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成就的加行有哪些?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念經、持咒、修本尊、做善事、放生......最後要記得這些是來幫助你成就,經過禪修而證得本性,所以每天都要「上座」。上座有時候像上擂臺一樣,很少有人上擂臺說:「我就是要敗給對方的。」上擂臺就是要打倒對方。

上座要打倒自己的我執,打倒我執才能證得本性。

所以蒲團在那裡都很有挑戰性,一上座就祈禱:「希望這座法能證悟菩提,證得本性。」

祖師大德都不知道坐破了幾塊蒲團原因就在這裡,每次上座用這個方法、用那個方法。密勒日巴尊者揹禪定帶上座,因為長時間苦行上座,怕身體扭曲變形而導致脈道不通,所以背一條紅色的禪定帶,從肩膀把膝蓋勾著,保持這樣禪定的姿勢。

祂一入定有時候一天、兩天。祂為什麼做這個事情?要證得本性!這是很核心的修行。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5會員
2.3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據典籍記載,在普通殊勝日行善法也有極大的功德,但是在四大節日中行持念咒、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的功德都會呈現十億倍的增長。《時輪金剛》密續的教理或在吉祥日出現日食或月食都有講到,在這樣的日子無論做任何的善行,功德都會增長千萬倍。所以,有日食、月食或者神變日...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它的原因就是我們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眾生就想損人來利己,小到飲食就知道。希望自己的身體,有體力健康,甚至希望自己哪一個臟腑器官比較弱,可以滋補一下,就會去抓動物、去殺動物...
很多事情要深思熟慮!有的時候嫁錯了一個老公、娶錯一個太太,雖然很麻煩,有的幾十年,但還是慢慢會挽回,走上正道。但是,違背了密乘的戒律給你長劫帶來苦惱,所謂:「今生受灌頂,違背上師的教言,今生受很多的災難,來世會墮入地獄中。」所以,網路上對某某上師開始冷嘲熱諷、批評亂講...
金剛乘行者,第一份供物是供養上師、三寶,最後一份供物要下施六道有情。供養是積聚資糧的法門,有些人要觀想供佛也想不出來,或是心裡沒有這樣的境界,那就是代表自己沒有這樣的福德。當我們真實地去作供養或是意幻的供養,如理如法去作,我們的貪執會越來越少,心性上也開始會有真實的超越!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據典籍記載,在普通殊勝日行善法也有極大的功德,但是在四大節日中行持念咒、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的功德都會呈現十億倍的增長。《時輪金剛》密續的教理或在吉祥日出現日食或月食都有講到,在這樣的日子無論做任何的善行,功德都會增長千萬倍。所以,有日食、月食或者神變日...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它的原因就是我們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眾生就想損人來利己,小到飲食就知道。希望自己的身體,有體力健康,甚至希望自己哪一個臟腑器官比較弱,可以滋補一下,就會去抓動物、去殺動物...
很多事情要深思熟慮!有的時候嫁錯了一個老公、娶錯一個太太,雖然很麻煩,有的幾十年,但還是慢慢會挽回,走上正道。但是,違背了密乘的戒律給你長劫帶來苦惱,所謂:「今生受灌頂,違背上師的教言,今生受很多的災難,來世會墮入地獄中。」所以,網路上對某某上師開始冷嘲熱諷、批評亂講...
金剛乘行者,第一份供物是供養上師、三寶,最後一份供物要下施六道有情。供養是積聚資糧的法門,有些人要觀想供佛也想不出來,或是心裡沒有這樣的境界,那就是代表自己沒有這樣的福德。當我們真實地去作供養或是意幻的供養,如理如法去作,我們的貪執會越來越少,心性上也開始會有真實的超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