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雙眼,看香港如何成為香港:《香港眾生七千年——四十古代歷史人物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中國各朝政府來說,朝廷的政治中心和香港距離甚遠,發生重大事件之地都不在香港,所以我們中學時讀的中國歷史也不怎麼會提到香港。而從英國的視角看,香港的歷史理所當然自1841年英軍登陸上環水坑口開始,先寫殖民地政府如何發展香港島,然後隨著殖民地的邊界逐漸擴張,20年後管治範圍延伸至九龍半島,1898年再納入新界;但香港島成為殖民地以前,甚至是住在新界的人在1841至1898年之間的57年在做什麼,也不會太在意。這些「留白」的部分,往往就用漁民和農民輕輕帶過。


然而,在上述兩種視角的薰陶之下成長的我們,可有一剎那質疑過,住在今天稱為香港的這片土地上的人,除了純樸地捉魚吃魚、耕田食米之外,就沒有其他作為了嗎?本身是歷史學者的香港古事記,期望憑藉自己研究香港史的積累,寫成《香港眾生七千年》一書告訴今天的香港人:不是的,無數生活在此地但被排除在香港的義務教育課程之外的人,實際上還經歷過很多值得今天的香港人知道的事,也曾為了在香港安身立命,竭力回應他們身處的時代。


科舉制度自公元七世紀始,一直到新界被劃入殖民地的幾年後才廢除。這段期間除了讀書考取功名,人們還會做什麼去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曾在香港活動的海盜,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張保仔之外,還有哪幾人曾在南洋叱吒風雲?


香港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都是兩個政權的邊界,為什麼有人因而損失慘重,但亦有人因此或升官、或發財、或撿回一命?


除了500年一遇的天災,香港史上也發生過好幾場人禍,死者成千上萬。然而因為文首的歷史視角問題,今天知道的香港人恐怕不多,你有聽說過嗎?


上述幾個問題,這本書都有答案;而這些答案就正是書中人物所要面對的現實處境。這些人當中比較著名的,例如落難宋帝趙昰、輔政司駱克,他們在香港的事蹟,或被納入本地的傳說故事,或成為延綿至今的政治制度,他們的名字至今仍廣為人知。而我認為更引人入勝的,是一些名不見經傳,或者事蹟已經被時間洪流沖淡,但在那個時代不可謂沒有泛起過漣漪的平民百姓。


這些平民百姓,有人挺身對抗來犯的村落而付出性命;有人為被制度歧視的同胞爭取平權;有人為弱勢村民抗議掌權者從而引發罷市;有人雖遠赴外地謀生亦不忘參與建設家鄉。縱使拜讀此書之前未完全聽聞過他們,甚或他們也沒有名字留下,但他們也曾居於香港,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勇氣、正義感、刻苦耐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亦能引起我的共鳴,甚至令我憶起自己耳聞目睹過的一些人和事。既然如此,誰又敢斷定這些前人展現的品性,沒有融入往後幾代人的言傳身教,成為社會價值觀,影響了千百年後的現代香港人呢?


人為的地界可以在頃刻之間就敲定,但一方水土就如同生於其中的一方人一樣,人不能一夜之間從嬰兒變成大人,香港社會的建立、權力的衝突、文化的形成、思想的傳承,過程就更漫長,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了解香港人的由來,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香港如何成為香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親自去認識及思索香港自有人以來的歷史,不可假手於人。誠意推薦《香港眾生七千年》給大家。


註:作者除了斐然成章,還請來熟悉香港史並著有《四格香港史》漫畫的化外頁主阿倫為書中四十位人物都畫了人像,衣飾、道具、姿態都有斟酌,使讀者更愛不釋手。


作者:香港古事記(FB專頁)(IG)(Patreon
繪者:倫@化外(FB專頁)(IG
出版社:蜂鳥出版(FB專頁)(IG
出版日期:2024年2月
購自:獅墨書店FB專頁)(IG)(由本書作者創立之香港史專門書店)
電子書:Kobo

avatar-img
6會員
21內容數
專題名稱的靈感來自求學時期要寫的「閱讀報告」。有些人勉為其難地完成這類功課後,餘生便不再閱讀,非常可惜。 傳播思想的媒介百花齊放,但文字仍然是效率相對高、門檻相對低的媒介,很多思想仍然只能用文字讀到。不讀書,錯失的東西太多了。 本專題並不嚴謹,只是分享一下看書的感受,希望令多一個人多讀一本書,推廣閱讀順便留個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翼雙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介錯」是源自日本切腹文化的詞彙,武士用刀割開自己腹腔時,為了減輕痛苦,會任用另一名武士隨即將他斬首,此舉謂之「介錯」。故事中的「介錯人」,與生無可戀者討論好自殺方法後會從旁監督,確保他們能夠順利以心目中的方式死去。城內多宗可疑的「自殺」案令江督察心生疑竇,決意要揪出這些案件背後的神秘「介錯人」。
最近台灣國家圖書館發表了年度「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報告,喜見居台香港作家茶里的《一個人住在台灣!港人居台第4年》榮列漫畫書借閱榜首20名,是榜上唯一一本出自香港出版社的書,也是唯一一本中文作家作品(其餘皆是日韓作家),謹此恭賀茶里的作品得到廣大讀者肯定,身為香港人自然也感到與有榮焉。
進入書的後半部分,作者「以熊喻人」的巧思就顯而易見:用跳舞熊的經歷,比喻曾經歷共產體系統治的人們。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蘇聯兩年後解體,周邊及鄰近的國家在一番動盪後,紛紛成立新的國家體制,邁進自由市場。作者在千禧年後走訪波蘭、愛沙尼亞、喬治亞、巴爾幹半島等地的居民,發現不少人並未能像從未在共產體系
別的偵探絕大部份都是在案件發生之後,憑藉不同凡響的頭腦點破疑陣、揪出真兇、還原事件真相;但香港作家夜透紫最新作《幀破:慾望攝獵》中主角的任務,卻是要在案件尚未發生之時,憑藉蛛絲馬跡推理出事件將會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從而阻止悲劇發生。
今日係世界閱讀日,為咗應節,要share下自己睇緊咩書;呢幾日我睇緊嘅係毛姆嘅《Ashenden: Or the British Agent》。
當時局困頓嘅時候,我哋可以遙想呢一班早已為香港獻出半生,甚至獻出所有嘅前輩,佢哋經歷過嘅苦難唔會比我哋少;亦可以想想身邊仍然同行嘅人,只要你去問,不乏二話不說就幫忙嘅同伴。由過去到現在,我哋都從來唔孤單。
「介錯」是源自日本切腹文化的詞彙,武士用刀割開自己腹腔時,為了減輕痛苦,會任用另一名武士隨即將他斬首,此舉謂之「介錯」。故事中的「介錯人」,與生無可戀者討論好自殺方法後會從旁監督,確保他們能夠順利以心目中的方式死去。城內多宗可疑的「自殺」案令江督察心生疑竇,決意要揪出這些案件背後的神秘「介錯人」。
最近台灣國家圖書館發表了年度「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報告,喜見居台香港作家茶里的《一個人住在台灣!港人居台第4年》榮列漫畫書借閱榜首20名,是榜上唯一一本出自香港出版社的書,也是唯一一本中文作家作品(其餘皆是日韓作家),謹此恭賀茶里的作品得到廣大讀者肯定,身為香港人自然也感到與有榮焉。
進入書的後半部分,作者「以熊喻人」的巧思就顯而易見:用跳舞熊的經歷,比喻曾經歷共產體系統治的人們。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蘇聯兩年後解體,周邊及鄰近的國家在一番動盪後,紛紛成立新的國家體制,邁進自由市場。作者在千禧年後走訪波蘭、愛沙尼亞、喬治亞、巴爾幹半島等地的居民,發現不少人並未能像從未在共產體系
別的偵探絕大部份都是在案件發生之後,憑藉不同凡響的頭腦點破疑陣、揪出真兇、還原事件真相;但香港作家夜透紫最新作《幀破:慾望攝獵》中主角的任務,卻是要在案件尚未發生之時,憑藉蛛絲馬跡推理出事件將會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從而阻止悲劇發生。
今日係世界閱讀日,為咗應節,要share下自己睇緊咩書;呢幾日我睇緊嘅係毛姆嘅《Ashenden: Or the British Agent》。
當時局困頓嘅時候,我哋可以遙想呢一班早已為香港獻出半生,甚至獻出所有嘅前輩,佢哋經歷過嘅苦難唔會比我哋少;亦可以想想身邊仍然同行嘅人,只要你去問,不乏二話不說就幫忙嘅同伴。由過去到現在,我哋都從來唔孤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哈囉我是書寧,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期待已久的個人沙龍面世,即管聊聊我的成長,順便談談香港的教育。 我出生於草根家庭,家中仰賴父親一人為樑柱,每天朝十晚十做勞力工作,支撐起四口之家。幸得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政策」,我們得以廉宜的租金,在一戶兩百多平方英尺的房子度過春秋寒暑。廚房是母親的領地,現實是,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今時今日,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香港社會各種看似難解的問題再度浮上了檯面——老齡化社會、物價飛漲、樓價高昂、經濟疲弱、房屋供應等,讓人心惶惶,更爆發了一波移民潮。看似失去了曙光的城市,要如何能夠起死回生? 現在,筆者將重點講解香港的現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更多的「新香港人」代表著香港,於大灣區訴說著各種「香港經驗」,仍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哈囉我是書寧,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期待已久的個人沙龍面世,即管聊聊我的成長,順便談談香港的教育。 我出生於草根家庭,家中仰賴父親一人為樑柱,每天朝十晚十做勞力工作,支撐起四口之家。幸得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政策」,我們得以廉宜的租金,在一戶兩百多平方英尺的房子度過春秋寒暑。廚房是母親的領地,現實是,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今時今日,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香港社會各種看似難解的問題再度浮上了檯面——老齡化社會、物價飛漲、樓價高昂、經濟疲弱、房屋供應等,讓人心惶惶,更爆發了一波移民潮。看似失去了曙光的城市,要如何能夠起死回生? 現在,筆者將重點講解香港的現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更多的「新香港人」代表著香港,於大灣區訴說著各種「香港經驗」,仍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