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的線上互動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收尾或結論,對他們來說或許就如同電話講到一半,突然被掛掉。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長輩都這樣,也有的朋友父母習慣已讀不回。

我媽很常在收到別人傳訊給她之後,戴上老花眼鏡,反覆斟酌、再三推敲,最後終於選定她想要用的詞彙,而且還會很在意字有沒有寫對,或者對方為何已讀卻沒有回。

對她而言,如果不回就不要讀,如果讀了就必需要限時回覆。只是,這些年,可能還小孩互動的關係,她慢慢接受了不是所有的訊息都能立即得到回覆這件事。急事直接打電話;而不急的事,就用貼圖敷衍敷衍吧。

你的爸媽呢?或者,那你呢?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學-avatar-img
2024/03/14
家母是會把生活潔癖帶到Line,看不慣的人就封鎖,每天都要刪訊息和圖片XD
Wisdom-avatar-img
2024/03/12
學習到了原來回覆的速度快是長輩的一種表現😄😄😄, 我是不是要學著年輕一點😆
avatar-img
Sylvie的移動城堡
71會員
107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Sylvie的移動城堡的其他內容
2025/03/06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會不由自主的,總是用「到了這年紀以後……」作為發語詞。比如,到了這年紀以後,常常覺得,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嗯,還是算了。 還是算了,倒也不是腦中的什麼念頭被自己掐掉了,就只是,沒什麼好說的,沒事,都可以,無所謂的,不說也沒關係。 反正就那樣。 「反正就那樣,」這句
2025/03/06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會不由自主的,總是用「到了這年紀以後……」作為發語詞。比如,到了這年紀以後,常常覺得,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嗯,還是算了。 還是算了,倒也不是腦中的什麼念頭被自己掐掉了,就只是,沒什麼好說的,沒事,都可以,無所謂的,不說也沒關係。 反正就那樣。 「反正就那樣,」這句
2025/02/17
大約是在開工前的那個時刻,突然發現,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開始意識到要回到工作的狀態,但心裡提不起勁。 應該說,從來沒有這麼不想上班過。 這樣的感覺或許很普通,可能是大部分上班族的心聲。 但以前,即使是長假結束,心裡也不曾有這麼強烈的抗拒。是因為這段假期過得太無聊?還是因為對接下來的日子……
2025/02/17
大約是在開工前的那個時刻,突然發現,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開始意識到要回到工作的狀態,但心裡提不起勁。 應該說,從來沒有這麼不想上班過。 這樣的感覺或許很普通,可能是大部分上班族的心聲。 但以前,即使是長假結束,心裡也不曾有這麼強烈的抗拒。是因為這段假期過得太無聊?還是因為對接下來的日子……
2025/02/17
今年的春節從病痛開始。 除夕早上醒來,胃腸翻騰,吐了一整天,站起來都覺得費力。晚上開始發燒,燒得人意識恍惚,怎麼睡都冷。 這些年,沒怎麼大病過,沒想到過年第一天,生病直接讓一切停擺。原本計劃在年假要待在家,不出門、不見朋友,給自己一段完全的獨處時間。
2025/02/17
今年的春節從病痛開始。 除夕早上醒來,胃腸翻騰,吐了一整天,站起來都覺得費力。晚上開始發燒,燒得人意識恍惚,怎麼睡都冷。 這些年,沒怎麼大病過,沒想到過年第一天,生病直接讓一切停擺。原本計劃在年假要待在家,不出門、不見朋友,給自己一段完全的獨處時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某一次老爸在跟我模擬待會電話中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我聽完覺得語意清楚,沒什麼問題。老爸拿起電話中開始敘述時:「誰誰誰說.....」,我在旁聽得一頭霧水,這些不都是老爸自己想說的嗎?為什麼要說誰誰誰說... 事後想想,「誰誰誰說...」不用負全責,感覺上只是聽命行事。我想起學生時代...
Thumbnail
某一次老爸在跟我模擬待會電話中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我聽完覺得語意清楚,沒什麼問題。老爸拿起電話中開始敘述時:「誰誰誰說.....」,我在旁聽得一頭霧水,這些不都是老爸自己想說的嗎?為什麼要說誰誰誰說... 事後想想,「誰誰誰說...」不用負全責,感覺上只是聽命行事。我想起學生時代...
Thumbnail
對於掛心與放飛、擔憂與相信之間, 尋找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對於掛心與放飛、擔憂與相信之間, 尋找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某天和某主任聊天 他向我介紹幾位長輩故事 A:每天等兒子來看他,不過都沒等到 B:已經中風好多次,加上女兒也中風無法照顧,萬一再一次發生緊急狀況,家人希望就讓他好好離開 C:因為他有月退奉,家人希望不管怎樣都要讓他留一口氣在 D:....... 聽完這些令人難過的故事,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Thumbnail
某天和某主任聊天 他向我介紹幾位長輩故事 A:每天等兒子來看他,不過都沒等到 B:已經中風好多次,加上女兒也中風無法照顧,萬一再一次發生緊急狀況,家人希望就讓他好好離開 C:因為他有月退奉,家人希望不管怎樣都要讓他留一口氣在 D:....... 聽完這些令人難過的故事,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Thumbnail
匡噹匡噹的鳴聲響起,列車進站等待前的十幾分鐘,適合梳整思緒。我把隨手物件置放腳邊,坐在長椅上,望向那些耳語擁抱的人。我習慣猜測和想像。
Thumbnail
匡噹匡噹的鳴聲響起,列車進站等待前的十幾分鐘,適合梳整思緒。我把隨手物件置放腳邊,坐在長椅上,望向那些耳語擁抱的人。我習慣猜測和想像。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Thumbnail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Thumbnail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