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經學已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天心:「上帝已死」是什麽意思?信仰上帝的宗教繼續存在,可以推翻上帝已死的論述嗎?我初步想法是假如按照尼采對「上帝」的定義,那麽這個「上帝」當然死了。但是這有什麼意義?我也可以對「上帝」下定義,然後我就說「上帝」並沒有死。 沒有意義是在於我都先給那個對象框好範圍,那我的描述自然正確。簡而言之,先射箭再畫靶,那當然中靶。我這樣理解,有沒有什麼問題?

黃生:尼采批評的就是你說的東西,他的上帝已死指的是作為人遮羞布的上帝已死,而非信仰的上帝死亡。恰恰相反,尼采認為人們根本沒有信仰上帝。所以在《敵基督者》這本尼采著作裡面,尼采直接說根本沒有基督徒,如果有的話那就是被釘死的耶穌。你可以看看敵基督者,這本書比較直接。譬如把上帝作為道德最後保障。這就是人的遮羞布,換言之,出現了God as machine這種東西,所以尼采十分討厭保祿和路德。

天心:那他講得對嗎?

黃生:看你怎麼理解咯。我只能說尼采的上帝已死並不是無神論的色彩。而且無神論這個詞語本身就是形容基督徒的。

陳生:天心你的問題在於你沒有好好讀一遍清學史,你需要理解經學被解構的過程,你就不執著了。哪怕你要反駁和重建也要從那邊開始。

天心:我看完了經學史,好像沒看到你講的東西。為什麼當我討論經學如何應世的時候,我就要看清學史,而一般說老莊的人,大概不必把莊學史、老學史搞得很清楚?

陳生:因為清是一個古代皇朝總結的時代,之後有一個古今交替,而經學在這個時候的遽變劇烈,然後氣數已盡。

天心:在現代經學研究者的心中,也許不像我這樣把經學當經學看了。

陳生:因為經學已經死了。

avatar-img
29會員
888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信仰對你們的意義是:它就是一個供你瞄準標的的靶。如果你願意放下你手上的箭,不再去勉強自己盯著這個信仰,讓信仰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消散,或是凝聚,那麼也許你才是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仰頭遠眺天花板,依稀記起當年那些對上帝的質問。如今,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答案——不是每一個質問都有答案。上帝也好,信仰也罷,不過都是個體對他者的投射。畢竟無論頭抬得再高,天花板上沒有上帝,沒有人,沒有希望,什麼都沒有。
Thumbnail
為何容外邦人說: 他們的上帝在哪裏呢? 然而,我們的上帝在天上, 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 是人手所造的, 有口卻不能言, 有眼卻不能看, 有耳卻不能聽, 有鼻卻不能聞, 有手卻不能摸, 有腳卻不能走, 有喉嚨也不能出聲。 造他的要和他一樣; 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只是 所謂的神 其實是因人的信念而生 那我就想問 你現在遵從的 是自己的信念嗎
Thumbnail
賽斯稱上帝為「萬物」,不是一個有位格的,而是所有意識的總和。最典型不過的泛上帝觀——上帝就是創造的總和。 賽斯又使用了較哲學性的字眼描述: 「因為神在,你在(因為神在,你在。)。因為你在,神在。」 注意:賽斯很少使用「上帝」這個詞,他通常指的是一切萬有或原始能量格式。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信仰對你們的意義是:它就是一個供你瞄準標的的靶。如果你願意放下你手上的箭,不再去勉強自己盯著這個信仰,讓信仰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消散,或是凝聚,那麼也許你才是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仰頭遠眺天花板,依稀記起當年那些對上帝的質問。如今,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答案——不是每一個質問都有答案。上帝也好,信仰也罷,不過都是個體對他者的投射。畢竟無論頭抬得再高,天花板上沒有上帝,沒有人,沒有希望,什麼都沒有。
Thumbnail
為何容外邦人說: 他們的上帝在哪裏呢? 然而,我們的上帝在天上, 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 是人手所造的, 有口卻不能言, 有眼卻不能看, 有耳卻不能聽, 有鼻卻不能聞, 有手卻不能摸, 有腳卻不能走, 有喉嚨也不能出聲。 造他的要和他一樣; 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只是 所謂的神 其實是因人的信念而生 那我就想問 你現在遵從的 是自己的信念嗎
Thumbnail
賽斯稱上帝為「萬物」,不是一個有位格的,而是所有意識的總和。最典型不過的泛上帝觀——上帝就是創造的總和。 賽斯又使用了較哲學性的字眼描述: 「因為神在,你在(因為神在,你在。)。因為你在,神在。」 注意:賽斯很少使用「上帝」這個詞,他通常指的是一切萬有或原始能量格式。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