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中觀|慢慢走,快快道|三主要道|空正見

raw-image

📘學習範疇|科判表

慢慢走,快快道:宗喀巴大師〈三主要道〉釋論講記
善緣解脫道:《三主要道》簡略釋文
空正見


📖文獻筆記

一、若是證悟顯空不二,則入令佛歡喜之道

雖然一切萬法的本質為空性——無論如何找尋名言假立的境,連微塵般大小的實存都找不到,但是在顯現上,緣起因果卻真實無謬地顯現。因此,雖然實際上並不真實,但不會因此而阻礙無謬現前直接的展現。就好像當鏡物的因緣聚合時,雖然鏡中臉龐的影象並不實存,卻不可否認臉龐的影象清晰地展現出來。同樣地,《父子合集經》也說:「純淨明鏡上,如是無有實,鏡像卻得顯,樹等亦如是。」

經驗到知道各種因緣所生的事物如影象般顯現,和了知其無自性的空性,這兩種認知並不相違,就像知道魔術師所變現的影象並不實存,但同時在感知上這些影象還是會無礙地展現,就如《入中論》所說:「如影象等法本空,觀待緣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象等,亦起見彼行相識。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

二、若執著顯空各異,即是未悟佛之密意

這一部分,應成派和自續派在「能察勝義之因理」所要破除的事物上,也有粗細之分。應成派認為一切萬法只是因為分別念而安立,如果萬法不是僅因分別念而安立,而是從一開始本來就存在的話,那麼萬法就會變成實有存在了。

自續派則認為,僅僅依靠妄念,無法安立萬法的存在,萬法的存在是因為能在正常心識上顯現而得以安立。安立瓶子的正常心識所認知的瓶子,在其心上,是以獨立的方式本來就實際存在,這樣子的存在,就是他們承許的「瓶子自身實存」的意思。

然而應成派認為,在認知瓶子本身的「量」上,瓶子並非無需觀待地本來就存在;瓶子和認知瓶子的量,這兩者是相互觀待而存在。《顯句論》說:「雖然若『量』存在,則成立『所量』之義;若有『所量』之義,則成立『量』,但這並不表示量與所量二者之體性為有。」

因此,萬法本非實存,是在能立的分別念的作用下,才暫時得以存在。阿底峽尊者說:「無知孩童為暫時,無義顯空非析境,僅顯觀待不需疑,若析名言即壞滅。」

正見的特點

此外,自續派以下的宗派認為是顯相遮除無邊,空性遣除有邊。他們其實認為顯現是自性存在的。由於自性存在,就不可能產生因緣去新造事物,和安立所依、能依法等等的作為。《中論》即說:「性名為無作,不待異法成。」以及「法若無自性,云何有他性?」

應成派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們認為是:顯相遮除有邊,空性遮破無邊。如果自性存在,就不可能以前不存在,而之後可以新造出來,或者以前存在卻突然消失,或依靠因緣等他物而出生等等。

由於不瞭解這個緣起因的關鍵,實事師們會說:「種子和苗芽兩者之所以自性實有,因為種子有能力生出苗芽。」在應成派看來,此處因與所立之法的關係其實是「違正周遍」。

許多外道也因為不瞭解緣起的關鍵,因此就必須承認事物是由無因、自性因和恆常的自在天等所生出。由因緣而生的緣起,是自續派和一般所認為的緣起。認為這些是由分別念安立而生或存在的說法,則是應成派不共的緣起道理。這樣子的應成派不共的緣起義,即是佛陀所承許的無上不共特殊密義。《中觀寶鬘論》說:「故應知佛法,不死真甘露,離有無甚深,是不共正法。」

此外,由於苗芽自性無實,因此種子、水、肥料、溫度、濕度等因緣的聚合,才有可能生出苗芽,而不是從石頭、木柴餘燼等生出,這說明了空性即是緣起;由於苗芽是因緣聚合而生,而證明苗芽本身的無生,這說明了緣起即是空性的要點。


📝學習心得

一些要點已於前兩篇心得所寫,回到圖滇悲桑格西所說的「無自性,但是有」,「無自性」比較容易理解,難在於如何「有」,雖在車子的各個部分都找不到車子本身,但找不到並不代表車子不存在,車子的存在僅僅是靠命名的力量而安立,這才是難懂的所在。

在一篇研究日文「不」「無」「非」「未」之研究論文摘要寫到:

  • 「不」的主要用法是「事態性否定」、「行為性否定」、「價值性否定」
  • 「無」為「存在性否定」
  • 「非」為「概念性否定」
  • 「未」為「行為性否定」

其中「無」與「非」的定義給我些啟發,在如性法師《心類學》課程中提到,對於「否定非瓶」到底是常法還是無常法,這一點在三大寺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 如果我們在強調否定非瓶的時候,是把非瓶用一個括號——否定〔非瓶〕,此時「非瓶」本身是常法,否定掉「非瓶」這個常法的狀態,它應該也是常法。這時,否定非瓶與瓶不是境、時、自性的成住質同。因為這兩者根本不是質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否定非瓶是常法。
  • 另外一派的人認為:否定非瓶是無常法;它不僅是無常法,而且它是瓶。因為否定了非瓶之後,它要強調的是「否定非瓶之後的狀態」,也就是瓶本身。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的話,否定非瓶是無常法,而且它是瓶,所以從這個角度,否定非瓶與瓶是境、時、自性的成住質同。

而從論文的角度而言,此問題成了「否定非瓶」是「概念性」還是「存在性」?換言之,瓶有兩個層面,「概念性的瓶」和「存在性的瓶」,這似乎也能推至二諦。

話說回來,以此觀點「無自性,但是有」似乎是在說:

  • 「名言有」是概念性的存在,但此概念在存在性中找不到
  • 「自性無」是存在性中找不到「自方成立」,僅僅只是概念性的存在

不過此一「概念性」雖然不影響「存有性」的作用,但此一「概念性」能承擔輪迴、業果的運作狀態,似乎與普遍認為的輪迴、業果的運作狀態大不相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