切的追夢情懷逐漸成為的幻想。作者卻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只為了夢想而活,更可以只為了追求內心的富足而活。
Thumbnail
世界首位登上五大陸最高峰的獨攀登山家植村直己,一路義無反顧追隨夢想的人生,那單純卻又執拗的獨攀理念,也確立了他在登山界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肩上的包袱越來越多,捨棄一切的追夢情懷逐漸成為的幻想。作者卻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只為了夢想而活,更可以只為了追求內心的富足而活。
Thumbnail
「山不是為別人而爬的,而是為自己而爬。即使因此遭到別人的誤解也無可奈何,也無須接受別人的操控。如果憑堅定意志所進行的單獨行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將回饋到自己身上。喜悅如此,危險也是。」 ── 植村直己
Thumbnail
「山不是為別人而爬的,而是為自己而爬。即使因此遭到別人的誤解也無可奈何,也無須接受別人的操控。如果憑堅定意志所進行的單獨行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將回饋到自己身上。喜悅如此,危險也是。」 ── 植村直己
Thumbnail
「這就是我們過的生活,和選擇的生活之間的差異。」 2010年由《早餐俱樂部》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 編導,《現代啟示錄》馬丁.辛主演的《朝聖之路》(The Way),故事敘述了一輩子兢兢業業的老父親,無法理解兒子為何會拋棄錦繡前程選擇徒步旅行。直到失去兒子後,他才在路途中逐漸明白兒子心情。
Thumbnail
「這就是我們過的生活,和選擇的生活之間的差異。」 2010年由《早餐俱樂部》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 編導,《現代啟示錄》馬丁.辛主演的《朝聖之路》(The Way),故事敘述了一輩子兢兢業業的老父親,無法理解兒子為何會拋棄錦繡前程選擇徒步旅行。直到失去兒子後,他才在路途中逐漸明白兒子心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