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去年法國角逐奧斯卡國際影片的《聖奧梅爾殺嬰案》,電影皆有大量的法庭戲;不同的是,《墜惡》以相對較淺白易懂的口吻引人入勝。二位女性導演同樣都在來回辯證之中不斷拋出重度思考,《Anatomy of a Fall》的片名預告了重點在於解剖過程。
中間一段夫妻倆針鋒相對的戲,神似《婚姻故事》細瑣又見骨的指責爭吵。從頭到尾許多對白真實得不像完全編造,突顯法國導演潔絲汀楚特的劇本功力。電影不全然在解答「真相是什麼」,而是探索「何謂真相」。
11歲兒子的視障設定是一個聰明的點題,畢竟肉眼所見的也可能只是片面一角。聽覺同樣也會是一種感官迷障,一開始那首很吵的饒舌歌《P.I.M.P》的德國放克樂團無人聲版,形同遮蓋了實際發生的對話內容;後來那一段爭吵錄音的尾聲動粗聲響,導演選擇不繼續以畫面呈現,這裡的嘈雜又代表即使聽到實際內容,仍然可以被聯想衍生虛構的誤判。
女主角桑德拉惠勒的角色和她本人一樣,來自德國;她在法國的法庭上,用法文應訊;但過於複雜的解釋時,她又請求改說英文。不同語言所描述的真實性會有落差嗎?法庭上出現心理醫學、刑偵鑑識、科學影像重建等多種領域專家,各自論述著自身判斷,但這些解讀雖然憑藉一定基礎,卻也可能再加上想像、拼湊、推論。導演一再舉例如何解讀一個真相的各種切角,最後是一個年幼孩子的觀點。兒子的意思是,當人們看過所有的表面事證,卻仍不知事情究竟怎麼發生時,應該去想「為什麼」會發生?這一番觀點,其實該是導演這部片的核心概念。她並沒有肯定地給出答案,是讓觀眾思考種種衍生的其來有自。
除了難以言明的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故事又放置文學創作裡,抄襲剽竊與取材發想的模糊地帶;甚至是雙性戀設定上,社交互動的曖昧不明,同樣都是容易混淆實情的舉例,使得這一樁懸疑案情更加複雜。
桑德拉惠勒幾乎無裝飾的表演有著高度說服力,問鼎了本屆奧斯卡影后。那位檢察官的嘴臉則詮釋得非常討人厭。另一大看點,絕對是連昏厥嘔吐都能演繹逼真的可愛邊境牧羊犬。
全片最懸疑的地方,我覺得是收尾戲,11歲兒子說出了「我其實有點害怕妳回家」,接著是他彷彿取而代之成為父權去安撫母親的冷靜姿態。身為唯一證人卻又看不見的他,最終選擇從心;可是他的從心所述就是真相嗎?然後我在想,狗狗、小孩和媽媽的表現哪個比較「真」?導演確實激發無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