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如何成為一位能持續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似乎許多學生的目標,


都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


但是比起成為厲害的科學家,


我認為如何成為


「一直都能堅持繼續做下去的科學家」,


會是更好的目標。


科學的事情都是長期的,


所以其實注意力要放在自己能不能持續做下去。


例如一直推動我持續堅持做數學,統計,機器學習,資料科學背後的動力,


其實,是我希望在50-60歲的時候,


能夠寫小說,


來把這些內容傳達給下一世代的小科學家小工程師們。


而我這個目標,源自年輕時的一個小故事。


我在16歲高中一年級時,


邂逅了日本作家暨程式設計師結城浩所寫的《數學少女》。


《數學少女》是以數學為題材的小說,非常好看,


開啟了當時年輕的我對高等數學的各種想像。


記得當時,


看到黎曼Zeta函數能夠透過高中的我能懂的推導,


一路推出ζ(2) = π^2/6,十分感動。


我就覺得,當我老的時候,


我也要成為閱歷豐富的科學家,


然後把這些科學之美,


以能挑動高中生荷爾蒙的方式呈現出來。


有了這個目標,念碩士,念博士,


當教授等等的路,都是為了未來的《統計少女》,《機器學習少女》,《資料科學少女》,《合成數據少女》等等小說鋪路。


所以要怎麼成為厲害的科學家呢?


就是找到自己想做的,然後堅持做下去!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任何一位大學三年級的應用數學系學生, 都可能面臨選擇LeetCode練習或是嘗試研究的困惑。 這篇文章想告訴你, 如何避免成為那種腳細脖長, 卻實力薄弱的「紅鶴型」學生。 希望你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重點1 - 專注而非分散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esuppositions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ners can mutually surprise each other. 溝通的基礎前提,是一方與另一方皆能互相為對方提供驚喜。 Only in
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
學術寫作是一門實用,但難以傳授的技術! 本文將分享我如何幫助學生,在3至6個月內完成他們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這裡分享我學習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後,獲得對學術寫作的三個關鍵啟發 ▋啟發1 - 零配件生產過程:拆解論文結構 學術論文最基本包含五個部分:導入、文獻、方
「認真休息就可以認真工作」 這個理念我十分有共鳴。 我自己現在原則上是週日到週四認真做UCLA統計機器學習博士後的研究員工作, 而週五週六就會安排休息,去洛杉磯市區逛逛,或者讀讀各種閒書。 透過這樣把工作與休息分開, 能保持我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心智狀態, 對我的
學術這座大廟, 每年都需要很多新的工人進來抬轎。 而就我觀察, 年輕的專業工人,都覺得有一天自己能翻身, 幻想自己抬轎幾年後, 就有被動收入一樣的大量掛名論文。 這些工人會固守自己擅長的那面牆, 愈蓋愈大,愈蓋愈廣。 但真正能當上學術將軍的,
任何一位大學三年級的應用數學系學生, 都可能面臨選擇LeetCode練習或是嘗試研究的困惑。 這篇文章想告訴你, 如何避免成為那種腳細脖長, 卻實力薄弱的「紅鶴型」學生。 希望你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重點1 - 專注而非分散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esuppositions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ners can mutually surprise each other. 溝通的基礎前提,是一方與另一方皆能互相為對方提供驚喜。 Only in
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
學術寫作是一門實用,但難以傳授的技術! 本文將分享我如何幫助學生,在3至6個月內完成他們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這裡分享我學習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後,獲得對學術寫作的三個關鍵啟發 ▋啟發1 - 零配件生產過程:拆解論文結構 學術論文最基本包含五個部分:導入、文獻、方
「認真休息就可以認真工作」 這個理念我十分有共鳴。 我自己現在原則上是週日到週四認真做UCLA統計機器學習博士後的研究員工作, 而週五週六就會安排休息,去洛杉磯市區逛逛,或者讀讀各種閒書。 透過這樣把工作與休息分開, 能保持我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心智狀態, 對我的
學術這座大廟, 每年都需要很多新的工人進來抬轎。 而就我觀察, 年輕的專業工人,都覺得有一天自己能翻身, 幻想自己抬轎幾年後, 就有被動收入一樣的大量掛名論文。 這些工人會固守自己擅長的那面牆, 愈蓋愈大,愈蓋愈廣。 但真正能當上學術將軍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選擇領域→抵達知識邊界→留意知識缺口→深入探索缺口。 ​ 這份指南,是從畫家到物理學家,基本上所有曾做到偉大成就的人的作法。
Thumbnail
🍀🍀🍀fumi老師:❤️❤️❤️ 🥰🥰🥰當fumi老師問學生說:「想當科學家的原因是什麼呢?」學生回答:「那時的我想要創造一些別人創造不出來的東西。」 🥰🥰🥰在追尋科學的道路上,「勇敢是為了發現自己的能力,智慧是為了了解自己的極限。」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一個科學家所需具備的品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終身學習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適合追求職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的讀者。 探討如何透過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來保持與個人價值觀的一致性 在現今,終身學習已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必須。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不斷尋求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這是為了在職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Thumbnail
有人說努力容易,堅持較難。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選擇領域→抵達知識邊界→留意知識缺口→深入探索缺口。 ​ 這份指南,是從畫家到物理學家,基本上所有曾做到偉大成就的人的作法。
Thumbnail
🍀🍀🍀fumi老師:❤️❤️❤️ 🥰🥰🥰當fumi老師問學生說:「想當科學家的原因是什麼呢?」學生回答:「那時的我想要創造一些別人創造不出來的東西。」 🥰🥰🥰在追尋科學的道路上,「勇敢是為了發現自己的能力,智慧是為了了解自己的極限。」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一個科學家所需具備的品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終身學習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適合追求職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的讀者。 探討如何透過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來保持與個人價值觀的一致性 在現今,終身學習已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必須。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不斷尋求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這是為了在職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Thumbnail
有人說努力容易,堅持較難。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