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語」的誕生

更新於 2018/06/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其實在五十年代的香港,語言並不像今天一般統一,當時香港的人口以倍數增長,來源南北都有。所以語言也是南北皆有,客家話,上海話,潮汕話都有一定的地位,況且也有來自天津,北平一帶的人,那時香港是多語言的。
在地理上新界原本是客家人的區域,不過也不是只住了客家人,因為當地也有蜑家人,我之前考察過的例如荃灣的海壩村,三棟屋,西貢的鹽田仔,都是有名的客家村。而且在建築上和梅縣的客家人十分的相似。
廣府語(廣州話)的興起是義務教育推行之後導致的。英治時期的香港政府雖然並沒有所謂的「國語」政策,但香港政府的作風一向都是「做而不說」,七十年代開始的義務教育,香港政府的內定國語就是「廣府語」。
 

歷史的分水嶺:六七暴動與中國文革

這個政策的原因是六七暴動,因為暴動的發生,使英國調整了對香港的政策。原本英國人把香港視為自由港,對於移民來者不拒之餘,同時也認為那些難民只是暫住者,應該會在情況安定之下,回去他們的故鄉。所以,香港政府對於這城市沒有長遠的規劃,特別是文化上採取不干涉的放任主義,幾無文化政策。
這當然也源自中共征服香港這個可能性。經營的看法也只是見一步走一步。
直至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使這情況產生本質上的變化。首先,文化大革命的出現使很多人由原本打算短期居留變成不能或不想再回去,第二是文化大革命又促使了新一波的難民潮。文化大革命伴隨的六七暴動,使香港原本毫無團結性甚至互相各自為政的難民們產生警號。
周恩來方面發言要暴動結束而結束,同時也有了香港在短期裡不會被解放的默契,而變成了不願接受文革的人的避難所,明顯地,情況導致了落到香港的人已經不能算是過客,而是定居者。這樣就不再能把香港當成一個「大難民營」去管理,而要當成一個要長遠發展的社會去管理。
香港政府從那個時候開始,政策有大幅度的改變,大規模的建設公共房屋,長久將居民安置下來。推行普及教育,不僅是提升人口質素,更重要的是進行「身份建構」的工作,也就是產生一種「新的人種」,具有比以前強大的向心力,統一的自我認同、歸屬感,相同的文化和思想特質。並在當時大力推展工業化,強化和東南亞與日本的貿易網,建設海水化淡廠,減少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和轉口的依賴。
這些全都是要把香港從單純的自由港,轉成一個長遠經營的地方。

從難民到市民:說粵語的香港人

廣府話就是當時被選中,成為香港實際的國語,也是在當時開始,把廣府話稱為「廣東話」;自然廣東不只是有廣府話,把廣府話稱為廣東話就有著安定廣府人作為香港社會文化上的中堅力量的作用。這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把廣府人當成香港的主流民族,並將所有難民的後代都同化,作為協助英國統治的力量。
在當時,還有在香港的電影中,規定加入中英文字幕的政策,並且把中文定為官方語言(但這個叫「中文」的官方語言,實際上就是粵語,而不是普通話或中華民國的國語),這些都是塑造廣府話成為香港的正式國語的措施。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也是香港粵語片當時興起的原因。
 
至於客家話的沒落,也有政策的背景原因,那就是英國人給予香港的原居民優厚的條件讓他們離開香港,移民英國。在當時當香港的原居民移民英國是很容易的事情,這些對英國的移民,有時可以是一整條村大部分人都離開,當然他們還保留在香港的物業和土地,但文化影響就離開了。這巧妙地掃除了英國人在香港建立一個廣府文化的障礙。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走了,所以香港的廣東話,其實是以廣府話為骨幹,混合潮汕、客家,以及各外省的話混合而成的其中一種廣府方言,其中受各種語言的影響都有。
而在這世代成長之後,所有外省語言和客家話,都因此而沒落,新世代的香港人都使用粵語,然而,香港的粵語文化建立其實也是另一種文化殖民,而不是一種文化保護。在殖民地政策來說,這是十分罕見的,因為英國根本就是用民族主義和民族建構的方式,去建立「說粵語的香港人」。
這種提倡本土意識的做法在殖民統治中其實是有害的,因為這很可能會引致最終的殖民地獨立運動,但香港的情況很特殊,因為香港長期面臨的壓力都是受大陸吞併。而香港的人口組成都是難民居多,結果為了自保,這運動反而沒有形成香港對英國的離心力,而變成香港社會安定下來和經濟發展的基石。將一群無根的難民改造成根植香港的「市民」。

政府背書,才打造出香港粵語文化

但為何不把客家話當成國語?而使用廣府話?
香港政府之所以能用廣府話去做國語,這本身就和之前廣東的本土力量強大有關係。早在清末開始,廣東的本土文化的力量就不斷的增強,直至民初時期產生了粵系軍閥為一個頂峰。在當時的粵語文章寫作已很繁榮,而且現在你們看到的粵語字也是在當時開發並逐漸大量使用,也就是說,其實香港政府是借用了過往廣東文化已積存的資本而已;而英國相中的是廣府語的海外勢力、經濟力量、文化力量。
在之前聽一位教授說過,曾到過臺灣參加臺語文字的會議,被問及為何粵語的粵語文字這麼發達,現在臺語文字的推行卻不容易萌芽這點時,其原因就是歷史和人才的積累差別。
另一方面,廣府話雖說佔領了香港,但潮汕人在新加坡、泰國等地也有一片天下。況且閩南語和潮汕語有近親的關係,閩南語的生存也能同時強化潮汕語的力量。
廣東話的強勢背後是有香港政府在背書,才超越了華南地區的其他語言──香港是以政府資源去推廣粵語,更建立了粵語字庫等,都是借用粵語文化的軀殼作為資源,而客家文化則沒有粵語文化這麼幸運,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政府甚至國家。
沒有傳媒、教育上的全面支援,客家文化的發展只能靠民間資源,這是一種非戰之罪。客家文化不存,則客家人其實也會被同化,自然地血統是保留不了文化的。
所以其實「廣東話」是指這個混合了多種外語的粵語,反而正宗廣州的是「廣府話」,而雖然廣東話的名聲較大,學術上倒是廣東話乃廣府話的方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民主中國的希望,自然就是專制中國的不穩甚至結束。無論如何,這就是代表專制中國被證明喪失了控制能力,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同樣使香港獨立立即變得可行——就像蘇聯結束的時候,各加盟國相繼獨立,剩下的是民主俄羅斯加上大量獨立國家。
長期以來,香港民主派都認為,六四事件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真相。「大家」特別是指中國大陸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是散佈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中國人就會基於同情心和正義感站在六四學生的一方,聲討政府,導致專制的結束或民主化。
我是1980年出生的香港人。我認為,除了那些被灌了迷湯的政治宅,這世代之後的正常香港人很難不認為臺灣是國家。
<p>網上的討論,偶然有以「支持他們這種抗爭方式是推人去死,導致他們被重判」來鞭撻那些支持旺角抗爭的人,今天也套用了在看似更溫和的抗爭上,那就代表支持任何的抗爭,都是推人去死。</p>
在太陽花和雨傘革命之後這幾年,中國的態度已明顯改變。銅鑼灣書店事件和李明哲的事件,都是源自中國對港臺兩地的戰略,對臺灣人將會發生的事情,在香港就會先發生。
<p>說增加土地供應會解決房價問題,令普遍年輕人可以買到房子,若不是說謊,就是在造夢。</p>
民主中國的希望,自然就是專制中國的不穩甚至結束。無論如何,這就是代表專制中國被證明喪失了控制能力,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同樣使香港獨立立即變得可行——就像蘇聯結束的時候,各加盟國相繼獨立,剩下的是民主俄羅斯加上大量獨立國家。
長期以來,香港民主派都認為,六四事件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真相。「大家」特別是指中國大陸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是散佈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中國人就會基於同情心和正義感站在六四學生的一方,聲討政府,導致專制的結束或民主化。
我是1980年出生的香港人。我認為,除了那些被灌了迷湯的政治宅,這世代之後的正常香港人很難不認為臺灣是國家。
<p>網上的討論,偶然有以「支持他們這種抗爭方式是推人去死,導致他們被重判」來鞭撻那些支持旺角抗爭的人,今天也套用了在看似更溫和的抗爭上,那就代表支持任何的抗爭,都是推人去死。</p>
在太陽花和雨傘革命之後這幾年,中國的態度已明顯改變。銅鑼灣書店事件和李明哲的事件,都是源自中國對港臺兩地的戰略,對臺灣人將會發生的事情,在香港就會先發生。
<p>說增加土地供應會解決房價問題,令普遍年輕人可以買到房子,若不是說謊,就是在造夢。</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2012/09/24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香港是個粵語環境。我為來港授課預做準備,早在七月間,就買了「專為使用普通話為母語」而編寫的《粵語香港話教程》(鄭定歐等人編著),獨自土法練鋼一個多月。自認為背熟了日常用語,總不至於開不了口吧?豈料一到香港,全都破功了。我竟然只能聽懂少量單字及一點短語!港
Thumbnail
引言: 香港自從1841年開始就開始辦報,先後辦了九種英文報紙。到1860年前,英文報紙共計出版十六種。由於報紙與洋行有緊密的關係,不少更是由洋行主辦,因此種類大部分為商業報紙,報道內容主要為行情、航運、廣告等。1857年10月1日,香港首份中文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為英文《孖刺報》的附刊,主要刊登
Thumbnail
已故設計大師Karl Lagerfeld曾說,他不在乎某些人說甚麼、寫甚麼,因為內容太廢。驟耳聽來很囂張,然而人生苦短,大家的時間精力心思都有限,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何必浪費生命在廢人廢話廢事之上? 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及品牌顧問李永銓(Tommy Li)卻絕對是我想了解更多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在雨傘革命之後,認為香港普遍陷入了全民絕望的境地,因為絕望,港人被徹底打垮,香港的未來,會順利地按照北京的意圖發展,最終成為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然而,絕望有的時候會令人放棄,但有的時候,也會令人奮起。
Thumbnail
既然都住到台南了,天爸天媽為甚麼還要過這種忙到只剩下速食的生活?當你離鄉別井一切重新開始、當你的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還感到使命、當你享受在極限中完成一項又一項任務、當你希望為社會貢獻點甚麼而拼盡力氣的時候⋯你只能擠壓自己的時間,讓安排好的事情按時發生,並且精益求精不能馬虎了事。更重要的是三個小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2012/09/24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香港是個粵語環境。我為來港授課預做準備,早在七月間,就買了「專為使用普通話為母語」而編寫的《粵語香港話教程》(鄭定歐等人編著),獨自土法練鋼一個多月。自認為背熟了日常用語,總不至於開不了口吧?豈料一到香港,全都破功了。我竟然只能聽懂少量單字及一點短語!港
Thumbnail
引言: 香港自從1841年開始就開始辦報,先後辦了九種英文報紙。到1860年前,英文報紙共計出版十六種。由於報紙與洋行有緊密的關係,不少更是由洋行主辦,因此種類大部分為商業報紙,報道內容主要為行情、航運、廣告等。1857年10月1日,香港首份中文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為英文《孖刺報》的附刊,主要刊登
Thumbnail
已故設計大師Karl Lagerfeld曾說,他不在乎某些人說甚麼、寫甚麼,因為內容太廢。驟耳聽來很囂張,然而人生苦短,大家的時間精力心思都有限,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何必浪費生命在廢人廢話廢事之上? 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及品牌顧問李永銓(Tommy Li)卻絕對是我想了解更多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在雨傘革命之後,認為香港普遍陷入了全民絕望的境地,因為絕望,港人被徹底打垮,香港的未來,會順利地按照北京的意圖發展,最終成為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然而,絕望有的時候會令人放棄,但有的時候,也會令人奮起。
Thumbnail
既然都住到台南了,天爸天媽為甚麼還要過這種忙到只剩下速食的生活?當你離鄉別井一切重新開始、當你的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還感到使命、當你享受在極限中完成一項又一項任務、當你希望為社會貢獻點甚麼而拼盡力氣的時候⋯你只能擠壓自己的時間,讓安排好的事情按時發生,並且精益求精不能馬虎了事。更重要的是三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