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實習日誌 113.05.27_進階上課_楊晟】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造成很多時候都是老師在說。

     

    l   下達的指令與跟孩子的對話可以更直接、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避免過多的講解或陷入不停解釋相同事務的迴圈,例如「你是剛剛的自學狀態,是屬於『學過』的狀態,讓自己得過且過,還是你是『學會』真的有找出自己不會的知識並學起來呢?」VS「你剛剛屬於哪一種?」、「鄭經風流好色,癖好特殊,還跟弟弟的乳母有不倫關係,還生下小孩」VS「鄭經就是個色胚,還喜歡跟老女人談戀愛」。

     

    l   我在講解鄭成功和鄭經之間的衝突故事時,雖然很努力地營造有趣的說故事氛圍,但不免還是有小孩的狀態會跑掉,老師這時直接介入,直接將坐在教室前方的孩子當作故事中的人物,邊說故事邊用孩子舉例,還穿插一些玩笑與調侃,頓時整個教室的氣氛熱烈無比,學生依舊保持在學習的狀態只是更投入了,比起單純的「聽」故事,這種方法還加入了視覺的輔助,更能幫助孩子了解複雜的劇情與人物關係。

     

    l   面對老師在課堂中的直接的介入,心中難免會有些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覺得自己搞砸了或是不夠好才需要老師的介入,但我應該要提醒自己,自己當然還有進步空間,老師的介入其實是在示範更為恰當的操作流程與方式,同樣的情況下老師是如何達成更好的效果?專注在要如何調整自己,這樣才可以從老師的介入中學習,而非陷入負面的情緒循環。

     

    l   歷史課重視的應該是以「人」為主,而非以「事件」為主,課程設計時,要讓孩子們感受到當時的時代下對「人」的影響,如果回到那個時代會是怎樣的生活環境?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歷史人物是如何做決定的?你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透過感同身受,孩子可以感受到歷史與自己的連結,產生「溫度」,而非將歷史是為一系列過往的事件且和自己毫無關係。

     

    l   謝謝老師願意給我這個機會上台,也謝謝課後老師們、夥伴們給我的安慰與回饋,臨危受命的情況下,要做好這件事確實不容易;以客觀條件來說,這麼短的準備時間的確讓人有點難以招架,時間壓力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解釋理由,但比起執著解釋自己遇到的困境,我更應該去想「我還能做什麼?」「還可以怎麼改」,時間壓力、設備、師生關係等等外在限制固然存在,在我無法改變這些的情況下,不如想如何做才會讓情況改善,培養自己的功力,將這次的上台當作未來的養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