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鍋前東家/邀請離職夥伴回鍋,對個人及公司來說都是個好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有遇過前主管邀請你回去和他一起共事嗎?或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過前東家呢?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也不少朋友都在轉職之際,回到前公司或是再次和前主管工作。這篇文章想先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再綜合聽過的各種經驗,來歸納為什麼回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也不時會被身邊知道的朋友問起「Debby 為什麼回到前公司呀?」

閒聊之中可以難以講的全面,這邊稍作整理:


由於我對自己的工作價值觀、於工作上的追求,都算清晰,因此當時再考慮是否要回鍋前東家時,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1. 我上次離職時的因素,現在還存在嗎?

當時我不想一直在同一個產業,希望培養不同產業的經歷(包含制度面、文化面);想試著在有團隊的公司工作。 → 我已經累積了相關經驗,也知道沒有完美的公司。

  1. 我現階段找工作想要獲取的能力、累積的經驗是什麼?

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公司經營的方法,累積未來所需要的經驗;希望能有管理的經驗,讓自己累積專業能力以外的管理能力。

  1. 在離開前公司的這段期間,我培養了哪些能力,是我在回鍋之後可以有所發揮的?

專業面學習了更大規模團隊的做事方法、制度設計;軟實力部分累積了新的人脈,並且因為看過更多情境,因此面對工作的心態更成熟沉著。


這幾個問題都確認後,同時比對了手上拿到另外傳產、日商與外商 offer 的工作內容,最後選擇回鍋前東家,繼續在前主管手下一起做事。



當時回鍋後參加公司的製作發表記者會,滿滿感動

當時回鍋後參加公司的製作發表記者會,滿滿感動


回鍋最大的好處,讓進入新工作的摩擦力降到最低



大家可以試著回想,你換工作加入新團隊的時候,從陌生到熟悉大概需要花多少時間?一般即使專業能力都可以在三個月內左右開始好好發揮,但是要適應一個新的工作,可不只是專業能力喔!


我粗略的列出這幾個大項目

  1. 工作型態:辦公空間、新的通勤距離和環境
  2. 公司文化:包含同事之間、跨部門、對內對外等溝通習慣、日常用語
  3. 公司制度:個人面的特休發放、遠端制度、加班申請,公司整體各種審核、行政流程流程等
  4. 工作工具:即時通訊軟體、email、電腦系統等


上述這些都是我們進入一個新團隊、新工作時需要重新適應的事情,因此在考慮是否回鍋時,對我來說,上述的這些除了制度使用或工具可能有些更新、要重新認識新人之外,其他的部分幾乎不需要重新適應,當時選擇回鍋確實是最適合的選擇!


為什麼對公司來說也是好選擇呢?


上面提到的那些事情,假設是新人的話,絕對需要主管和其他協作夥伴付出許多心力,才有辦法讓新人對整間公司的運作日漸熟悉,如果恰好前員工有意願,公司也有需求,對公司而言同樣也可以省去許多帶人的時間,重新加入的夥伴可以速速成為即戰力。


回鍋工作者的共通之處


上面提到的這些,另外還有很重要的就是「你和前主管/前公司,對彼此有一定的熟悉程度」,這個熟悉包含了彼此的優點與缺點,也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情形,無論需要提出意見、互相討論,都可以在已經有對彼此一定認識的情況下共事。


我身邊部分的朋友是「選擇回到前公司」,另一部分則是「回到前主管的手下,但換一間公司」,無論是何者,都是因為在上面的這些優勢之下,同時也都確保可以得到新的成長和嘗試的空間,雖然也有人回去後一段時間,又離開追求下一階段的職涯。


如果你對接下來的轉職有些許困惑,剛好又看到這篇文章,那麼我會建議你

  1. 想想看你和前主管是否有保持良好的關係?
  2. 現階段的你,回到前公司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發揮?
  3. 那些你喜歡與不喜歡的前公司特質,現在之於你來說又是如何呢?


你對於回鍋有什麼想法呢?或是你對於回鍋不認同,認為不該吃回頭草,也歡迎跟我分享你的經驗!


我是生涯設計師/新創人資 Debby,陪你一起探索生涯職涯的更多可能!歡迎追蹤 IG @debbytalktalk ,或是直接預約諮詢 https://forms.gle/eQydLQjt6HEm7jHU9

考古學及數位行銷背景的新創人資,產業包括教育、新媒體、電商、軟體公司,歷經跨領域、跨產業的職涯探索。 期待能以生涯設計師的身份協助大家一起探索生活/職涯的各種可能。 有一隻叫做肉桂的挪威森林貓🐱 近期的興趣是滑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身為公司人資也有接觸招募的關係,閒聊之間身邊許多朋友會好奇詢問 到底在面試後,公司是怎麼錄取哪位候選人呢? 這題很難三言兩語道盡,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我會說 「公司會選擇在有需求的當下最適合我們的候選人——尋找那位有緣人」
大家有聽過「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這句話嗎?意思是 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反之亦然。 那麼這個理論又如何套用在找工作中呢?
近期在看求職者的履歷時,有發現到許多人都會附上社群自媒體作為作品集,IG 和 Podcast 都是滿常見的平台,但是近期某一次在看作品集時,發現這個作品集竟然沒有為他的應徵加分,實在感到很可惜,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履歷作品集加分出擊呢?
離開學校後進入職場經歷過工作轉換時,都會深深覺得,與工作之間的關係真的好像談戀愛! 需要緣分,也需要探索和學習。 。轉換工作的推力和拉力 。該如何下定決心呢?
工作以來已經超過 5 年了!想在這邊分享第一次面臨轉職的故事。 離開學校後,因為會一些日文,加上想往行銷發展,我應徵上了在日商廣告代理商擔任 Facebook 廣告投手的工作。 大約進公司 7-8 個月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太喜歡這樣的工作,原因有幾個: 現在,我通常還是會說自己是一位非典型的人資:
因為身為公司人資也有接觸招募的關係,閒聊之間身邊許多朋友會好奇詢問 到底在面試後,公司是怎麼錄取哪位候選人呢? 這題很難三言兩語道盡,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我會說 「公司會選擇在有需求的當下最適合我們的候選人——尋找那位有緣人」
大家有聽過「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這句話嗎?意思是 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反之亦然。 那麼這個理論又如何套用在找工作中呢?
近期在看求職者的履歷時,有發現到許多人都會附上社群自媒體作為作品集,IG 和 Podcast 都是滿常見的平台,但是近期某一次在看作品集時,發現這個作品集竟然沒有為他的應徵加分,實在感到很可惜,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履歷作品集加分出擊呢?
離開學校後進入職場經歷過工作轉換時,都會深深覺得,與工作之間的關係真的好像談戀愛! 需要緣分,也需要探索和學習。 。轉換工作的推力和拉力 。該如何下定決心呢?
工作以來已經超過 5 年了!想在這邊分享第一次面臨轉職的故事。 離開學校後,因為會一些日文,加上想往行銷發展,我應徵上了在日商廣告代理商擔任 Facebook 廣告投手的工作。 大約進公司 7-8 個月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太喜歡這樣的工作,原因有幾個: 現在,我通常還是會說自己是一位非典型的人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職後的第二個兼職,算是先前某工作的經理(代稱L)又回鍋。 去年裸辭後有跟L約吃飯,聊一下近況,因為前單位有些業務L會接觸,所以大概一年會有幾次主動聯繫我,想確認一些事項,但因為都不是我的業務,所以能幫忙的有限。去年8月約吃飯當下,L也熱心說要引薦我至關係企業,由於關係企業顧忌我的學經歷多屬公家機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還記得離開上個職場; 人資的姐姐跟我說‘’離開後重新歸零開始‘’ 記得我在當時的職場;經手離開的同事都跟我說 如果我坐你的職位;會瘋掉太忙了~ 我總笑笑而過;因為不知道是我幸運還是………… 這邊算是待過最輕鬆的樣子;總在提出離職後 公司都會說升薪水加職位 但對我來說都不是我想要的;
很早之前看到職場的說法要「華麗轉身」 意謂著要在最好的狀態轉職 進日接觸到的說法 則是「要追求、不要逃」 就是要追求你想要的 而非逃離你不要的 反觀我自己⋯ 近期確定明年飯碗保住了之後 除了大鬆一口氣外 之前接觸的說法我十分認同 所以內心有離職的想法浮現時 前年及去年我全心投入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夢見我回到以前的公司上班,現在是僱員。不過有個專案正好我的資歷符合需求,所以找我回來接手。我的主管是 Joyce 師姐。 我把辦公座位整理安頓好,正好是午餐時間,我就跟專案小組來到一個廣式飲茶餐廳。餐點是一人一份,剛好我們這組有兩人還沒來,我先拿了一份。但很快地那兩個人來了,就少了一份,讓我覺得有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絮絮叨叨說了這些,就像是在對過去說道別,打包放入記憶庫,歸攏架上,等到哪日再翻找出來回味。放下過去,迎向未來,說起來很簡單,但身處其中自有其箇中滋味,因為心中知道,走出去到其他地方,雖然不至於斷了聯繫,但也曉得時間會沖淡這一份熟悉感,慢慢變得模糊直至難以辨認出原始模樣。
Thumbnail
每一次的離職都是一次困難的決定 然而人情留一線 就算現在離職,未來也有可能會有再次見面的一次 因此如何漂亮轉身離職就非常重要 這邊提出幾點關於離職你該注意的事項 這樣才能夠離職後仍能與前東家保持良好關係!
Thumbnail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職後的第二個兼職,算是先前某工作的經理(代稱L)又回鍋。 去年裸辭後有跟L約吃飯,聊一下近況,因為前單位有些業務L會接觸,所以大概一年會有幾次主動聯繫我,想確認一些事項,但因為都不是我的業務,所以能幫忙的有限。去年8月約吃飯當下,L也熱心說要引薦我至關係企業,由於關係企業顧忌我的學經歷多屬公家機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還記得離開上個職場; 人資的姐姐跟我說‘’離開後重新歸零開始‘’ 記得我在當時的職場;經手離開的同事都跟我說 如果我坐你的職位;會瘋掉太忙了~ 我總笑笑而過;因為不知道是我幸運還是………… 這邊算是待過最輕鬆的樣子;總在提出離職後 公司都會說升薪水加職位 但對我來說都不是我想要的;
很早之前看到職場的說法要「華麗轉身」 意謂著要在最好的狀態轉職 進日接觸到的說法 則是「要追求、不要逃」 就是要追求你想要的 而非逃離你不要的 反觀我自己⋯ 近期確定明年飯碗保住了之後 除了大鬆一口氣外 之前接觸的說法我十分認同 所以內心有離職的想法浮現時 前年及去年我全心投入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夢見我回到以前的公司上班,現在是僱員。不過有個專案正好我的資歷符合需求,所以找我回來接手。我的主管是 Joyce 師姐。 我把辦公座位整理安頓好,正好是午餐時間,我就跟專案小組來到一個廣式飲茶餐廳。餐點是一人一份,剛好我們這組有兩人還沒來,我先拿了一份。但很快地那兩個人來了,就少了一份,讓我覺得有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絮絮叨叨說了這些,就像是在對過去說道別,打包放入記憶庫,歸攏架上,等到哪日再翻找出來回味。放下過去,迎向未來,說起來很簡單,但身處其中自有其箇中滋味,因為心中知道,走出去到其他地方,雖然不至於斷了聯繫,但也曉得時間會沖淡這一份熟悉感,慢慢變得模糊直至難以辨認出原始模樣。
Thumbnail
每一次的離職都是一次困難的決定 然而人情留一線 就算現在離職,未來也有可能會有再次見面的一次 因此如何漂亮轉身離職就非常重要 這邊提出幾點關於離職你該注意的事項 這樣才能夠離職後仍能與前東家保持良好關係!
Thumbnail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