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經學已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天心:「上帝已死」是什麽意思?信仰上帝的宗教繼續存在,可以推翻上帝已死的論述嗎?我初步想法是假如按照尼采對「上帝」的定義,那麽這個「上帝」當然死了。但是這有什麼意義?我也可以對「上帝」下定義,然後我就說「上帝」並沒有死。 沒有意義是在於我都先給那個對象框好範圍,那我的描述自然正確。簡而言之,先射箭再畫靶,那當然中靶。我這樣理解,有沒有什麼問題?

黃生:尼采批評的就是你說的東西,他的上帝已死指的是作為人遮羞布的上帝已死,而非信仰的上帝死亡。恰恰相反,尼采認為人們根本沒有信仰上帝。所以在《敵基督者》這本尼采著作裡面,尼采直接說根本沒有基督徒,如果有的話那就是被釘死的耶穌。你可以看看敵基督者,這本書比較直接。譬如把上帝作為道德最後保障。這就是人的遮羞布,換言之,出現了God as machine這種東西,所以尼采十分討厭保祿和路德。

天心:那他講得對嗎?

黃生:看你怎麼理解咯。我只能說尼采的上帝已死並不是無神論的色彩。而且無神論這個詞語本身就是形容基督徒的。

陳生:天心你的問題在於你沒有好好讀一遍清學史,你需要理解經學被解構的過程,你就不執著了。哪怕你要反駁和重建也要從那邊開始。

天心:我看完了經學史,好像沒看到你講的東西。為什麼當我討論經學如何應世的時候,我就要看清學史,而一般說老莊的人,大概不必把莊學史、老學史搞得很清楚?

陳生:因為清是一個古代皇朝總結的時代,之後有一個古今交替,而經學在這個時候的遽變劇烈,然後氣數已盡。

天心:在現代經學研究者的心中,也許不像我這樣把經學當經學看了。

陳生:因為經學已經死了。

20會員
469內容數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辯「治經學史非治經」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王子公主學》27 精英教育:辨識不同名師的教學精華期找老師,要採取「因材施教」的邏輯去反推,才會輕取學習樂趣與成就感
avatar
後沙發
2023-10-23
醃漬發酵與文學:以發酵食常伴月經我在文學中讀到的醃漬發酵片段,啟發了我開展出一系列的聯想。主題與四季場次,分別是春:我多愁善感的身體。夏:同航的女神。秋:欲望在發酵。冬:種作與女人。2020年在女書店透過讀書會與料理的形式,分享文學裡的人生滋味,更交流它們與漬物製作之間的連結,為心靈帶來的深意。
Thumbnail
avatar
青芽兒
2023-05-19
我是如何從經濟學不及格,變成一位財經博主?或許是華文界最有趣的經濟學講義了吧?
Thumbnail
avatar
雪球滾滾-兩岸觀察家
2023-04-14
經濟學人選讀|卡達世界盃展示"足球"的改變2022年11月17日經濟學人的文章,藉由卡達世界盃,來說明"足球"的變化,精準來說是FIFA和EUFA各俱樂部因財務狀況、賺錢慾望、主辦國政治野心拉扯,所發生的變化。
Thumbnail
avatar
魔菇人
2022-12-07
學習盲飲辨識經典國際白葡萄品種以及產區我們曾經在過去的文章曾經介紹過幾個國際白葡萄品種的特色,這篇文章則是再做進一步的延伸,介紹如何在盲飲的時候,透過捕捉在白葡萄酒中所辨識到的香氣或口感,來辨識這隻酒可能是來自於白蘇維濃、麗思玲、或是夏多內中的哪一個葡萄品種,以及哪一個葡萄酒產區。 Sauvignon Blanc (白蘇維濃)
Thumbnail
avatar
tengyuan
2022-06-04
改變身體的價值:我從《身體調校聖經》學到的事身體調校聖經是一本提供高效率增肌、減脂方法的書,而我想分享的是書中說的「改變身體的價值」,並且說明改變身體最重要的三件事。
Thumbnail
avatar
星期Leo的讀書會
2022-05-16
《難以勸戒的勇氣》書評|一種現實,千萬種觀點:從印度哲學的辯經學思考 有一次傳授觀點的老師是禪師出身,個性相對暴躁,他有個習慣,只要脾氣瀕臨爆發邊緣,就會不停搓手上的念珠。 隨著熊仁謙回答老師的問題,他發現老師手上的念珠搓的越快越用力,他幾乎感受到老師的神經就要斷線,隨時都會爆炸,他越講越緊張,深怕老師不認同,是不是就會被狠狠的臭罵一頓。 但他沒有打斷
Thumbnail
avatar
你的人生好夥伴 昆陽
2021-07-15
當大腦結構已經改變,我們該如何學習以及與人分享?​你覺得看完一本書或學一項技能之後,這四個階段(記住、分享、應用、賺錢),應該怎麼排序能夠達到高效學習(能夠實踐跟使用)的目的呢?​
Thumbnail
avatar
凱妮絲
2021-07-11
經濟學人文摘:為何才幾個世紀,孩子生活就驟變?#Economist #SpecialReport #經濟學人 也出《專題報告》討論童年了 #都市化童年 #室內化童年 #密集親職教養化童年 #螢幕化童年 *〈為什麼人類發展才幾個世紀,孩子的生活就發生了驟變?這對兒童、親職照顧者和整個社會,帶來什麼意義?〉
Thumbnail
avatar
Christine Yuihwa Lee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