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電影+音樂+讀書+工作=我的完美日常

聽說文・溫德斯的新片《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獲得文青一片好評。光看預告就吸引了我,似乎沒錯。所以我是文青嘍?這年頭文青已成貶詞,但管他的,活了大半輩子,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何須別人定義?如果一樣東西投我所好,也投某些人所好,那我跟那些人就是同溫層,這也沒什麼不對。早已習慣偏見,想看就看,故趁著週六早上隨性出門看片去。這是我今年首度進戲院,最近想看的片子不少,第一部就貢獻給它。

主角平山先生日復一日的不變生活從起床開始,刷牙、剃鬚、澆花、著裝、出門、投飲料機、上車、放音樂。車上音響是傳統錄音帶設備,他在置物箱裡放了好幾張專輯,每天上路前選一張來放。電影中的第一天早上他播放的是〈House of the Rising Sun〉,日昇之屋,顧名思義地開始了電影,也開展了平山先生的一日。這首歌是西方最著名的古老民謠之一,近代最有名的版本是 1964 年由英國樂團 The Animals 演唱的插電搖滾版,在大西洋兩岸排行榜都奪冠,咸認為民謠搖滾一系的早期經典名曲,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聽過。


跟平山先生醒來直接起床不一樣,我通常早上睜開眼後會滑手機醒點腦,講白了就是會賴一下床。說來也巧,今早清醒後打開 IG,就看到一個街頭藝人用單人樂隊方式在演唱〈House of the Rising Sun〉的影片,那時還沒意識到我才剛起床就接收到「日升」意象,更沒想到兩個小時後我又會在電影中聽到這首歌,真是太巧!

點看影片

平山先生受僱於清潔公司,負責城市內公廁的清潔。到了下午,平山先生開車移動到下一個點,這時他放了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Pale Blue Eyes〉(蒼藍眼睛)。這首歌收錄在他們第三張同名專輯中,副歌 "Linger on, your pale blue eyes" 如洗腦一般總會不時突然出現在我腦海低迴。電影中平山先生上班時穿的制服就是藍色的,播到這首歌時我望著他身上的藍,默默在心底給文・溫德斯按了一個讚。

"Down for you is up",歌詞中有這麼一句。Down 也許有低沈、沈淪、沈潛的意思吧,或是臆想成墮落、魯蛇、底層也行,畢竟我們現在聊的對象是史上最經典的地下樂團啊。當你看完電影後回頭細嚼,會發現只要認真以對,再不起眼的人事物都不失價值。也許,這就是 down for you is up 的真義吧。


下班時刻,平山先生開車沿著港邊公路回家,此時響起 Otis Redding 的經典靈魂名曲〈(Sittin' on) The Dock of the Bay〉。移動在港邊,搖擺聽港邊,有沒有這麼會選歌!


第二天,平山先生借車給年輕同事和他女友去約會,女孩在車上播了 Patti Smith 的〈Redondo Beach〉,從沒聽過錄音帶的她覺得音質比 Spotify 好多了。這段真是完全戳中實體唱片愛好者的點!然後文・溫德斯讓年輕女孩喜歡 Patti Smith 的這個梗,同溫層意味實在太明顯,這同溫層就是文青,即使平山先生已是老大叔,但再低調的磁鐵都有吸引力,如果接近的是另一塊同質物的話——外表再張揚舞爪也是文青。


又到了向晚時分,平山先生播了滾石的〈(Walkin' Thru the) Sleepy City〉,夜晚適合獨處,放鬆一下也可以,聽此曲正好。


隔天上班途中,平山先生放了一首我沒聽過的日文歌〈Aoi Sakana〉(Blue Fish,青魚),歌手是金延幸子。查了一下是 1972 年的歌,文・溫德斯還是挺厲害的。重點是同樣是藍色,正如本片基調。


在恆常不變的生活中,每天都還是會有意料不到的變化,譬如認識新朋友、聽說新消息、見到新生嫩芽、拍攝新的相片,甚至跟陌生人玩起一天走一步的井字遊戲。生命中不乏這樣的小確幸,那就是所謂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加了複數,因為完美也可以不是偶然。本片片名即出於此,而且在預告片中就已經破題:背景音樂正是 Lou Reed 的名曲〈Perfect Day〉。


前面提到的〈Pale Blue Eyes〉即是由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主腦 Lou Reed 所寫。〈Perfect Day〉這首歌是 Lou 單飛後推出的生涯最經典專輯《Transformer》中的代表作,而這張專輯也在電影的一段戲中當了主角,因為這年頭還能見到這張專輯的錄音帶實在太難得,稀有到二手唱片行願意出高價買下,平山先生寧願得罪同事也不願意拿去賣掉來換錢借他去把妹。

上了幾天班,週末是休息與補給時刻,制服、底片一週洗一次即可,不像澡要每天洗。買書亦當趁假日時,書店老闆娘不意外地也是嗜讀者,會看客人拿什麼書去結帳,多叨擾發句評語。於是我們看到了福克納的《野棕櫚》、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11》、幸田文的《木》,都先筆記於心。其實我早就想多讀一點福克納的書,以前我只看過《聲音與憤怒》。總之,週末下午,是黃金的,正如此刻打字中的我。


平山先生又去了常去的居酒屋,跟女老闆閒話家常,大家都是多年熟客,有人拿起吉他,吆喝求請女老闆再唱一段思想起:House of the Rising Sun。這老名曲有被改編成日文版也不奇怪,因此在片中再度出現時就是繾綣的蒼涼女聲:


日常有喜也有憂,同事離職、工作不順、聽聞惡耗、逃家的外甥女來求助,緣起也會緣滅,一切都是日常。外甥女在舅舅車上發現錄音帶,那卷正好是老范 Van Morrison 1967 年的首張個人專輯《Blowin' Your Mind!》,她播放了當中名曲〈Brown Eyed Girl〉,老范一貫的藍眼靈魂藍調曲,好聽的不得了,他以此風格行走江湖數十年不墜,我就是被他歌聲迷死的人之一。


「改變」是電影的主題,只是什麼樣的改變才是改變?小者如常去的店有一天卻突然沒開門,難道這無關緊要嗎?誰知道休息的背後,其實深藏著一段生死呢,要不要去探究,也可成為一段牽動。或者,沒有改變的生活,是否就沒有價值?但什麼又是價值?從樹葉隙縫中射下的光影,日日皆有變化,捕捉起來,輯成回憶,於是乎見證了歲月的改變。細細地、慢慢地,若說有些東西不太一樣了,那可能是電影中的步調,也可能是我們觀後的情緒。Linger on, my perfect days.

片尾,是 Nina Simone 的〈Feeling Good〉,感覺良好,就像她永遠讓人覺得從不向命運低頭,令人尊敬的生命鬥士。好好活著,完美便是日常。


PS. 欣得海報一張,我的完美日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