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遮雨棚做好,就開始逐一解決各種問題。
雖然上面有遮蓋,但邊邊角角落下來的地方,
還是會是因為水的流動讓廣場中間和四周圍帶點濕濕的感覺,
而讓乾燥度不夠。
逐漸地在每一次下雨就開始觀察,到底水積在哪裡?它是怎麼流動的?
流到哪裡去?
到那裏去之後會不會又積成一灘?
如果積在那裡,要用什麼方法疏通?敲哪幾塊磚?要幾塊才夠?
有一些不平的磚塊,要敲什麼角度?才能讓水流順暢度順利流到期望的位置?
如何讓廣場的乾燥度達到最寬,可用值最大的範圍,
要思考的面向,都不是一次就解決。
這一次這樣,下一次那樣,每一個答案都會顛覆上一次地想像與決定,
因此每一次下雨,我和賴老師就會睛睛望,
我記得有一次清晨下雨,約4點多,聽到雨聲就驚醒,
第一個動作就是跑出去看看現在雨下多大?到什麼程度,
那一條濕雨乾的界線畫出來了沒?還是又流過去了?
思考到了小渠道之後,雖未完工,但可以開始預測水的走向,
當這裡落下,它會流到這裡,然後就進入渠道。
每當快成功了,就會有幾片磚還需要挖起來重填。
昨天下雨又覺得快成功了,因為在高速公路知道這一天旗山應該在下雨,
於是開了廣場監視器,看到完美的一條濕和乾的界線,
也確定未來家長坐在幸福車站下方看孩子跳舞時,地板是乾的,座位是乾的,
兩人相識而笑,覺得這次應該可以了吧,左左右右,方方正正,
好像可以創造廣場的極大值了。
今早,賴老師又找到一個更實際的問題,就是渠道裡的碎石要再少一點,
所以再度把渠道打開,整理碎石,然後...再繼續觀察...
快成功了快成功了....~
果然,幸福與舒適來自於帶著希望動起來,問題就是機會。
在開放教育裡,精神一直是如此
或許,這文對大家來說好像跟學習沒甚麼關係?
不過就是園長與執行長的碎念與在意。
但學習生活,生活學習,許多的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力量,
其實是來自於各種意願,意識中需要努力就去執行。
然後觀察發現、發現觀察,不乏省思與覺察,不乏挫折與沮桑,
重要的是,這些為孩子的一切,是值得努力的。
而有了雨棚以後,爸爸媽媽將車子停在外面,
讓孩子就算是下雨也都能出來廣場活動﹑
也是另一種愛意的展現,與覺得還要下車覺得不方便的矛盾制衡的另一種努力。。
期盼每一場大雨來的實驗,去見證每一次實驗的結果,
現在雨停,賴老師仍在疏通小石子。
這刮著刮著的聲音,我內在是感動的。
感謝一起製造雨棚的家長,共同的努力雖不想被知曉,
但我想所有孩子享受的一切,都將有著祝福,日日安好的值得是一份愛。
這一條線,好感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