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的妻子》:不冷場的跨國金融犯罪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風格是滿典型的歐美犯罪小說,以格局龐大的跨國金融犯罪為主軸,害我閱讀時一度忘了其實有牽涉到謀殺案的部分。作者的資歷很驚人,哈佛與紐約大學法學院畢業、曾任金融分析師與公司法務律師,因此能將專業且複雜度高的金融犯罪寫得絲絲入扣,犯罪集團透過離岸銀行洗錢、避稅等一連串的操作,都能透過淺顯易懂的敘述融入劇情,從頭到尾都不冷場。

故事以雙女主線進行,一邊是美國的記者瑪莉娜,在與名流未婚夫度假時,接到親近的上司鄧肯通知,要她去接洽一名線人,數天後卻得知鄧肯遇害的消息。另一邊是跟著銀行顧問丈夫馬修外派瑞士日內瓦的安娜貝爾,突然聽聞丈夫墜機身故,大受打擊之下發覺案情不單純,而獨立展開調查。

以下些微劇透。

raw-image

推理的成分相對沒那麼重,在故事進行中就已陸續揭開離岸銀行及不單純的銀行客戶們的骯髒手法,並以雙女主各自面臨的危機作為主要看點。瑪莉娜必須盡快解密線人提供的情報並公諸於世,同時也身陷被人跟蹤的恐懼中;安娜貝爾面對丈夫同事和上司隱藏的惡意,必須裝傻並冷靜度過難關。

原本以為雙女主最後會碰頭一起揭發真相伸張正義然後惺惺相惜之類的,結果並沒有,而是各自有了美好的結局。

最近剛好在思考一些道德困境的問題,覺得書中有很多符合的情境,例如瑪莉娜要選擇揭露未婚夫家族惡行,還是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嫁進去當貴婦就好?那幾位線人們要冒著生命危險洩密,還是繼續當龐大犯罪結構的齒輪、好好賺錢就好?這些人最後都選擇了正義的一方,但現實中,人在這些情境下真的都能具備崇高的道德標準嗎?雖然是小說,但仍很希望真實世界中也是如此。


沐謙 
Facebook | Instagram | 小說作品
avatar-img
77會員
108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沐謙的小地方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很像網路分享文的集結,很日常,重點不多,就是一個年輕女孩罹患憂鬱症的過程。我不會說它沒什麼內容,相對地,書中很多觀點與我的體會相符,頗有共鳴;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對我來說沒有什麼額外的啟發。 敘事者鍾西西和男友冷小星接吻交往後,就得了治不好的病。兩個人開始相愛相殺,雙方都很自我...
遇人不淑的絮,在工作上認識了思覺失調患者文時,受到他的溫柔體貼吸引。某天絮終於受不了債台高築又不負責任的老公,帶著兒子出逃到亞斯伯格症的弟弟恆的家暫住。   在絮困頓時,幫助她的是經常困守在個人世界中的兩個人,他們三人互相取暖,漫長而光亮的冬眠,也成了最好的時光。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這本沒有《如何讓人說實話》那麼通用,比較強調調查員訊問嫌犯和證人的情境,且有很多非語言行為和情境的解讀,其中有些內容也讓人微困惑,採保留態度。相較之下,《如何讓人說實話》提供的各種日常套話技巧更豐富且紮實。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這本書很像網路分享文的集結,很日常,重點不多,就是一個年輕女孩罹患憂鬱症的過程。我不會說它沒什麼內容,相對地,書中很多觀點與我的體會相符,頗有共鳴;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對我來說沒有什麼額外的啟發。 敘事者鍾西西和男友冷小星接吻交往後,就得了治不好的病。兩個人開始相愛相殺,雙方都很自我...
遇人不淑的絮,在工作上認識了思覺失調患者文時,受到他的溫柔體貼吸引。某天絮終於受不了債台高築又不負責任的老公,帶著兒子出逃到亞斯伯格症的弟弟恆的家暫住。   在絮困頓時,幫助她的是經常困守在個人世界中的兩個人,他們三人互相取暖,漫長而光亮的冬眠,也成了最好的時光。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這本沒有《如何讓人說實話》那麼通用,比較強調調查員訊問嫌犯和證人的情境,且有很多非語言行為和情境的解讀,其中有些內容也讓人微困惑,採保留態度。相較之下,《如何讓人說實話》提供的各種日常套話技巧更豐富且紮實。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黑水》改編自媽媽嘴事件,無論你對這個事件,有沒有興趣,這都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說,這本小說還很特別的,在每一章的結束,附上真實案件裡的證詞、法官或律師的評論、媒體報導,或傳媒學者的看法,在虛的小說內容,與實的案件之間,讓我們在表象的案件下,做更多的思辨。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說也奇怪,究竟是因為我對英國文學有著與生俱來不耐煩的排斥心情,還是因為每次都因為劇情被拖沓贅述到讓我大動肝火的客觀事實,所以,這本在網路上被讚譽有加的作品卻成為我讀了兩個星期之後,覺得浪費時間的一個花俏有餘、現實上難度過高的犯罪小說。 好吧!一開始,談到那隻昂貴的鳥,確實具備著開端的引人入勝,但是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前市長慘遭謀殺,並成為年度矚目案件,吸引了眾人目光。這篇文章探討了案件的種種細節以及律師、檢察官和證人之間的心理戰,讓人一窺法庭內外的勾心鬥角。
Thumbnail
■ 劇情 律師莉西受託為死者亞曼達的丈夫柴克辯護,本只是想出手相救這位遭誣陷的昔日友人,卻逐步深陷一座無法回頭的陷阱。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黑水》改編自媽媽嘴事件,無論你對這個事件,有沒有興趣,這都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說,這本小說還很特別的,在每一章的結束,附上真實案件裡的證詞、法官或律師的評論、媒體報導,或傳媒學者的看法,在虛的小說內容,與實的案件之間,讓我們在表象的案件下,做更多的思辨。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說也奇怪,究竟是因為我對英國文學有著與生俱來不耐煩的排斥心情,還是因為每次都因為劇情被拖沓贅述到讓我大動肝火的客觀事實,所以,這本在網路上被讚譽有加的作品卻成為我讀了兩個星期之後,覺得浪費時間的一個花俏有餘、現實上難度過高的犯罪小說。 好吧!一開始,談到那隻昂貴的鳥,確實具備著開端的引人入勝,但是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前市長慘遭謀殺,並成為年度矚目案件,吸引了眾人目光。這篇文章探討了案件的種種細節以及律師、檢察官和證人之間的心理戰,讓人一窺法庭內外的勾心鬥角。
Thumbnail
■ 劇情 律師莉西受託為死者亞曼達的丈夫柴克辯護,本只是想出手相救這位遭誣陷的昔日友人,卻逐步深陷一座無法回頭的陷阱。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