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新聞,我受傷了,我想看到的人,都集體受傷了。我很想問為什麼,傷害一個才一歲的孩子,會從中得到什麼呢?我感覺到眼淚就這樣一一滴滴下來,我好傷心。
我曾經因為聽到鄰居家暴而打了很多通電話,里長、警局都告訴我要確定是哪一戶,那種淒厲的哭聲,只要是個人都是不忍聽的,在我試遍所有方式之後,某天晾衣服,終於聽見熟悉的謾罵聲從後陽台蔓延,是隔壁棟的鄰居,怪不得我從一樓走逃生梯到頂樓都找不著聲響。最後我撥113,警察來了,最後,警察來按我家門鈴,說他們一家看起來「和樂融融」問我能接受嗎?我當然不能,但是我知道,下次再聽到,我會不厭其煩的撥電話,而且要撥打113,因為他們會通知當地派出所,然後警察必須親自跑一趟,因為必須回報。看到小小孩這麼可愛,卻有人殘忍的對待,我好心疼,內心好難平靜,於是我拾起畫筆,把心中的不捨化為顏色,祝福小朋友到天堂後,知道苦難都遠離他了!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悲傷五階段的理論,人在發生重大失落事件時,第一階段的反應,就是否認。所以對剛開始我發病時狀況的印象其實已經很模糊了,我總覺得那不是我。
到後來慢慢接受時,我突然好慌張,我很希望身旁有一個人可以幫助我脫離痛苦,當時的我真的就像溺水一樣,旁邊有什麼就瘋狂抓什麼。
對身心障礙者來說,adjustment (調適)是一種動態式的滾動歷程,代表還在學習調整生活改變後的一切,而adaptation(適應)則是之前的調適已經告一段落,可以好好與障礙共生共存,經過這十多年操練過程,現在的我可能已趨近於adaptation。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根據悲傷五階段的理論,人在發生重大失落事件時,第一階段的反應,就是否認。所以對剛開始我發病時狀況的印象其實已經很模糊了,我總覺得那不是我。
到後來慢慢接受時,我突然好慌張,我很希望身旁有一個人可以幫助我脫離痛苦,當時的我真的就像溺水一樣,旁邊有什麼就瘋狂抓什麼。
對身心障礙者來說,adjustment (調適)是一種動態式的滾動歷程,代表還在學習調整生活改變後的一切,而adaptation(適應)則是之前的調適已經告一段落,可以好好與障礙共生共存,經過這十多年操練過程,現在的我可能已趨近於adaptation。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