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90. 《金剛經.究竟無我分第十七》導讀四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內不見能化之心,外不見所化之境,心境俱忘,人無我,法無我,是離我住、我修、我降伏心;是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而若實無有法,名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行菩薩乘者,則無菩薩發趣大乘,則誰作佛因?云何世尊於然燈佛所而得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為遣此疑,故佛作是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須菩提:「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即言若認為實有一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佛問須菩提,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即是問,如來於然燈佛所,若不離四相,得授記不?須菩提深解無相之理,故言不也。此謂若有般若了悟心在,即是有法,當有所得之心,故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何疑於菩薩乎?以是義而言之,莫作是疑,諸有發趣菩薩乘者,「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如是」者,須菩提所說,為佛印可,即同佛說。「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蓋無一法可得,正是作佛之因也。  

【授記】:佛對發心之眾生授與當來必當作佛之記別也。  

【釋迦牟尼】:釋迦之義,此云能仁,意為有能力與仁義之智者。有能力者,乃云既已自覺之聖者;有仁義者,仁是仁慈,義是正道,觀三界皆苦,起一體同悲之大仁慈心,乘真如之道,懷真實妙理,來凡間現相成佛,開示佛之知見;「能仁」即是自覺覺他,乃至覺行圓滿,究竟成佛。如何是圓滿?此為牟尼義。牟尼之義,此云寂默,意為心體本寂,動靜不遷,身語心但寂默,三業但寂默,寂煩惱,寂生死,處大涅槃得寂滅,究竟清淨矣。  

《維摩詰經》云:「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法王,說法之王,也就是佛。佛陀是法王,法力超越三界眾生、六道有情,此為「能」,有能力;法王經常以佛法之財普施利潤一切有情眾生,此為「仁」;「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善於分辨一切世諦有為、無為之法相,而心體空寂,動靜不遷,住於無心,如如不動,不起生滅,此為「寂默」。說法之王,能仁寂默,已於諸法得自在,不執一法得菩提,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稽首為法王,是故然燈佛與世尊授記,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筆者綜合大慧宗杲禪師的偈語以及李文會的註解,整理而述。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有一切法,是有一切心,即非佛性;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若無一切法,是無一切心,云何不是佛?以是義而言之,於法有所得,是不離諸妄心,不脫離對治法門,是造生死業,何以到彼岸?然燈佛則不與授記。  

〈莊嚴淨土分第十〉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第十分的「得」是獲得、取得的意思。而十七分的這段經文的「得」則是「證得」的意思。玄奘法師譯作:「如來昔於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義淨法師譯作:「如來於然燈佛所,頗有少法是所『證』不?」由「取得」到「證得」,境界上已成差別。前說取得,是初發心菩薩,依法起修,如筏喻者,用而不執;後說證得,是諸菩薩摩訶薩,證得菩提,法尚應捨,一法不立。以是義故,引一不顯名之註本,萬法本空,若於法有所得,是為執相,心即有礙;若於覺有證,是於有我,能所未除,佛豈即證哉?授記者,謂能了悟真性,必得成佛也。

又,王日休從另一個角度來註解這段經文:「若有法可得,則然燈佛即傳之矣,何待授記當來世,方得作佛耶?」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然作佛,號釋迦牟尼】:前說:「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智實不生,安得有我?既無有我,誰得菩提?是「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實不生,安得有我?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不可得,如理實見,見諸相非相,萬法皆空,了不可得,一法不存,無有一法得菩提,是「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綜合而述,則是《心經》所說的:「無智亦無得」。  

【如來】:諸佛皆號如來。如來者,義淨法師譯曰:「言如來者,即是實性真如之異名。」真如指遍於宇宙間真實的本體,為一切萬有的根源,是本然的真實之意。此為遍布於宇宙間真實的本體,是事物的真實相狀(實相)、真實性質(實性)。前面說到,古德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即言諸法皆仗因托緣而生,無一法能獨立自主,相假性空,元無自體,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云萬法皆空,無有自性,自性為空,但修空觀,見諸相非相,離妄云真;常住不變云如,離我法二執之處,真如之實體躍然而顯,即見如來,是見諸法之實性。此依空而顯之實性,謂為空性,為真如之異名,非謂真如之體是空也。《仁王經》曰:「諸法實性,清淨平等,非有非無。」    

又,如來,佛十號之一。如者真如,佛為一大事因緣,乘真如之道,懷真實妙理,來三界垂化,開示佛之知見,謂之如來。《勝鬘寶窟》云:「如來者,體如而來,故名如來。又如諸佛來,故名如來。問:『體如而來,故名如來,此是應身,何有來義?真如法身,云何有來?』答:『如本隱今顯,亦得稱來。』」以是義而言之,如來說法,不取於相,住於無心,於第一義而不動,是真如本無來去,如如不動,如來無所說,無說離言相,無說之說,演說諸法,諸法如義,如真如之道,不來不去,如如不動,是中道第一義諦,是真實妙理也。彌勒菩薩偈頌云:「應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說法不二取,無說離言相。」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無法可得,非無佛可成,若作無佛可成之念想,則是墮於空見,是不知「如來」者,是實性真如之異名,真如法身,性體空寂,如如不動,云何有來?是本無來去,不來不去也。〈離相寂滅分第十四〉佛告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無實即是不有,無虛即是不無,無實無虛,不有不無,不常不斷,正是中道第一義,即是諸法如義,如其本然真如之道,本無動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是真實妙理也。諸法如義,不有不無,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有非無,莫作無見,執無即成斷滅,即長無明。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主祀: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辦理:收驚,身體,工作,家庭,學業等,不收費 ❖分享:經書導讀叢書結緣 ❖時間:每週六、日 AM8:00~PM8:00 ❖堂址:台中市大里區 ❖預約: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4756742031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