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證恢復族名風吹起(了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播客 #Umav如何了 第106集在某些網紅的分享只停留在「恢復族名可以拿福利」的這種思考的時候,我們頻道還是執著的繼續從族群轉型正義以及政策適宜性的角度來深度討論恢復族名的議題。我知道這對很多人來講,可能是進階的話題,所以我們更不會停止繼續去談論和擴散。或許是除了甘願被福利殖民之外更深度的討論。也提醒一下單列族文拼音還不是通案喔!

#原住民恢復族名 #單列族文拼音 #並列族文拼音 #原住民族名


1.身分法修法後,是否有讓更多人願意在身分證上恢復族名?關於原住民恢復族名又有哪些議題?你願意拿掉過往的漢姓漢名而使用族名嗎?

2.「並列族文拼音與譯名」者,目前在恢復族名行列是占比最少數的一群人,而近年有一群人支持「單列族文拼音」並進入訴訟,2023年有第一例身分證單列族文拼音勝訴案「Bawtu Payen」。

3.播客「Umav如何了!」第106集,兩位在10幾年前以並列形式復名的原住民主持人Umav、Ljegay,討論最近通過的第一起單列族名案例,也再次跟社會大眾說明和分析「恢復族名」這件事。完整討論歡迎點擊進入播客收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41會員
110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本文介紹澳洲原住民在國慶日抗議的情況,以及全球普世教會對原住民族權利的支持倡議。提出臺灣教會應關注普世教會界中的倡議與原權返還的行動,挖掘其在臺灣教會界的影響力。
「我媽媽說我是假的原住民。」那天我遇到一個布農族的孩子,他這樣悻悻然地自嘲。 「都市原住民是假的原住民」,「不住山上沒有資格自稱原住民」⋯⋯ 抱跟自己相似的身影。
【充斥在短影音、包裝在網紅表演裡的隱微歧視】 現在社會上或許大家有一些基本觀念了,原民政策也比三十年前完整了,或許那種很直接的歧視可能比我們上一輩的年代少了很多,然而取而帶之的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隱微歧視、流量密碼。   我自己就是原住民,知道這個身分的實況。所以不僅回應這位網友,我也
umav如何了!第116集的調性輕鬆為主,居然碾壓我們其他一百多集,一舉衝上自己頻道的7天內收聽數冠軍!(看來我們閒聊也是有一片天)。原住民青年獨立製作的自媒體,持續輸出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觀點的播客,來推大家收聽與追蹤。 【內容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本文介紹澳洲原住民在國慶日抗議的情況,以及全球普世教會對原住民族權利的支持倡議。提出臺灣教會應關注普世教會界中的倡議與原權返還的行動,挖掘其在臺灣教會界的影響力。
「我媽媽說我是假的原住民。」那天我遇到一個布農族的孩子,他這樣悻悻然地自嘲。 「都市原住民是假的原住民」,「不住山上沒有資格自稱原住民」⋯⋯ 抱跟自己相似的身影。
【充斥在短影音、包裝在網紅表演裡的隱微歧視】 現在社會上或許大家有一些基本觀念了,原民政策也比三十年前完整了,或許那種很直接的歧視可能比我們上一輩的年代少了很多,然而取而帶之的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隱微歧視、流量密碼。   我自己就是原住民,知道這個身分的實況。所以不僅回應這位網友,我也
umav如何了!第116集的調性輕鬆為主,居然碾壓我們其他一百多集,一舉衝上自己頻道的7天內收聽數冠軍!(看來我們閒聊也是有一片天)。原住民青年獨立製作的自媒體,持續輸出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觀點的播客,來推大家收聽與追蹤。 【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解自己的家族歷史,也有人是因為祭祀需要找族譜。 我自己則是因為做家族排列,需要了解相關資料,才開始進行研究。 很多人應該不曉得,我們其實是能夠向戶政事務所調閱日治時期的戶口名簿。 非常感謝網路上有很多資訊,我主要參考這三篇文章,順利查找到祖先資料: 【去戶政調戶籍教學,合法調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Embiyax su hug? (你好嗎?) 我是來自花蓮的太魯閣族,我是Putang Nuku。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解自己的家族歷史,也有人是因為祭祀需要找族譜。 我自己則是因為做家族排列,需要了解相關資料,才開始進行研究。 很多人應該不曉得,我們其實是能夠向戶政事務所調閱日治時期的戶口名簿。 非常感謝網路上有很多資訊,我主要參考這三篇文章,順利查找到祖先資料: 【去戶政調戶籍教學,合法調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Embiyax su hug? (你好嗎?) 我是來自花蓮的太魯閣族,我是Putang Nuku。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