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災樂禍:人類心理的矛盾天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幸災樂禍」通常帶有負面意含,指「對於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為樂」。

或許是因為太過負面,有違聖經教義,因此在英文裡面並沒有這一個詞彙,在西方世界中,有明確指稱「幸災樂禍」單詞的是德文。


Schadenfreude(德文):幸災樂禍(對他人的不幸感到痛快的享受)。這個詞源自德文,英文中沒有直接對應的詞彙,因此借用。(Schade = 損害 + Freude = 快樂)。——《錢哥川英語學習大全》


在《心智探奇:人類心智的起源與進化》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

當英語使用者第一次聽到"Schadenfreude"這個詞時,他們的反應通常不是「讓我想想……對別人不幸的愉悅……那怎麼可能呢?我無法理解這個概念,我的語言和文化沒提供給我這樣的類別」,而是「你是說有一個詞來表示它?那真不錯」。

這確實是一個世紀之前把"Schadenfreude"這個詞引入書面英語的作者們心裡所想的。表示情緒的新詞很快就被接受了,無需複雜的定義解釋。


幸災樂禍是人類天性?

我在看到《幸災樂禍》這本書的時候,也覺得這心態挺糟糕的,怎麼可以在他人的苦難中取樂呢?衝著希望理解如何理解這樣的心態從何而來,然後如何覺察的心智模式。畢竟,書的副標題是「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不過,作者在書中卻並非全盤否定幸災樂禍的意義,而是清楚指出,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機制,甚至連嬰兒都會如此。只是,對於大部分的成人而言,這似乎是需要與「道德感」拔河的思維。而出於對外的良好形象或者在不同情境或場域的必要性,通常我們不會承認自己的幸災樂禍。

作者認為,幸災樂禍不能簡單地只能用叔本華的「內心徹底敗壞和全然無道德價值」概括。他指出,幸災樂禍涉及到人類社會社千年以來的共通價值,包含對於公平的追求和憎惡虛偽、喜歡看見對手受苦、希望自己能贏,還有和他人比較的渴望,同時在尚未達到自己期待的理想目標之前,給予自己一個合理的說法。

此外,還有彼此團結的欲望。


當我們遠觀別人的意外

首先,幸災樂禍可以是一種機會主義式的樂趣,比如當我們偶然碰見了那些並非由我們自己引起的、造成他人不幸的事件。比如,在YouTube上那些標題寫著「日本喪心病狂的整人節目」,還有前一陣子,我在YouTube上面刷到小白鯨如何把小孩嚇哭的影片,這個影片我可以反覆看很多次。

書中有一個例子,最受歡迎的TED演講影片,在作者撰文的當下三千萬的全球點擊率,這是一個由全球領袖和哈佛學者談論教育和領導的深具啟發性的演說;然而同一時間,某個爸爸被學走路的女兒踢中鼠蹊部的短片,在全球卻有兩億五千六百萬人次觀看。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歡笑一籮筐》和豆豆先生如此受歡迎。

至於其他屬於意外性質的「災難」,還包括酒吧的酒保失手打翻一整個托盤、滑雪的年輕人把自己摔個狗吃屎……,而我們對於這些意外的幸災樂禍,其界線可能在於,我們清楚知道這種程度的出糗不會對於當事人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愉快的恐怖感:幸好不是我

除了上述提到的,關於旁人的意外,許多時候,那種幽微的、或者來自群體深具攻擊性的幸災樂禍,還可能是出於報復、出於正義、出於比較、出於群體意識。例如說,在聽聞某些可怕的事件,或者旁觀一艘被困在暴風雨中的船:

從陸地上望著暴風翻攪起的海浪,並且看見別人的苦難,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不是因為你樂見別人的不幸,之所以愜意,是你知道自己免於不幸。

——盧克萊修,羅馬共和國的哲學家,著有《物性論》。


「活該,你的遭遇是罪有應得」

一般人或許也很熟悉的,還有在運動比賽中,因為對手失敗而歡呼、而沾沾自喜,甚至拿對方來取悅的幸災樂禍。書中提到,當巴西隊在世界盃中慘遭淘汰時,社群網絡上很快地出現「徹夜狂歡的巴西人」與「抱頭痛哭的巴西人」的對比照。

又比如,老是把微波爐弄得臭氣薰天的同事,因為食物中毒而送醫;或者,搶走你車位的人在急忙停車的過程中蹭壞了保險桿。

作者指出,我們樂意看見那些「破壞規矩」的人獲得教訓,甚至遭受羞辱,而這也會衍生出幸災樂禍的情緒。


躲在社群媒體後面的正義之聲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網路的發展讓幸災樂禍愈發地聲勢浩大。

在真實的日常中,我們往往需要為了主持正義或者斥責他人而付出代價,但是社群媒體給了大家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幫助我們實踐正義。就像是在網路中流傳的各種出糗影片,在臉書或IG上面各種鋪天蓋地的專家提供的正義之聲,而人們尤其樂意在沙發上安逸地成為針對性的暴民,對破壞規矩的人進行惡意報復。

作者強調,這種線上展現道德憤愾毫不費力,甚至不需要面對事主本人,沒有挨揍的風險。而當圍觀者愈來愈多,人們也更加容易對事件主角進行批判或懲罰,因為我們擁有了觀眾。這就是鄉民的正義——在幸災樂禍的情緒中找到了抒發的渠道,並且透過批判別人獲取自己的地位。

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的週刊八卦新聞可以風風火火,不只是人們原本就嗜血或者喜歡腥羶色,而是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大眾通常樂於看到名人出糗、那一些道貌岸然的公眾人物突然爆出驚天大八卦,或者做出和公眾形象相悖的行為,比如親子教育與溝通專家在賣場怒吼自己的小孩……。


贏過身邊的人以獲得優越感

書中也提到,比起自己的成功,別人的失敗或讓我們感到更舒適。

畢竟人們通常傾向於認為自己是完美的,因此透過贏過他人,或者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讓自己感受到一些優越感,能夠維繫其弱小的自尊。可以說,自尊感愈低的人,愈容易幸災樂禍。

作者在說明「相對剝奪感」的概念時,提到了一個我非常熟悉的例子。他說,人們總是需要透過與他人比較來提升自尊感:

其一是藉由貶抑某人來振奮自己:就算他們薪水比我高,但我的工作比較有意義。
其二是刻意打壓他人的成就:恭喜你加薪了!但你知道你的公司去年害多少人失業嗎?

最常見的手法是逮住機會打聽某人原來經歷了比你更慘的細節……

當我可以寬慰你的時候,代表我高你一等。


群體之間的幸災樂禍

還有一種幸災樂禍的狀態值得注意,那就是以團體為單位,對彼此抱持著看笑話的心態,最常見的就是政治團體及其各自的支持者。除了政黨立場之外,支持的球隊、喜歡用的品牌,乃至於支持iOS還是Android,都可以是壁壘分明的群體。

而群體的危險性在於,人們通常傾向於對於內部群體的人無限寬容,對於外部群體極致譏諷。在群體中的異口同聲,更加容易和我們和他人一起幸災樂禍。


幸災樂禍的正面意義

當幸災樂禍愈來愈惹人厭,或許也諭示著,社會愈來愈進步了。因為對於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首先必須具備同理心,而正是對於他人痛苦的共情能力,以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態度,讓幸災樂禍在道德的天平上更加站不住腳。

此外,作者也認為,幸災樂禍證明了我們具備情緒上的彈性,而非道德的僵固性,這使我們的內心可以同時保有矛盾的感受與想法:

一種看見他人遭受突如其來的磨難,內心習慣性會冒出來一些滿足感,即使受害者是你最親近的人也不例外。

這種感覺不是任何人能抗拒的,無論我們的憐憫與同情多麼真誠。

認識幸災樂禍,不僅只為了幫助自己脫離道德的困境。

正因為這樣的心態標誌著人們情緒的複雜性,我們可能同時在為對方擔憂或者感到難過的同時,卻又有那麼一絲絲的竊喜,因此,察覺到自己「正在幸災樂禍」並探究其緣由,即為一件有幫助的事:

你是否認為那個人罪有應得?為什麼?你的快樂更多是跟贏過別人有關?如果是這樣,你要贏過誰?你是否羨慕那些你樂見他受苦的人?他們是否讓你覺得不夠格或脆弱?被背叛?被冤屈?被惹怒?


寫在最後:

作者透過許多例子,用幸災樂禍為主軸,從剖析這一個心態的角度,去對照每一個在我們身邊,自己或許也身陷其中且相當熟悉的情節。有些情況,甚至我自己原先都沒有把它們和「幸災樂禍」連想再一起。

以幸災樂禍作為一種詮釋的角度,重新去理解人類行為及其背後不可言說的情緒動力。

透過理解幸災樂禍,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在與誰比較?把自身放在什麼樣的群體中?有帶腦嗎?還是立場先行的情緒化作為?同時,作者還指出,透過看見他人的苦難,人們或許能夠達成自我的情緒調節,在負面或低潮的絕望情緒中自我解嘲。

雖然,我多少還是不太能夠接受這種把別人的苦難當作是墊腳石或自我排解工具的心態。這或許源自於,我曾經覺察到自己似乎可能是身邊友人的比較對象,他們透過把我放在某個他們自己想像中的位置,並藉此獲取他們的自我良好感覺,即使作者在書中指出:當你被旁人視作為比較的對象時,代表你還真的是個咖!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接著前面在說學術圈與社群專家圈的話題,其實原本只是想起了一些學術圈的事情,寫著寫著,不想卻變成連載了……。 哪一間企業在一開始成立的時候,不是新創公司呢?或者,那些此刻已然成為知名跨國企業的科技公司,或許曾經也是新創公司。 要說新創與一般企業的差異,或許在於,此刻的新創在其主要業務項目上具備因應
順著在說學術圈時,提到那些佔據「邊陲」或「非主流」進行批判的姿態,似乎能讓身在其中的行動者感受到自己比較特別。於是為表達他們不屑與主流社會共舞,便躲到學術理論的詞彙中,藉此假裝自身佔據了某種否些發言權,甚至是思想的制高點。 「邊陲與弱勢」可作為展示正當性的武器 在日常生活與職場中,這樣的人很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前陣子刷手機刷到可愛小狗的影片,一開始是金毛和德牧,接著是坑爹的二哈,再早前,刷的是各種大象小象,一邊看一邊發到限時動態或者不斷傳給IG或臉書好友。 如果可以知道動物都在想什麼就好了。 最近,在YT上面刷到韓國姜訓犬師在《狗很優秀》綜藝節目上的影片剪輯,覺得這節目好好看,且富含教育意義XD
時序接近清明,爸媽準備掃墓的用品包含一項拜拜蛋糕。他們口中的拜拜蛋糕,就是那種一顆圓圓的布丁蛋糕,早些年前,有些麵包店還賣50元一顆。 傍晚在黃昏市場瞥見有攤販在賣類似的蛋糕,但小小一顆就要價100元了。就在我爸媽還在推敲要去哪裡買這蛋糕的那會,一個朋友跟我說,最近幾年,他去拜拜都買披薩、可樂和炸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接著前面在說學術圈與社群專家圈的話題,其實原本只是想起了一些學術圈的事情,寫著寫著,不想卻變成連載了……。 哪一間企業在一開始成立的時候,不是新創公司呢?或者,那些此刻已然成為知名跨國企業的科技公司,或許曾經也是新創公司。 要說新創與一般企業的差異,或許在於,此刻的新創在其主要業務項目上具備因應
順著在說學術圈時,提到那些佔據「邊陲」或「非主流」進行批判的姿態,似乎能讓身在其中的行動者感受到自己比較特別。於是為表達他們不屑與主流社會共舞,便躲到學術理論的詞彙中,藉此假裝自身佔據了某種否些發言權,甚至是思想的制高點。 「邊陲與弱勢」可作為展示正當性的武器 在日常生活與職場中,這樣的人很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前陣子刷手機刷到可愛小狗的影片,一開始是金毛和德牧,接著是坑爹的二哈,再早前,刷的是各種大象小象,一邊看一邊發到限時動態或者不斷傳給IG或臉書好友。 如果可以知道動物都在想什麼就好了。 最近,在YT上面刷到韓國姜訓犬師在《狗很優秀》綜藝節目上的影片剪輯,覺得這節目好好看,且富含教育意義XD
時序接近清明,爸媽準備掃墓的用品包含一項拜拜蛋糕。他們口中的拜拜蛋糕,就是那種一顆圓圓的布丁蛋糕,早些年前,有些麵包店還賣50元一顆。 傍晚在黃昏市場瞥見有攤販在賣類似的蛋糕,但小小一顆就要價100元了。就在我爸媽還在推敲要去哪裡買這蛋糕的那會,一個朋友跟我說,最近幾年,他去拜拜都買披薩、可樂和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假如福禍都是躲不過的……
擊敗你的不是生活,而是你的心態,因為滿心的喪氣與哀嘆,會將通往成功、快樂的路一一關閉,最終走向悲苦人生。
Thumbnail
人在什麼時候會感到自己很幸運? 往往是在自己很不順、狀況很糟的時候...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Thumbnail
太極有陰、陽,日子有白天、黑夜,同樣的道理,情緒也有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而情緒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具有重要的功能,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並提供了應對挑戰和困難的方式 但是,通常當我們一聽到”負面”兩個字,就會立刻出現不好的感覺,甚至想要將相關事物完全消滅,事實上,有負面情緒是正
Thumbnail
一切的際遇都是業因果報。過去世修福,這一生能享福;過去生中沒修福,這一生就得受苦。受苦不甘心,於是再造業,造業就更苦,苦上加苦。幾個人在苦難當中覺悟,斷惡修善的?所以再苦的日子也要咬緊牙根度過,每天懺除業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可以把我們這一生苦難的環境轉過來。懂得這個道理,真能轉。
Thumbnail
有人說幸福只有一種狀態 而不幸卻是千變萬化 任誰也不想遭遇不幸 人都想要擁有幸福快樂 希望快樂是長存的 然而 人生誰也無法預料 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 就是在面對挫折時困難時 保有一顆愉快的心正面的思維 【記住不管一個人的遭遇有多差 還有其他人的遭遇更差,記住那些讓你享受生活的恩澤,學習感恩,
Thumbnail
當生活中遇見不公平、不友善的事情,心中難免不自覺產生悲傷、憤怒與怨懟的感受。當恢復理性的狀態之後,卻很有可能又陷在剛才失控的行為而懊悔不已。愛與感謝的祈禱與練習,可以讓我們釋放負面情緒,讓我們能夠享受在被愛包圍的氛圍裡,進而對生命一切的發生都充滿感謝,並對於自己身上所擁有的一切保持感恩的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假如福禍都是躲不過的……
擊敗你的不是生活,而是你的心態,因為滿心的喪氣與哀嘆,會將通往成功、快樂的路一一關閉,最終走向悲苦人生。
Thumbnail
人在什麼時候會感到自己很幸運? 往往是在自己很不順、狀況很糟的時候...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Thumbnail
太極有陰、陽,日子有白天、黑夜,同樣的道理,情緒也有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而情緒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具有重要的功能,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並提供了應對挑戰和困難的方式 但是,通常當我們一聽到”負面”兩個字,就會立刻出現不好的感覺,甚至想要將相關事物完全消滅,事實上,有負面情緒是正
Thumbnail
一切的際遇都是業因果報。過去世修福,這一生能享福;過去生中沒修福,這一生就得受苦。受苦不甘心,於是再造業,造業就更苦,苦上加苦。幾個人在苦難當中覺悟,斷惡修善的?所以再苦的日子也要咬緊牙根度過,每天懺除業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可以把我們這一生苦難的環境轉過來。懂得這個道理,真能轉。
Thumbnail
有人說幸福只有一種狀態 而不幸卻是千變萬化 任誰也不想遭遇不幸 人都想要擁有幸福快樂 希望快樂是長存的 然而 人生誰也無法預料 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 就是在面對挫折時困難時 保有一顆愉快的心正面的思維 【記住不管一個人的遭遇有多差 還有其他人的遭遇更差,記住那些讓你享受生活的恩澤,學習感恩,
Thumbnail
當生活中遇見不公平、不友善的事情,心中難免不自覺產生悲傷、憤怒與怨懟的感受。當恢復理性的狀態之後,卻很有可能又陷在剛才失控的行為而懊悔不已。愛與感謝的祈禱與練習,可以讓我們釋放負面情緒,讓我們能夠享受在被愛包圍的氛圍裡,進而對生命一切的發生都充滿感謝,並對於自己身上所擁有的一切保持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