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語」的誕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其實在五十年代的香港,語言並不像今天一般統一,當時香港的人口以倍數增長,來源南北都有。所以語言也是南北皆有,客家話,上海話,潮汕話都有一定的地位,況且也有來自天津,北平一帶的人,那時香港是多語言的。
在地理上新界原本是客家人的區域,不過也不是只住了客家人,因為當地也有蜑家人,我之前考察過的例如荃灣的海壩村,三棟屋,西貢的鹽田仔,都是有名的客家村。而且在建築上和梅縣的客家人十分的相似。
廣府語(廣州話)的興起是義務教育推行之後導致的。英治時期的香港政府雖然並沒有所謂的「國語」政策,但香港政府的作風一向都是「做而不說」,七十年代開始的義務教育,香港政府的內定國語就是「廣府語」。
 

歷史的分水嶺:六七暴動與中國文革

這個政策的原因是六七暴動,因為暴動的發生,使英國調整了對香港的政策。原本英國人把香港視為自由港,對於移民來者不拒之餘,同時也認為那些難民只是暫住者,應該會在情況安定之下,回去他們的故鄉。所以,香港政府對於這城市沒有長遠的規劃,特別是文化上採取不干涉的放任主義,幾無文化政策。
這當然也源自中共征服香港這個可能性。經營的看法也只是見一步走一步。
直至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使這情況產生本質上的變化。首先,文化大革命的出現使很多人由原本打算短期居留變成不能或不想再回去,第二是文化大革命又促使了新一波的難民潮。文化大革命伴隨的六七暴動,使香港原本毫無團結性甚至互相各自為政的難民們產生警號。
周恩來方面發言要暴動結束而結束,同時也有了香港在短期裡不會被解放的默契,而變成了不願接受文革的人的避難所,明顯地,情況導致了落到香港的人已經不能算是過客,而是定居者。這樣就不再能把香港當成一個「大難民營」去管理,而要當成一個要長遠發展的社會去管理。
香港政府從那個時候開始,政策有大幅度的改變,大規模的建設公共房屋,長久將居民安置下來。推行普及教育,不僅是提升人口質素,更重要的是進行「身份建構」的工作,也就是產生一種「新的人種」,具有比以前強大的向心力,統一的自我認同、歸屬感,相同的文化和思想特質。並在當時大力推展工業化,強化和東南亞與日本的貿易網,建設海水化淡廠,減少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和轉口的依賴。
這些全都是要把香港從單純的自由港,轉成一個長遠經營的地方。

從難民到市民:說粵語的香港人

廣府話就是當時被選中,成為香港實際的國語,也是在當時開始,把廣府話稱為「廣東話」;自然廣東不只是有廣府話,把廣府話稱為廣東話就有著安定廣府人作為香港社會文化上的中堅力量的作用。這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把廣府人當成香港的主流民族,並將所有難民的後代都同化,作為協助英國統治的力量。
在當時,還有在香港的電影中,規定加入中英文字幕的政策,並且把中文定為官方語言(但這個叫「中文」的官方語言,實際上就是粵語,而不是普通話或中華民國的國語),這些都是塑造廣府話成為香港的正式國語的措施。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也是香港粵語片當時興起的原因。
 
至於客家話的沒落,也有政策的背景原因,那就是英國人給予香港的原居民優厚的條件讓他們離開香港,移民英國。在當時當香港的原居民移民英國是很容易的事情,這些對英國的移民,有時可以是一整條村大部分人都離開,當然他們還保留在香港的物業和土地,但文化影響就離開了。這巧妙地掃除了英國人在香港建立一個廣府文化的障礙。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走了,所以香港的廣東話,其實是以廣府話為骨幹,混合潮汕、客家,以及各外省的話混合而成的其中一種廣府方言,其中受各種語言的影響都有。
而在這世代成長之後,所有外省語言和客家話,都因此而沒落,新世代的香港人都使用粵語,然而,香港的粵語文化建立其實也是另一種文化殖民,而不是一種文化保護。在殖民地政策來說,這是十分罕見的,因為英國根本就是用民族主義和民族建構的方式,去建立「說粵語的香港人」。
這種提倡本土意識的做法在殖民統治中其實是有害的,因為這很可能會引致最終的殖民地獨立運動,但香港的情況很特殊,因為香港長期面臨的壓力都是受大陸吞併。而香港的人口組成都是難民居多,結果為了自保,這運動反而沒有形成香港對英國的離心力,而變成香港社會安定下來和經濟發展的基石。將一群無根的難民改造成根植香港的「市民」。

政府背書,才打造出香港粵語文化

但為何不把客家話當成國語?而使用廣府話?
香港政府之所以能用廣府話去做國語,這本身就和之前廣東的本土力量強大有關係。早在清末開始,廣東的本土文化的力量就不斷的增強,直至民初時期產生了粵系軍閥為一個頂峰。在當時的粵語文章寫作已很繁榮,而且現在你們看到的粵語字也是在當時開發並逐漸大量使用,也就是說,其實香港政府是借用了過往廣東文化已積存的資本而已;而英國相中的是廣府語的海外勢力、經濟力量、文化力量。
在之前聽一位教授說過,曾到過臺灣參加臺語文字的會議,被問及為何粵語的粵語文字這麼發達,現在臺語文字的推行卻不容易萌芽這點時,其原因就是歷史和人才的積累差別。
另一方面,廣府話雖說佔領了香港,但潮汕人在新加坡、泰國等地也有一片天下。況且閩南語和潮汕語有近親的關係,閩南語的生存也能同時強化潮汕語的力量。
廣東話的強勢背後是有香港政府在背書,才超越了華南地區的其他語言──香港是以政府資源去推廣粵語,更建立了粵語字庫等,都是借用粵語文化的軀殼作為資源,而客家文化則沒有粵語文化這麼幸運,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政府甚至國家。
沒有傳媒、教育上的全面支援,客家文化的發展只能靠民間資源,這是一種非戰之罪。客家文化不存,則客家人其實也會被同化,自然地血統是保留不了文化的。
所以其實「廣東話」是指這個混合了多種外語的粵語,反而正宗廣州的是「廣府話」,而雖然廣東話的名聲較大,學術上倒是廣東話乃廣府話的方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民主中國的希望,自然就是專制中國的不穩甚至結束。無論如何,這就是代表專制中國被證明喪失了控制能力,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同樣使香港獨立立即變得可行——就像蘇聯結束的時候,各加盟國相繼獨立,剩下的是民主俄羅斯加上大量獨立國家。
長期以來,香港民主派都認為,六四事件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真相。「大家」特別是指中國大陸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是散佈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中國人就會基於同情心和正義感站在六四學生的一方,聲討政府,導致專制的結束或民主化。
我是1980年出生的香港人。我認為,除了那些被灌了迷湯的政治宅,這世代之後的正常香港人很難不認為臺灣是國家。
<p>網上的討論,偶然有以「支持他們這種抗爭方式是推人去死,導致他們被重判」來鞭撻那些支持旺角抗爭的人,今天也套用了在看似更溫和的抗爭上,那就代表支持任何的抗爭,都是推人去死。</p>
在太陽花和雨傘革命之後這幾年,中國的態度已明顯改變。銅鑼灣書店事件和李明哲的事件,都是源自中國對港臺兩地的戰略,對臺灣人將會發生的事情,在香港就會先發生。
<p>說增加土地供應會解決房價問題,令普遍年輕人可以買到房子,若不是說謊,就是在造夢。</p>
民主中國的希望,自然就是專制中國的不穩甚至結束。無論如何,這就是代表專制中國被證明喪失了控制能力,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同樣使香港獨立立即變得可行——就像蘇聯結束的時候,各加盟國相繼獨立,剩下的是民主俄羅斯加上大量獨立國家。
長期以來,香港民主派都認為,六四事件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真相。「大家」特別是指中國大陸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是散佈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中國人就會基於同情心和正義感站在六四學生的一方,聲討政府,導致專制的結束或民主化。
我是1980年出生的香港人。我認為,除了那些被灌了迷湯的政治宅,這世代之後的正常香港人很難不認為臺灣是國家。
<p>網上的討論,偶然有以「支持他們這種抗爭方式是推人去死,導致他們被重判」來鞭撻那些支持旺角抗爭的人,今天也套用了在看似更溫和的抗爭上,那就代表支持任何的抗爭,都是推人去死。</p>
在太陽花和雨傘革命之後這幾年,中國的態度已明顯改變。銅鑼灣書店事件和李明哲的事件,都是源自中國對港臺兩地的戰略,對臺灣人將會發生的事情,在香港就會先發生。
<p>說增加土地供應會解決房價問題,令普遍年輕人可以買到房子,若不是說謊,就是在造夢。</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人為的地界可以在頃刻之間就敲定,但一方水土就如同生於其中的一方人一樣,人不能一夜之間從嬰兒變成大人,香港社會的建立、權力的衝突、文化的形成、思想的傳承,過程就更漫長,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了解香港人的由來,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香港如何成為香港。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人為的地界可以在頃刻之間就敲定,但一方水土就如同生於其中的一方人一樣,人不能一夜之間從嬰兒變成大人,香港社會的建立、權力的衝突、文化的形成、思想的傳承,過程就更漫長,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了解香港人的由來,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香港如何成為香港。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