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壽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可以活多久呢?

自然的壽命可以有多久?

 

有人說:動物的壽命,都是完全成熟乘7。

人20歲才完全成熟,乘7就是140歲。

能活到140歲的人不多吧?

 

上面只是一種計算自然壽命的方法,當然還有其他方法。

 

自古相傳,中國壽命最長的,約有3人:

 

1、彭祖。傳說活了800歲。

 

我去福建武夷山玩的時候,導遊告訴我,彭祖有兩個兒子:彭武、彭夷。

武夷山這山名,就是來自彭祖兒子,兩人名字各取一字。

今天武夷山附近還有不少彭姓族人居住。

 

PS:或說武夷山是因古代神仙武夷君而得名。

 

2、唐代陳俊,活了443歲。

 

陳俊是福建永泰人。

據《永泰縣誌》記載:陳俊生於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於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人稱「小彭祖」。

 

3、清末民初李清雲(或作李青雲)活了256歲。

 

李清雲,四川人。相傳1677年生,1933年病逝。

民國16年,四川軍閥楊森請李清雲到萬縣,引起轟動。

當時美國各大媒體曾爭相報導這一件事。

網路上有很多李清雲資料。有興趣的人,可以查一下。

 

可惜的是這3人的長壽,都只是傳說,沒有足夠證據。

 

長壽是否和職業有關呢?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書,書上提到在英國做過的一項調查,調查主題是各種職業和壽命的關係。

我記得,調查結果顯示:勞工階級壽命不是很長,而壽命最長的是哲學家。

 

在現實社會中,不只哲學家,有不少藝術家、學者、科學家、軍人,都能活到90歲以上。

比如羅素、魯賓斯坦、郎靜山、錢穆、郝柏村…

 

為何這些人能長壽呢?

主要還是內心的平靜,或是生活的穩定。生活的穩定,又能使心靈平靜。

尤其是學哲學的,常常用腦思索,心靈比較能平靜,也比較會控制情緒,當然比較長壽了。

 

下面分享一首長壽詩:

 

三國時,詩人應璩的《百一篇》:

 

古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

年各百餘歲,相與鋤禾莠。

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

上叟前致辭,室內嫗貌醜。

中叟前致辭,量腹節所受。

下叟前致辭,夜臥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長久。

 

三位百餘歲的老人,在田間鋤草,年紀雖老,還能勞動。

 

他們的長壽經驗有三點:

一是老婆醜。

二是控制飲食。

三是睡覺不蓋頭,呼吸通暢。

 

這是首老年保健詩,照這三方法做,或許能長壽吧?

avatar-img
20會員
382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家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婆對道教很有興趣,問我道士可不可以結婚? 我還真被問倒,我也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和尚、尼姑、神父、修女,這些出家人不能結婚。   還好有google,有求必應。 一查就知道。 原來道教有派別不少,現在主要分全真派、正一派。   全真派道士不可以結婚,要吃素,要蓄髮留鬍子。
中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信社會,從古至今都如此。即使在21世紀,許多人仍然堅守著鬼神觀念。本文討論了迷信的根源,以及迷信觀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人們對鬼神的信仰和迷信行為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也得到了探討。
我有點好奇,全球每年屠宰為食物的動物,數量有多少呢?   網路上,可以找到2019年的資料。 2019年,被屠宰為食物的動物有1兆6256億。   其中雞約721億。 鴨約33億。 豬約13億。 山羊和綿羊約11億。 . . . 水牛和家牛約3億。 . . . 水生動
94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老婆沒去過國家圖書館,想去看看。我多年沒去國家圖書館,想去找點資料,就一起去國家圖書館了。 在國家圖書館中,看到一架架的碩士、博士論文,也看到許多新出版的書。翻看這些論文、新書,覺得有些書似乎普普通通,不很出色。這時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一生中遇到的煩惱以及他是如何解決煩惱的。在面對困難時,作者的方法包括閱讀勵志書以及想一件事,提醒讀者在遇到挫折時不要放棄,需要忍耐和奮鬥。人生的暴風雨終究會過去。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老婆對道教很有興趣,問我道士可不可以結婚? 我還真被問倒,我也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和尚、尼姑、神父、修女,這些出家人不能結婚。   還好有google,有求必應。 一查就知道。 原來道教有派別不少,現在主要分全真派、正一派。   全真派道士不可以結婚,要吃素,要蓄髮留鬍子。
中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信社會,從古至今都如此。即使在21世紀,許多人仍然堅守著鬼神觀念。本文討論了迷信的根源,以及迷信觀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人們對鬼神的信仰和迷信行為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也得到了探討。
我有點好奇,全球每年屠宰為食物的動物,數量有多少呢?   網路上,可以找到2019年的資料。 2019年,被屠宰為食物的動物有1兆6256億。   其中雞約721億。 鴨約33億。 豬約13億。 山羊和綿羊約11億。 . . . 水牛和家牛約3億。 . . . 水生動
94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老婆沒去過國家圖書館,想去看看。我多年沒去國家圖書館,想去找點資料,就一起去國家圖書館了。 在國家圖書館中,看到一架架的碩士、博士論文,也看到許多新出版的書。翻看這些論文、新書,覺得有些書似乎普普通通,不很出色。這時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一生中遇到的煩惱以及他是如何解決煩惱的。在面對困難時,作者的方法包括閱讀勵志書以及想一件事,提醒讀者在遇到挫折時不要放棄,需要忍耐和奮鬥。人生的暴風雨終究會過去。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時間是無法主動增添一個人的壽命,然而珍惜光陰是能使人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價值、更有價值。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Thumbnail
人生不太長 人的一生啊,看起來好像很長。 嚴格來說說長不太長,說短也不太短。 以大概現代人平均的81歲來說,大概是接近,或是三萬多個日子。 可怕的三萬天 三萬多日子,當然不一定準好三萬,但通常多人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間,通常就會取得還不錯的成績,畢竟也過了一半的歲月,只是還有一些人,我驗稱
Thumbnail
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一個數字。誰都不清楚,自己這一生有多少年可以過。 不過,很慶幸的是,我們已經來到人世間。無論是吃喝玩樂、遊山玩水,或是辛勤工作,一天過了,另外嶄新的一天24小時,自然地送到我們的手上,讓我們 “隨意去運用、去度過”。不過,難免我們還是想知道,獲得什麼歲數才值得,不是嗎?
剛好看到2018年的發文,連結放留言。 每個人的永遠長度定義不同,一世是30年,一甲子是60年。 古人餘命40載,打從有自主意識10歲起到40歲,約30年歲月,倘若16歲婚配,婚姻約25年。 現代人餘命76年左右,30歲結婚,婚姻約要撐45年,比古代足足多了20年,孩子也是要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時間是無法主動增添一個人的壽命,然而珍惜光陰是能使人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價值、更有價值。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Thumbnail
人生不太長 人的一生啊,看起來好像很長。 嚴格來說說長不太長,說短也不太短。 以大概現代人平均的81歲來說,大概是接近,或是三萬多個日子。 可怕的三萬天 三萬多日子,當然不一定準好三萬,但通常多人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間,通常就會取得還不錯的成績,畢竟也過了一半的歲月,只是還有一些人,我驗稱
Thumbnail
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一個數字。誰都不清楚,自己這一生有多少年可以過。 不過,很慶幸的是,我們已經來到人世間。無論是吃喝玩樂、遊山玩水,或是辛勤工作,一天過了,另外嶄新的一天24小時,自然地送到我們的手上,讓我們 “隨意去運用、去度過”。不過,難免我們還是想知道,獲得什麼歲數才值得,不是嗎?
剛好看到2018年的發文,連結放留言。 每個人的永遠長度定義不同,一世是30年,一甲子是60年。 古人餘命40載,打從有自主意識10歲起到40歲,約30年歲月,倘若16歲婚配,婚姻約25年。 現代人餘命76年左右,30歲結婚,婚姻約要撐45年,比古代足足多了20年,孩子也是要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