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幸福建築》談不斷漸逐的美─「建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1936年,薩沃依別墅(Villa Savoye, 1931)完工6年後:


  薩沃依夫人:「門廳裡下著雨,斜坡上下著雨,車庫的牆壁也全部都是水,還不僅如此,我的浴室也下著雨,天氣不好的時候甚至會淹水,因為水都從天花窗湧進來。」


  柯比意:「你們應該在樓下門廳裡的桌子上放一本簽名簿,讓所有來訪的賓客簽上他們的大名和地址。如此一來,你們一定能夠收集到許多名人的親筆簽名。」


  (隔年)


  薩沃依夫人:「經過我多次的要求後,你終於承認你在1929年所蓋的這棟房子根本無法居住。你必須為此負起責任,我也不需付款。請立即改善這棟房屋的狀況,使其達到能夠居住的水準。我衷心期盼不必採取法律行動。」


  後因二戰爆發,薩沃依一家逃離巴黎,柯比意才因此逃過上法院的命運。否則,它就必須辯解自己為什麼設計了這座無比美麗但卻無法住人的居住機器。─《幸福建築》p.75


  《幸福建築》(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 2006)作者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1969-)為倫敦大學哲學碩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RIBA)於2010年,授予狄波頓榮譽院士,以表本書對建築的貢獻(不知道哪天臺灣建築學會授予建築哲學貢獻者為院士)。非建築人成為建築師學會院士,背後所代表的意涵是建築不只是技術,更是人們一生都會接觸、使用、欣賞的藝術。狄波頓便認為建築具有提供幸福的可能,然而,建築如何提供幸福?本文欲以本書反思、補充何謂專屬於建築的美感─「建美」。


  在談建築如何提供幸福以前應該先問,何謂幸福?何謂幸福的可能性條件?當我們知道何謂幸福時,才能類比在建築中是否有同樣的情感。然而,本書畢竟不是論幸福的書,關於何謂幸福,有興趣可參考筆者兩篇拙著〈從《幸福的抉擇》談自己的幸福自己救〉、〈從《幸福為何是哲學的問題呢?》談幸福的人生就是懷疑的人生〉(詳下連結)。那麼,建築與美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重視建築,原因是我們認為自己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成為不同的人─並且因此認定建築物必須以鮮明的方式呈現出我們理想中的自我。」


  「工匠精心打造的噴泉,或者細心栽植的橡樹也可能無法改變我們的心情。」


  「美麗的房屋不僅無法保證為我們帶來快樂,也可能無力提升住戶的人格。」


  由此可看出,狄波頓認為,建築提供了一種「自成一類」的空間脈絡,在不同的空間脈絡下,將產生不同的意義與不同的自我。而建築精心設計與否,並不保證理想自我(狄波頓認為是快樂與符合道德的人格)的出現。然而,作為有生命、有情感與會思考的人,與環境的關係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即便環境沒有改變我,我也正改變著環境。故建築精細設計下的美,與理想的自我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建築無法直接教育我們什麼,而是提供我們一種建築相關的空間關係,如:窗與景的關係、橡樹與建築的關係等,作為我們反思、運動的能量。然而,如何欣賞建築的美?


  「要獲得欣賞建築的能力,必須有各種前提要件,而悲傷的體驗便是其中一種較為不尋常的前提。」


  「具有純粹功能以外的目的─他們的設計都是為了提倡某種心靈的狀態。」


  「就算一件物體的外形完全看不出任何與人相似之處,我們也還是能夠輕易想像出它們所可能具備的人格。」


  悲傷是一個過程,悲傷最後不會只停留在悲傷。從悲傷到走出悲傷,我們有了體驗、思考悲傷的記憶。欣賞,正是綜合過去的記憶與當下,越多的情感與記憶,讓我們形塑出自我的欣賞品味。於是,當我們欣賞同一物,便有了不同的知覺與運動、不同的欣賞角度。故建築不是只是普魯士建築師辛克(Karl Friedrich Schinkel, 1781-1841)認為的:「把有用、務實、功能性的東西賦予美感,才是建築的任務。」或柯比意認為的:「真正偉大的建築,也就是完全根據效能所設計的建築。」建築在實用主義之外,還能夠提供反思、運動與想像的可能。而建築的美,正是在此狀態下所形塑的人格或心靈。而這種「建美」是非效能的(不符合特定目的)、無法量化的(不科學數學化),卻又確實有效(實在的real)。然而,建美與理想的關係是什麼?


  「遮風擋雨,促進生活的便利之外,它們也邀請我們成為某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向我們傳達幸福人生的理想。」


  「任何一種樣式的選擇,不但可讓我們了解一個人的喜好,也可讓我們看出這個人的匱乏。」


  理想背後預設了特定的價值與目的,但建築是開放的,產生各種多元的關係。理想總是存在於過去,而非當下;因為當下是不斷變化的,唯有成為過去,理想才是可思的,也才有符合的可能。所以,我們總是活在現在、活在不斷變化的現在與過去的記憶綜合,透過直觀(intuition)精確地讓理想成為可思、成為可能。我們的選擇,是在智能下透過反思所得。另選擇代表的一定是匱乏嗎?選擇極簡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就代表我缺少極簡嗎?那麼唯一克服匱乏的選擇,就成了什麼都不選擇。筆者反對的理由在於,將樣式作為一種選擇,如此,樣式早已脫離了自身的脈絡,成為化約、簡化、統計下的東西。我們不可否認,人的喜好總是矛盾、善變的,因為喜好的基礎是一種感覺。


  綜上,建築本身無關道德、理想、幸福等價值體系,而是人,作為一個有生命,在時間綿延中反思與運動的人,才有道德、理想、幸福的可能。想像一座完美的城市,所有建築都是完美的(如:柯比意的光輝城市),此種想像的建築、沒有運動的建築真的完美嗎?還是反而感覺很無聊、很單一、很沒有人性?建築的美不是特定的風格、價值觀、審美觀,「建美」是非效能的(不符合特定目的)、無法量化的(不科學數學化),卻又確實有效。


  「建美」是一種亂中有序的整合;是既有危險亦有安全的美、是既有混亂亦有秩序的美。如同人性的美,懂得欣賞、體驗過文化中頹廢、軟弱、嬌柔等缺陷的美,才能看見人性的美、一種不完美的美。故「建美」的秩序是永遠沒有協調出完美的時刻,因為它是不斷地在時間綿延關係下運動、變化的。該運動下的建築無法被區分,無法以部分觀看整體,沒有某個叫做「建築」的元素,如:窗不是一個建築元素,因為建築是一種「關係」、「運動」,窗必須在時間的綿延中產生關係,如:內外的關係、光影的關係、知覺與記憶的關係、現實與虛擬的關係等,窗才存在。而唯有在不斷漸逐的「建美」中體驗、思考建築,幸福建築才有存在的可能。

2021/6/19

avatar-img
49會員
57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褚老師:「這個東西長這個樣子,其實就是來自這樣子的過程,變成記憶的一部份,在我們的memory裡面,這個太難你們不用懂,但是有一件事情很重要,直覺intuition。第二個,直覺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直覺是duration,是一個長時間持續延移的訓練過程。所以,你們現在是在訓練的前緣,你們剛
  在上一篇〈從《為什麼哲學思考》談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的〉中說明了哲學思考的欲望、起源、言說及行動。本篇想談談「為什麼建築思考?」然筆者不打算以欲望作為進路,因為建築思考不是、也不應該是哲學思考的延伸。而是從最直接的經驗開始。當我們面對、閱讀建築時,我們如何思考,以及思考建築的什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本展覽主要想回答兩個問題,1. 何謂粗獷主義?及2. 為何要拯救粗獷主義建築?德國建築博物館策展人奧利佛‧艾爾瑟在展中表示了其答案,1. 何謂粗獷主義?1955年,英國建築評論家Reyner Banham創造了「新粗獷主義(New Brutalism)」一詞,並定義粗獷主義三大特徵為:
  褚老師:「這個東西長這個樣子,其實就是來自這樣子的過程,變成記憶的一部份,在我們的memory裡面,這個太難你們不用懂,但是有一件事情很重要,直覺intuition。第二個,直覺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直覺是duration,是一個長時間持續延移的訓練過程。所以,你們現在是在訓練的前緣,你們剛
  在上一篇〈從《為什麼哲學思考》談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的〉中說明了哲學思考的欲望、起源、言說及行動。本篇想談談「為什麼建築思考?」然筆者不打算以欲望作為進路,因為建築思考不是、也不應該是哲學思考的延伸。而是從最直接的經驗開始。當我們面對、閱讀建築時,我們如何思考,以及思考建築的什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本展覽主要想回答兩個問題,1. 何謂粗獷主義?及2. 為何要拯救粗獷主義建築?德國建築博物館策展人奧利佛‧艾爾瑟在展中表示了其答案,1. 何謂粗獷主義?1955年,英國建築評論家Reyner Banham創造了「新粗獷主義(New Brutalism)」一詞,並定義粗獷主義三大特徵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次的故事發生在北部某個常常下雨的區域,那裡的某個公家機關裡。
Thumbnail
有別於充斥著滂沱雨聲的房子,走出屋舍竟一片清朗,陰柔的天空更隱約出現放晴的徵兆。 雨天憂鬱的情緒終結在她踏出家門的一刻,她擺了擺握著摺疊傘的手,向走來的男子打招呼。 儘管北部的春雨附著了海島的濕熱,但風吹過依舊滲著絲絲涼意。女子攏了攏襯衣,低頭凝視著二人挨很近的鞋子,掌心不自覺便熱了
Thumbnail
屋齡已高。老屋更新,也只能說是遮暇而已......
Thumbnail
努力了很久,終於在去年年底買了房子。當初喜歡這間房子 就是因為它的陽台很大 面寬大概七公尺,視野很棒而且有足夠的空間。 身為一個在家工作者,真的很需要一個可以走出去看風景的空間 。 但遇到風雨天卻變得困擾,決定尋找遮陽避雨好幫手。
Thumbnail
李家宅子格局四方,前庭處留了空間做庭園,藤架旁砌了假山,種了兩顆樹,黑瓦白牆,是峿國人家宅邸的尋常模樣。
Thumbnail
自從遮雨棚做好,就開始逐一解決各種問題。 雖然上面有遮蓋,但邊邊角角落下來的地方, 還是會是因為水的流動讓廣場中間和四周圍帶點濕濕的感覺, 而讓乾燥度不夠。 逐漸地在每一次下雨就開始觀察,到底水積在哪裡?它是怎麼流動的? 流到哪裡去? 到那裏去之後會不會又積成一灘? 如果積在那裡,
Thumbnail
六 瀰漫水氣的浴室 [17] 天花板 扁平的一片 空的 無有 無有混凝土的實感 無有距離的遠近
Thumbnail
濕答答的雨籠罩著養老院四周,雨點在窗戶上敲打出柔和的旋律。老爺爺坐在搖椅上,望著窗外的雨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種雨天總會勾起他對母親的思念。他腦海中浮現母親慈祥的面容和溫暖的擁抱。"親愛的母親啊,您給我的愛無法用語言表達。"他輕聲說道,眼角已濕潤了。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母親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次的故事發生在北部某個常常下雨的區域,那裡的某個公家機關裡。
Thumbnail
有別於充斥著滂沱雨聲的房子,走出屋舍竟一片清朗,陰柔的天空更隱約出現放晴的徵兆。 雨天憂鬱的情緒終結在她踏出家門的一刻,她擺了擺握著摺疊傘的手,向走來的男子打招呼。 儘管北部的春雨附著了海島的濕熱,但風吹過依舊滲著絲絲涼意。女子攏了攏襯衣,低頭凝視著二人挨很近的鞋子,掌心不自覺便熱了
Thumbnail
屋齡已高。老屋更新,也只能說是遮暇而已......
Thumbnail
努力了很久,終於在去年年底買了房子。當初喜歡這間房子 就是因為它的陽台很大 面寬大概七公尺,視野很棒而且有足夠的空間。 身為一個在家工作者,真的很需要一個可以走出去看風景的空間 。 但遇到風雨天卻變得困擾,決定尋找遮陽避雨好幫手。
Thumbnail
李家宅子格局四方,前庭處留了空間做庭園,藤架旁砌了假山,種了兩顆樹,黑瓦白牆,是峿國人家宅邸的尋常模樣。
Thumbnail
自從遮雨棚做好,就開始逐一解決各種問題。 雖然上面有遮蓋,但邊邊角角落下來的地方, 還是會是因為水的流動讓廣場中間和四周圍帶點濕濕的感覺, 而讓乾燥度不夠。 逐漸地在每一次下雨就開始觀察,到底水積在哪裡?它是怎麼流動的? 流到哪裡去? 到那裏去之後會不會又積成一灘? 如果積在那裡,
Thumbnail
六 瀰漫水氣的浴室 [17] 天花板 扁平的一片 空的 無有 無有混凝土的實感 無有距離的遠近
Thumbnail
濕答答的雨籠罩著養老院四周,雨點在窗戶上敲打出柔和的旋律。老爺爺坐在搖椅上,望著窗外的雨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種雨天總會勾起他對母親的思念。他腦海中浮現母親慈祥的面容和溫暖的擁抱。"親愛的母親啊,您給我的愛無法用語言表達。"他輕聲說道,眼角已濕潤了。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