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如何做到偉大的成就》: 完整收錄「矽谷創業之父」的 86 個偉大成就思想精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 #書不起 電子報摘錄)

󠀠󠀠

Paul Graham ,Y combinator 創辦人,人稱矽谷創業之父。

󠀠

2023 年七月,他發了一篇一萬兩千字的長文《 How To do Great Work 》,探討什麼是「偉大成就」的底層邏輯,橫跨所有領域皆適用。

󠀠󠀠

沒有任何廢話,足足一萬兩千字的乾貨。

󠀠󠀠󠀠

為了讓內容好吸收,我把這一萬兩千字,整理成 86 條條列式精華摘錄。

󠀠󠀠

▋Paul Graham:「以下建議,都先假設了你想成為偉大的人。」

󠀠

1. 偉大成就的配方很簡單:投入讓你興奮的計畫,然後讓好事發生。與其做一堆計畫策略戰略,不如好好餵養那份初心(invariant)。

󠀠

2. 你只應該寫自己想要看到的故事。大多數人們會想像一個虛幻的觀眾,試圖摸索那些人想要什麼。走上這條路就錯了。

󠀠

3. 生產內容給「笨蛋」是危險的。你可以賺很多錢,但這不是通往偉大成就的路線。

󠀠

4. 原創的點子通常會在最老梗的地方出現。找到的時候,你只會覺得:「怎麼會沒人想過這點?」。

󠀠

5. 原創點子不能刻意生產。你只能試圖打造一樣「有點太困難」的事情,讓過程中自然出現點子。

󠀠

6. 有種思考是必須靠寫作才能進行的。當你寫作時,缺乏想法的掙扎會形成一個真空,將你內心的點子吸出來。

󠀠

7. 一個適合你的領域應該要讓你「越來越有興趣」。如果你的興趣沒有隨著探索增加,那這個領域大概不適合你。

󠀠

8. 航海時有順風,也有暗流與淺灘。你應該努力工作,也該知道何時不努力工作。太努力工作導致過勞,讓你變笨,然後傷害健康。

󠀠

9. 放空、沖澡、散步、躺著發呆可以是威力強大的。讓大腦隨心所欲做白日夢,你往往可以解決努力工作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但你必須平時就努力工作,放空才有效。

󠀠

10. 你可以設計生活軌跡,讓這個「專注 — 放鬆」的循環自然發生。怎樣設計?試著找一個離家近的獨立工作空間,走路上下班。

󠀠

11. 放空的大腦,更容易被分心源干擾。要非常小心保護放空的時間,不要被社群、手機、影像吸走。(除了留時間給你心愛的人以外)

󠀠

12. 即便是最努力工作的人,一天也只能做 4-5 小時的「專注工作」。理想上讓這四小時盡可能連續,如果你常被干擾,你很難完成困難的挑戰。

󠀠

13. 「做作」(affectation) 就是「假裝你是別人」。你可以用一個很帥氣的人設,你可能會賺到一些名譽,但「很假」的感覺還是會出現在文字內。

󠀠

14. 刻意塑造的風格都是花招。你在盡力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自然會有風格出現。

󠀠

15. 如何升級思維框架?對自己非常邏輯嚴格。無效框架會留下不合現實的矛盾,大多數人因為懶得思考會刻意忽視。勇敢用邏輯打破規則。如果一個規則和現實矛盾且不合理,就應該被打破。

󠀠

16. 不要計畫太多。計畫的問題是,它只能帶來「你想像得到的成就」。你無法靠計畫發現「天擇演化」、「日心說」等劃時代的發現。在每個階段,做你認為最有趣、為你帶來未來最多選擇權的事情。我稱這叫:「保持上風」。

󠀠

17. 人有三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好奇心、愉悅感、表現慾(the desire to do something impressive)。

󠀠

18. 「下苦功」反而是最輕鬆的一條路。因為你肯「下苦功」,你可以輕鬆超車那些不願意這樣做的對手。這點讓人解放,你不用再想一堆有的沒有的策略戰略。

󠀠

19. 「追求頂尖」的一個方法:做出一百年後人們還會在意的作品。不是因為人們的意見重要,而是因為如果一百年後它還有價值,那就是真正的好貨。

󠀠

20. 用謊言幫助自己冷啟動工作:「我只要做五分鐘就好」。

󠀠

21. 不用擔心太過莽撞。如果你試著追求偉大然後失敗,那又如何呢?許多人的生命有比這更嚴重的問題。如果你的人生煩惱只是這種失敗,你算是非常幸運了。

󠀠

22. 偉大成就的四要素:能力、興趣、努力與運氣。運氣不可控,努力每個人都有;你該問自己:「什麼領域我同時有興趣,又有能力?」。

󠀠󠀠

23. 好奇心是最準確的嚮導。在追求偉大的路上,好奇心永遠不會騙你,它遠比你自己知道,什麼事情值得你的精力。

󠀠󠀠󠀠

---

󠀠

全文未完,繼續閱讀完整 86 條精華摘錄

avatar-img
230會員
70內容數
我討論「AI 電馭寫作」與「卡片筆記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加恩說 的其他內容
我的阿母,是研究台灣南北管與峇里島甘美朗的傳統音樂系教授,現已退休。 有次她跟我提到,不論早期台灣戲班或是峇里島野台皮影戲,時常會有「打對台」的習俗。如果哪個有錢人家做生日,會在大草皮上,面對面搭建兩個舞台,兩個戲班同時開演。 欸,「同時」喔。 󠀠
我的答案:「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 Wadhwa 在《Inner Mastery, Outer Impact》這本書中表示,成為大人物的關鍵,是一個強大的精神內核,對外部所有事物應對自如。 󠀠󠀠󠀠
Noah Kagan,臉書第 30 號員工,連續網路創業家。 在 2011 年,他創辦的軟體公司 AppSumo,今天市值超過 2700 萬美元,當時只花了 24 小時成立。​ 現在,他想重新複製一次這件事: 「我是否可以在 24 小時內,再次啟動一項百萬美元的生意?」
Justin Welsh,在網路寫作,創造一年 1.7 億收益的男人。 他在線上課程「Content OS」中,詳細介紹如何靠一個精良的寫作系統,做到寫作兩小時,產出一整週的文章量。 當大多數人還在盯著空白螢幕發呆時,他早已經下班了。
Paul Graham ,電腦科學家,Y combinator 創辦人,人稱矽谷創業之父。 在他的 12000 字部落格長文《How To Do Great Things》中,他整理了許多不同領域中「如何做出偉大成就」的心法。
我的阿母,是研究台灣南北管與峇里島甘美朗的傳統音樂系教授,現已退休。 有次她跟我提到,不論早期台灣戲班或是峇里島野台皮影戲,時常會有「打對台」的習俗。如果哪個有錢人家做生日,會在大草皮上,面對面搭建兩個舞台,兩個戲班同時開演。 欸,「同時」喔。 󠀠
我的答案:「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 Wadhwa 在《Inner Mastery, Outer Impact》這本書中表示,成為大人物的關鍵,是一個強大的精神內核,對外部所有事物應對自如。 󠀠󠀠󠀠
Noah Kagan,臉書第 30 號員工,連續網路創業家。 在 2011 年,他創辦的軟體公司 AppSumo,今天市值超過 2700 萬美元,當時只花了 24 小時成立。​ 現在,他想重新複製一次這件事: 「我是否可以在 24 小時內,再次啟動一項百萬美元的生意?」
Justin Welsh,在網路寫作,創造一年 1.7 億收益的男人。 他在線上課程「Content OS」中,詳細介紹如何靠一個精良的寫作系統,做到寫作兩小時,產出一整週的文章量。 當大多數人還在盯著空白螢幕發呆時,他早已經下班了。
Paul Graham ,電腦科學家,Y combinator 創辦人,人稱矽谷創業之父。 在他的 12000 字部落格長文《How To Do Great Things》中,他整理了許多不同領域中「如何做出偉大成就」的心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自文章: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How to Do Great Work) 拖延有兩種,危險的原因也有兩種,你可以透過問自己「一句話」來克服。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始終覺得精進(Mastery)、偉大(Great)這些概念是個好的目標,但要如何理解或追求似乎又變得很抽象。 這問題在 Paul Graham 寫出〈How to Do Great Work〉後,讀了數次後,對偉大的概念還是有點模糊。這問題在寫到偉大的公司和人物時,時不時就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作者身為八個百萬事業的創辦者,他想要證明他是可以教導別人這些方法的。首先他先提出三個核心步驟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你卻覺得很重要的事情? 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問題,不論你是正在創業,還是想創業,又或是投資想找未來會暴漲的新創企業,這句是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中的一句話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尋找「獨角獸」的六大策略 !這本書絕對是你投資或創業的必讀經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科技背景的創業者在不同階段應該做的事情,Idea 階段要迅速做出原型並讓使用者試用,MVP階段的目標是建構來發布並在一週內完成,發布階段要找到product-market fit等等。還有講述選擇技術棧、持續迭代、以及如何招募等。要以完成產品為優先,而非做到完美的架構,且能夠快速的迭代。
Open AI創辦人Sam Altman分享了13項成功原則,上篇文章分享了6個原則,本篇文章接續分享另外7個原則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自文章: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How to Do Great Work) 拖延有兩種,危險的原因也有兩種,你可以透過問自己「一句話」來克服。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始終覺得精進(Mastery)、偉大(Great)這些概念是個好的目標,但要如何理解或追求似乎又變得很抽象。 這問題在 Paul Graham 寫出〈How to Do Great Work〉後,讀了數次後,對偉大的概念還是有點模糊。這問題在寫到偉大的公司和人物時,時不時就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作者身為八個百萬事業的創辦者,他想要證明他是可以教導別人這些方法的。首先他先提出三個核心步驟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你卻覺得很重要的事情? 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問題,不論你是正在創業,還是想創業,又或是投資想找未來會暴漲的新創企業,這句是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中的一句話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尋找「獨角獸」的六大策略 !這本書絕對是你投資或創業的必讀經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科技背景的創業者在不同階段應該做的事情,Idea 階段要迅速做出原型並讓使用者試用,MVP階段的目標是建構來發布並在一週內完成,發布階段要找到product-market fit等等。還有講述選擇技術棧、持續迭代、以及如何招募等。要以完成產品為優先,而非做到完美的架構,且能夠快速的迭代。
Open AI創辦人Sam Altman分享了13項成功原則,上篇文章分享了6個原則,本篇文章接續分享另外7個原則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