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自動駕駛技術真的太卷啦!(硬體軟體通通捲起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陣子在研究自動駕駛技術,還記得2021年我當時分享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那時候特斯拉還有雷達、沒有occupancy networks、自動標記算法和虛擬場景構建算法都沒有現在完善,那個時候特斯拉使用BEV鳥瞰圖來進行感知融合計算深度,再配上蒙地卡羅決策樹的方法來進行道路決策,後面一步步提升感知和決策能力,目前各項算法也都有很大的進步。

就像我之前說的,目前要走純視覺路線基本上可以直接照搬特斯拉的路徑,省掉非常多試錯的時間,而這些算法不管是BEV、MCTS、occupancy、Nerf等等都不是特斯拉提出來的,所以其他車廠很容易的就復刻,而原本數據是特斯拉一大護城河…但偏偏中國大陸就不缺數據…一堆車廠搶著跟提供解決方案的廠商合作,比誰更快導入自動駕駛,提高汽車的銷量…Nvidia百度華為大疆,都不愁沒有車廠合作。

這也讓純視覺算法在中國大陸遍地開花,而純視覺方案硬體便宜,雖然目前只能達到L2+但對於許多車主來說已經很實用了…至於L3以上的算法搭配光達雷達等硬體,比較複雜的LiDAR也正在被後來居上,硬體堆疊打價格戰這套更是無人能及…

目前最大的護城河我認為還是在高端的自動駕駛晶片,因為自研高端晶片需要更高額的投入,目前中國大陸自產的高階的晶片以華為和以地平線為主…不過對於車廠來說根本不需要自研晶片,Nvidia、高通、Mobileye任君挑選,而目前對高精地圖的依賴性也已經少很多了,未來肯定也是朝向閹割版的低階高精地圖方向發展,所以要大規模推展困難度會越來越低…軟體的算法成本已經被打下來了,想像一下若傳感器融合這套解決方案價格也被打下來的時候,純視覺的優勢就越來越小了…當然中國大陸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例如(華為百度大疆)有可能推展到歐美會受阻,但是反過來說特斯拉要推進到中國大陸面臨的競爭對手也都不弱(中國大陸畢竟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目前比亞迪也宣布要大舉投入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但我們最終要拼的是L5,目前除了Waymo之外,小馬智行和百度的L4無人計程車也已經在各個城市試點了,當競爭者越來越多的時候,進步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有種讓我想起當年面板的感覺…真的太卷啦!

最近看的對岸廠商已經把Lidar的價格打到200美金以下(據說是1000多人民幣預計明年初量產且不是少線程是126線…但這個線程可能是有某種偷吃步?詳細的還要等出來才知道),看到這個消息當下是滿驚訝的,要知道2年多前我開始介紹自動駕駛技術的時候,當時Lidar大廠Luminar計畫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光達,而Velodyne則是計劃在2024把光達成本打到600美金…當然光達的種類很多,簡單的分類可以看影片:

https://youtu.be/bdilgg6Vgvk?si=aZrKvG4HWkE5OW5X

簡單來說目前固態光達(包含半固態)技術也已經滿成形了,而且價格平均落在幾百美金,固態光達的缺點就是…理論上因為不像機械式的那樣會轉,所以需要的顆數比較多…但這也不是重點,實際上目前大多數車廠對於高階自駕(L3以上)都還是持保守態度,到2030估計L3以上的自駕車可能只佔10%,大多數還是維持在L2等級,也因為如此大多廠商在L2中又切分成L2 entry和L2 advanced(L2+或你要叫L2.9也行XD)…

而目前L2+除了特斯拉之外還有另外兩種配置方式一種是配有一顆光達的方案另一種就是沒有配置的,所以光達市場還是非常巨大。但如果要進階到Robotaxi…那就是完全另一領域了,總之我是認為啦如果老馬要做robotaxi,最後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監管單位妥協(我覺得不容易…因為車規是非常嚴格的,政府單位有人想扛責任嗎?)另一種就是老馬妥協(裝雷達或光達),光達現在的成本如我前面說的,已經越來越低了,更不用說雷達了…

而HW4.0綠神之前拆解有留雷達的接口,或許maybe可能…是一個折衷方案。裝配不同傳感器其實不是單純技術的問題,還包含冗余備援和不同天氣環境場景下的泛用型。

avatar-img
145會員
31內容數
此專輯主要探討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包含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物理引擎和各種生成虛擬影像內容的算法,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並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如果覺得阿財寫的不錯也不要吝嗇你們的愛心~當然也可以贊助阿財,讓阿財更有寫作的動力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到很多網路上的留言分析,中國大陸的各種廠商為什麼可以把價格搞的這麼殺?很多人會把原因歸咎在什麼政治體制拉什麼政府補貼等等… 政府補貼這件事很常見,許多產業發展初期與政府合作是很正常的(甚至政府帶頭),想當年兩兆雙星台灣大力扶植面板和半導體(當然韓國也是),要知道當年台積從工研院獨立出去的時候,蓋
為什麼歐美日傳統車廠對Nvidia自動駕駛技術上積極度不如中國大陸高? 之前M大留言也提到這個事情,這個問題其實之前就有人問阿財,阿財簡單分享兩個觀點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從業人員補充。 首先,很簡單的點是,L2級別(包含L2+)這幾年早已是對岸車廠的標配換而言之,你沒有自動駕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造
這次老黃在GTC keynote中與一眾人形機器人合影,許多媒體和一些人開始關注到NVIDIA進軍機器人產業,但NVIDIA走的路線不是真正做一個機器人出來賣。其實Nvidia很早就開始佈局機器人相關的研究,跟許多公司合作開發機器人相關的東西,2016年就推展了機器手臂的計畫,幾年前開始也跟亞馬遜合
NVIDIA發表會後不只讓AMD備感壓力,在車用晶片領域,高通跟Nvidia勢必有一場精彩的較量。 這邊先簡單說一下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的晶片配置(基本上傳統車廠也會慢慢跟上)。通常目前的汽車可以將運算分成智駕座艙SoC和自動駕駛SoC。現在車子的功能越來越多,所以對智駕座艙的SoC的算力需求也提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看到很多網路上的留言分析,中國大陸的各種廠商為什麼可以把價格搞的這麼殺?很多人會把原因歸咎在什麼政治體制拉什麼政府補貼等等… 政府補貼這件事很常見,許多產業發展初期與政府合作是很正常的(甚至政府帶頭),想當年兩兆雙星台灣大力扶植面板和半導體(當然韓國也是),要知道當年台積從工研院獨立出去的時候,蓋
為什麼歐美日傳統車廠對Nvidia自動駕駛技術上積極度不如中國大陸高? 之前M大留言也提到這個事情,這個問題其實之前就有人問阿財,阿財簡單分享兩個觀點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從業人員補充。 首先,很簡單的點是,L2級別(包含L2+)這幾年早已是對岸車廠的標配換而言之,你沒有自動駕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造
這次老黃在GTC keynote中與一眾人形機器人合影,許多媒體和一些人開始關注到NVIDIA進軍機器人產業,但NVIDIA走的路線不是真正做一個機器人出來賣。其實Nvidia很早就開始佈局機器人相關的研究,跟許多公司合作開發機器人相關的東西,2016年就推展了機器手臂的計畫,幾年前開始也跟亞馬遜合
NVIDIA發表會後不只讓AMD備感壓力,在車用晶片領域,高通跟Nvidia勢必有一場精彩的較量。 這邊先簡單說一下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的晶片配置(基本上傳統車廠也會慢慢跟上)。通常目前的汽車可以將運算分成智駕座艙SoC和自動駕駛SoC。現在車子的功能越來越多,所以對智駕座艙的SoC的算力需求也提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特斯拉 Q2 財報盤後大跌,馬斯克重申,任何不相信自動駕駛技術的人不應持有特斯拉股票。財報顯示特斯拉經營收入增至16億美元,經營現金流為36億美元。公司還宣佈明年將推出更平價車款,而自動駕駛系統取得重大進展。Robotaxi 計劃延期至 10/10。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引發了全球性的法律討論,尤其焦點在於風險分配和責任釐清。本文探討自動駕駛等級分類、自駕車使用人的責任風險分配以及各國自駕車過失責任的作法,並對特斯拉的FSD在臺灣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建議臺灣的法規應及時調整,制定自動駕駛車輛的行為態樣與相關罰則,明確自動駕駛的規範和相關法律責任。
Thumbnail
4月28日,Elon Musk 抵陸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媒體報導稱目的是討論全自動駕駛(FSD)在中國落地的可能性。然後,社交媒體上就開始有人說,中國自駕系統卷得很,FSD 面對嚴峻競爭,特斯拉占不到便宜…BLABLA。來吧,我們就好好看看,所謂的對手有誰吧。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在上一篇科技巨頭解碼中,我們重新盤點了特斯拉的電動車與能源業務的長線展望,提出了較有可能的未來路徑。而在本篇,Miula 將會針對特斯拉的服務業務、FSD 業務,以及 Optimus 人型機器人業務,做出我目前對於其長線發展的預測。
Thumbnail
特斯拉的最新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P)更新再次點燃了公眾對於科技進步與個人自由之間微妙平衡的討論。這一更新本意是為了增強駕駛安全,防止自動駕駛功能的濫用,但卻讓不少車主感到了“作繭自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特斯拉 Q2 財報盤後大跌,馬斯克重申,任何不相信自動駕駛技術的人不應持有特斯拉股票。財報顯示特斯拉經營收入增至16億美元,經營現金流為36億美元。公司還宣佈明年將推出更平價車款,而自動駕駛系統取得重大進展。Robotaxi 計劃延期至 10/10。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引發了全球性的法律討論,尤其焦點在於風險分配和責任釐清。本文探討自動駕駛等級分類、自駕車使用人的責任風險分配以及各國自駕車過失責任的作法,並對特斯拉的FSD在臺灣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建議臺灣的法規應及時調整,制定自動駕駛車輛的行為態樣與相關罰則,明確自動駕駛的規範和相關法律責任。
Thumbnail
4月28日,Elon Musk 抵陸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媒體報導稱目的是討論全自動駕駛(FSD)在中國落地的可能性。然後,社交媒體上就開始有人說,中國自駕系統卷得很,FSD 面對嚴峻競爭,特斯拉占不到便宜…BLABLA。來吧,我們就好好看看,所謂的對手有誰吧。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在上一篇科技巨頭解碼中,我們重新盤點了特斯拉的電動車與能源業務的長線展望,提出了較有可能的未來路徑。而在本篇,Miula 將會針對特斯拉的服務業務、FSD 業務,以及 Optimus 人型機器人業務,做出我目前對於其長線發展的預測。
Thumbnail
特斯拉的最新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P)更新再次點燃了公眾對於科技進步與個人自由之間微妙平衡的討論。這一更新本意是為了增強駕駛安全,防止自動駕駛功能的濫用,但卻讓不少車主感到了“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