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阿嬤帶大的每個孩子 如果你也有失智症長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第一次有記憶的畫面,大概四歲左右,還沒去上幼稚園,某天早上起來,看著周圍的環境,明明沒有任何記憶,卻精準地知道那是我的家。我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拉開棉被從房間跑到客廳,充滿朝氣地對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咖啡配餐包的女人說Good morning!那個女人是我阿嬤,世界上我最喜歡煩的人。


咖啡配餐包是她早餐的基本標配,美式的早餐風格起因於長居在美國的姐妹影響,她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虔誠地拜拜,對著神明喃喃幾句後鞠躬插香,完成早上的第一個儀式,之後便走到陽台澆花,她拿著黃色塑膠水管對著一盆盆植栽澆水,確保每株植物都有充分水分後,才會進屋裡泡她的第一杯三合一咖啡、烤好市多餐包,她的一天從充滿咖啡和麵粉香氣的味道開始,當時我不知道阿嬤的這個習慣深深影響了我,往後每當我聞到這兩個味道,就會覺得特別安心。


那大概是二十幾年前了,阿嬤還能好好照顧自己,同時也照顧很多孫子的時候,她最高紀錄是一次能照顧六個孫子。轉眼間二十幾年過去,當時明明不知道什麼意思卻能精準地喊出Good morning 的女孩已經長大了,急著長大的同時沒有發現阿嬤年紀大了,一直以為她還是那個可以把自己照顧好,也能同時照顧六個孫子的阿嬤,一直以為她還是那個充滿早晨儀式的阿嬤,在咖啡和麵包香氣中開啟一天的阿嬤,二十年後連自己是誰都忘了,更別說是那時那六個孫子之一的我。


阿嬤幾年前住進安養院,她要進去前其實失智的情況已經滿嚴重,像是會自己走出去但找不到回家的路,多虧好心的鄰居才順利找到,或者阿嬤會垃圾桶裡的東西拿來吃,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阿嬤住進了安養院。


還記得阿嬤要住進安養院前,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是上班的時候,我在電腦前哭了好久,明明小時候她這麼辛苦照顧我們,怎麼長大後我卻連好好照顧她都辦不到,我哭得傷心卻不敢讓同事發現,連個擤鼻涕都不敢出聲。


第一次到安養院看她的時候,我不太敢進去,我怕一看到就哭,當時阿嬤的記憶時好時壞,偶爾記得住大家、偶爾連自己都忘記。她進去的時候其實行動能自如,但安養院為了方便管理,不太讓老人起來走動,甚至會把阿嬤的手腳綁在床上,我知道長照很辛苦,也知道一次要顧這麼多老人真的不容易,但聽到的時候還是不太能接受這種處理方式。


那時候一個阿姨趁著假日去看阿嬤,阿姨回來的時候說她很好,但下一秒卻拿出手機叫我們注意一下,她發現阿嬤的手臂有些奇怪的瘀青,她拍了下來,阿姨那時候也問阿嬤這裡的人有沒有打你,但阿嬤的記憶真的不太可靠,身上那些瘀青無從解釋,我記得當時媽媽一看到照片就哭了,怎麼把她打成這樣,媽媽邊哭邊說,媽媽的眼淚夾雜著後悔、不捨和自責,後悔把阿嬤送進那間安養院、不捨媽媽被打還不知道、自責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失智的母親,儘管阿嬤進安養院前,媽媽已經是最盡力照顧阿嬤的女兒了。


好感謝那位阿姨,後來趕緊把阿嬤帶回家,讓阿嬤住另一家安養院。我幾乎每個禮拜都會去看她,疫情前沒有人數和探視時間限制,我會帶著一些水果或點心給她吃,陪阿嬤散步聊天,假日的一個小時就是這樣過的,盡我所能的陪伴和照顧。因為阿嬤的記憶不可靠,我會和阿嬤周圍的長輩和照服員聊天,睡在阿嬤隔壁的長輩記憶力很好,只是眼睛看不清楚,我也會跟她聊天,問問阿嬤好不好,有沒有把飯吃完。偶爾也會送些小點心給機構裡面的人,希望他們可以照顧好阿嬤。


那次事件之後其實我們都心有餘悸,一開始去新安養院看阿嬤的時候,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檢查,所幸身上都沒有瘀青,才放心地讓阿嬤繼續住在那裡。後來,雖然阿嬤離開了,但我還是很想做點什麼幫助在裡面的其他長者,我和阿姨拿了那些照片,向政府單位通報,說明我阿嬤的情況,雖然很立即有社工和政府單位協助,但安養院不斷堅稱沒有施虐,這件事後來不了了之,我只希望那裡的長者也能安好,希望不要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致阿嬤帶大的每個孩子

#失智 #安養中心 #施虐 #長照


👉🏼 歡迎到 IG 追蹤我,看更多每月月記:Jenny840531

avatar-img
2會員
42內容數
🙋🏻‍♀️我是Jenny Lin:Podcaster/內容創作者/接案編劇 ✏️喜歡寫長文記錄生活 📖喜歡閱讀,看書比追劇快。 📌IG:jenny840531 / booksdramas 📩來信:jenny840531@gmail.com 💼LinkedIn:Wan Hsiuan Li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nny Lin note 的其他內容
四月是在自己身上填滿各種斑斕的顏料,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 自從三月想開之後,工作的麻木感似乎不再困擾我🤣,四月是把目光放在生活上,重新找回重心的日子。上客運、podcast、看書、工作、追劇、工作、捷運、運動、上客運、音樂、洗澡睡覺。當事情成為習慣後,就能像自動導航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地完成
回程的高鐵上,想著如何替這96個小時下標,才寫下一年前的旅行。 原本去年說好要去的旅行,被去年五月母親節那波疫情高峰打亂了節奏。一年後,疫情沒有更好(甚至還是疫情高原期),但還是決定實現一年前說好的旅行。 這次的旅行舉凡車票、住宿、客運、船票、機車等,所有交通工具住宿地點都由男子一手包辦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
六月是三十幾度高溫的中午、是機車燙大腿的坐墊,是在家上班的午休時間去泳池來回五趟的舒爽。 六月揮別通勤,在家上班幾週後終於找到一種新的生活節奏,也多了好多自己的時間,雖然很多時候還是在耍廢哈,但也做了有趣的事,其中之最就是和姐姐們一起做了podcast節目。 和姐姐做節目這種新奇的事情從
八月有如一場又快又急的颱風,將生活節奏吹得一團亂。 還記得月初的某天晚上終於確定了一個期待已久的offer,那天晚上打開手機寫離職預告,居然哭得跟笨蛋一樣,整整哭了二十分鐘。 啊~其實早在好久以前就開始偷偷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我清楚自己需要的是跨產業的機會,所以求職路上可以說非常不順哈哈,
那天下班晚了天特別暗,走在往捷運站的路上,耳機裡播著陳綺貞的〈台北某個地方〉,想著這幾週的心境,頓時眼眶一熱,好想哭。 不知道是太久沒換工作(也才三年),還是太愛前公司,總覺得自己好像跨出了一個超級巨大舒適圈,完全忘記轉換職場不只是要重新適應工作內容,還有同事、主管、氛圍、文化巴拉巴拉,現在這
四月是在自己身上填滿各種斑斕的顏料,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 自從三月想開之後,工作的麻木感似乎不再困擾我🤣,四月是把目光放在生活上,重新找回重心的日子。上客運、podcast、看書、工作、追劇、工作、捷運、運動、上客運、音樂、洗澡睡覺。當事情成為習慣後,就能像自動導航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地完成
回程的高鐵上,想著如何替這96個小時下標,才寫下一年前的旅行。 原本去年說好要去的旅行,被去年五月母親節那波疫情高峰打亂了節奏。一年後,疫情沒有更好(甚至還是疫情高原期),但還是決定實現一年前說好的旅行。 這次的旅行舉凡車票、住宿、客運、船票、機車等,所有交通工具住宿地點都由男子一手包辦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
六月是三十幾度高溫的中午、是機車燙大腿的坐墊,是在家上班的午休時間去泳池來回五趟的舒爽。 六月揮別通勤,在家上班幾週後終於找到一種新的生活節奏,也多了好多自己的時間,雖然很多時候還是在耍廢哈,但也做了有趣的事,其中之最就是和姐姐們一起做了podcast節目。 和姐姐做節目這種新奇的事情從
八月有如一場又快又急的颱風,將生活節奏吹得一團亂。 還記得月初的某天晚上終於確定了一個期待已久的offer,那天晚上打開手機寫離職預告,居然哭得跟笨蛋一樣,整整哭了二十分鐘。 啊~其實早在好久以前就開始偷偷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我清楚自己需要的是跨產業的機會,所以求職路上可以說非常不順哈哈,
那天下班晚了天特別暗,走在往捷運站的路上,耳機裡播著陳綺貞的〈台北某個地方〉,想著這幾週的心境,頓時眼眶一熱,好想哭。 不知道是太久沒換工作(也才三年),還是太愛前公司,總覺得自己好像跨出了一個超級巨大舒適圈,完全忘記轉換職場不只是要重新適應工作內容,還有同事、主管、氛圍、文化巴拉巴拉,現在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琴,是從我小嬰兒時抱緊緊,到蹦跳四歲時追在我身後餵飯的阿嬤,重男輕女,凶巴巴的他,自從遇到了我,變成我孫女什麼都好的傻瓜阿嬤。我們的緣分,從他為了我撐過日夜顛倒的三個月,一點一滴加深對彼此的愛。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古早阿嬤餵食剛斷奶的娃兒,會習慣先把食物送進自己嘴裡嚼碎,再吐給小孫兒吃。 只會讀原典的三手轉述節譯本,或者任課老師的PPT,就摭拾一些人名與術語寫碩論或者策展論述,比起阿嬤的餘唾還吃得更渣。但怎奈這好像是某圈學生、寫手、策展人的日常了。 此外,每天都會看到什麽XX獎觀察員、創作者、評論
Thumbnail
每天晚上照顧阿嬤都是我最挑戰的時刻。阿嬤已經92歲高齡了,身體越來越虛弱,常常坐在輪椅上休息。隨著年紀的增長,阿嬤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也在逐漸下降,有時候會表現得就像個孩子一樣天真活潑。 今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樣,準備好阿嬤的晚餐餵她進食。阿嬤一向很挑食,所以我必須耐心地哄她一口一口吃下去。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以前在舊家的生活,每個小細節都成為我快樂記憶的一部分。
Thumbnail
一杯香醇的咖啡,伴隨著幾絲白色牛奶慢慢融入,充滿溫暖與回憶。 這帶我想起了阿嬤的廚房,每個星期天早晨,我總會蹭到那裡,期待著她手工煮製的牛奶咖啡。她總會細心地將咖啡粉與水倒入小鍋中,在旁靜靜等待,直到冒出香氣。接著她會傾入剛從農場新鮮採集的牛奶,細細攪拌。 那時我剛失去雙親,內心飽
Thumbnail
帶著阿嬤從小最愛買給我吃的玉荷包荔枝和巨峰葡萄,還記得阿嬤在失智前還會唸著說「我好想吃葡萄喔,我的家有好幾箱的葡萄我想回去吃。」 又是一段從火車站走到阿嬤家的路,走到阿嬤家時,姑姑早已在門口等著我,幫我拿行李然後示意我阿嬤就在樓上。 我走上樓一樣大聲的叫著「阿嬤。」但在那頭....
生活實驗 六六五 他已經起床了, 姐接也是, 最難叫的爸爸也起床了, 空著肚子的阿嬤早就 勇敢的出門散步, 而媽媽我 還躺著等愛心早餐, 每七天必定輪迴一次的 那款早餐組合, 想到唾液還會淡淡的分泌, 有一點躺不住了, 免運卷還剩下一二張, 不如起床逛一下街好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琴,是從我小嬰兒時抱緊緊,到蹦跳四歲時追在我身後餵飯的阿嬤,重男輕女,凶巴巴的他,自從遇到了我,變成我孫女什麼都好的傻瓜阿嬤。我們的緣分,從他為了我撐過日夜顛倒的三個月,一點一滴加深對彼此的愛。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古早阿嬤餵食剛斷奶的娃兒,會習慣先把食物送進自己嘴裡嚼碎,再吐給小孫兒吃。 只會讀原典的三手轉述節譯本,或者任課老師的PPT,就摭拾一些人名與術語寫碩論或者策展論述,比起阿嬤的餘唾還吃得更渣。但怎奈這好像是某圈學生、寫手、策展人的日常了。 此外,每天都會看到什麽XX獎觀察員、創作者、評論
Thumbnail
每天晚上照顧阿嬤都是我最挑戰的時刻。阿嬤已經92歲高齡了,身體越來越虛弱,常常坐在輪椅上休息。隨著年紀的增長,阿嬤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也在逐漸下降,有時候會表現得就像個孩子一樣天真活潑。 今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樣,準備好阿嬤的晚餐餵她進食。阿嬤一向很挑食,所以我必須耐心地哄她一口一口吃下去。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以前在舊家的生活,每個小細節都成為我快樂記憶的一部分。
Thumbnail
一杯香醇的咖啡,伴隨著幾絲白色牛奶慢慢融入,充滿溫暖與回憶。 這帶我想起了阿嬤的廚房,每個星期天早晨,我總會蹭到那裡,期待著她手工煮製的牛奶咖啡。她總會細心地將咖啡粉與水倒入小鍋中,在旁靜靜等待,直到冒出香氣。接著她會傾入剛從農場新鮮採集的牛奶,細細攪拌。 那時我剛失去雙親,內心飽
Thumbnail
帶著阿嬤從小最愛買給我吃的玉荷包荔枝和巨峰葡萄,還記得阿嬤在失智前還會唸著說「我好想吃葡萄喔,我的家有好幾箱的葡萄我想回去吃。」 又是一段從火車站走到阿嬤家的路,走到阿嬤家時,姑姑早已在門口等著我,幫我拿行李然後示意我阿嬤就在樓上。 我走上樓一樣大聲的叫著「阿嬤。」但在那頭....
生活實驗 六六五 他已經起床了, 姐接也是, 最難叫的爸爸也起床了, 空著肚子的阿嬤早就 勇敢的出門散步, 而媽媽我 還躺著等愛心早餐, 每七天必定輪迴一次的 那款早餐組合, 想到唾液還會淡淡的分泌, 有一點躺不住了, 免運卷還剩下一二張, 不如起床逛一下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