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奇美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從拉斐爾到梵谷的西洋繪畫史巡禮 | 實地觀賞報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個月底快閃臺南,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獲益良多,整理一些畫作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跟大家分享。

簡介

本次特展分為4大單元: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共展出52幅畫作,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雖然不是每幅畫都是畫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策展人可說是在有限資源中,炒出一盤好菜,值得喝采。

註:以下統一採奇美博物館官方譯名,未提及者則附上原文供參。


歐洲文藝復興

打頭陣的是歐洲文藝復興,特展中有近半數作品屬於這個單元。國家藝廊將文藝復興分為3個部分來理解:以波提切利和拉斐爾為首的佛羅倫斯派、重視色彩運用的威尼斯畫派、還有歐洲北方(約為現在德比荷及法國北部地區)文藝復興。

波提切利、拉斐爾和提香名聲響亮,如果想看「知名」作品,得到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一趟。但本次展出的《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有拉斐爾招牌三角構圖、光環、十字架、窗外遠景等經典元素,雖然尺寸較小,但絕對值得一覽。

其他圖畫亦有許多可愛的細節,例如波提切利的驅魔故事中被驅趕出來的小惡魔、楊荷賽特畫作中,年輕公主手指的玄機等可供欣賞。

《被強虜的加尼米德》描繪的是經典的希臘神話故事,在馬札筆下是大特寫美少年的肌肉張力,其他諸如林布蘭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柯瑞喬都有不同版本。

在此有個小建議,如果沒有特別喜歡文藝復興或者執著時間序,進場後不妨先從後面的單元看起。一來可疏散人流(大家似乎一開始都會卯足全力仔細看,因此前半段每幅畫都要排隊,後半段就走馬看花),二來後面的展品精彩可期,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先從我們較熟悉的近代作品看起。



巴洛克繪畫

文藝復興後,繪畫藝術逐漸普及,且更加著重戲劇性、動態性和情感表達。義大利的卡拉瓦喬就是其中翹楚,本次展出《被蜥蜴咬傷的男孩》,畫面豐富、色彩濃厚,主角男孩在光線襯托下明暗分明的臉部表情,讓觀眾感受到清晰的痛覺。

此外,大家也不妨細細觀察畫面前景的水果、花朵和水瓶倒影。卡拉瓦喬力透紙背的畫技,頗有後來17世紀荷蘭靜物畫深刻凝視物品的影子。

在這個單元中,我還是對17世紀的北方巴洛克較有共鳴;17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期」(golden age)——是的,我們福爾摩沙亦是在1624到1662年之間被荷蘭殖民——商業熱絡,繪畫藝術百花齊放。

本次居首的是林布蘭的《六十三歲自畫像》,正好補上三月去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時另一幅《六十三歲自畫像》借展不在館的缺憾。根據國家藝廊的研究,林布蘭在人生的最後一年共有三幅,還有一幅在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

國家藝廊列為鎮館之寶的是林布蘭另一幅《三十四歲自畫像》,筆觸少、用色柔和,但臉部一樣採取半明半暗的構圖方式,增加深度。《三十四歲自畫像》展現出畫家巔峰時期的意氣風發,衣飾亦多有可觀之處;但如果從林布蘭歷經喪妻、生涯低潮、破產的人生曲折看來,或許更能欣賞晚年老辣筆觸中的熟成風味。


本單元另有楊斯汀的《旅館內部(破掉的蛋)》,他像林布蘭一樣,生涯橫跨荷蘭的黃金時期,是非常重要的風俗畫家。這次展出的作品就像其他風俗畫,故事性強、詼諧、而且帶有道德寓意,在此賣個關子,請大家到現場一探究竟。

最後是范戴克的巨大肖像畫,看點除了華麗繁複的蕾絲和絲綢質地,這幅畫亦是主角兩兄弟約翰以及伯納德.斯圖亞特勛爵,在1639年前往歐陸壯遊前所留下的身影,為下一個單元「壯遊風潮」拉開序幕,再適合也不過。



壯遊風潮

本單元展出卡納萊托的兩幅威尼斯風景作品作為點題;但較為人所知的應該是透納的風景畫。

透納活躍的時期約與英國海軍橫掃世界的年代重疊,因此他的許多畫作都以港口、海景、軍艦為主題,在英國民眾之間相當有人氣。透納的《無畏號戰艦》(The Fighting Temeraire)不僅是英國人投票選出的最喜愛作品,還因此被印在20磅鈔票上,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這次國家藝廊的鎮館之寶《無畏號戰艦》沒有來臺,但有出借透納的偶像克勞德《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亦是國家藝廊官方認證的必看畫作,展現誠意。

另外是跟透納一時瑜亮、同為英國著名風景畫家的康斯塔伯,本次展出他的《史特拉福磨坊》。畫作中的人物都非常生動,尤其中央正研究著釣鉤和魚餌的兩個小朋友,雖然以背面示人,但我們幾乎能聽見兩人交頭接耳的聲音。相較於以渺小人類來襯托大自然無情冷漠的透納,康斯塔伯的田園牧歌無疑溫馨許多。



印象派

「印象派(impressionist)」本有負面意涵;筆觸細膩的傳統巴黎畫家認為這些畫作相當草率粗糙,尤其莫內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混沌不明到極點,於是大家因此戲稱這種畫風叫「印象派」,想不到從此一炮而紅。

本次展出的莫內《鳶尾花》,作品尺寸相當大,但從層次感和邊緣留白來看,似乎是未完成的作品。

和《鳶尾花》隔著展間相對的是梵谷《長草地與蝴蝶》,是梵谷最後的畫作之一;梵谷在生命最後1年入住聖雷米小鎮的精神療養院,期間像印鈔機一樣創作了150幅作品,包括極具代表性的《星夜》。

宮布利希(Ernst H. Gombrich)曾在多次再版的《藝術的故事》評論,梵谷獨特的筆觸飽含旺盛的生命力和磅礡的節奏感,是複(仿)製品無法再現的,必須親臨現場觀察真跡,才能體會畫家想直接傳遞給觀眾的力量。而過去其實對梵谷無甚興趣的我,亦真的在荷蘭梵谷博物館被數百件展品的神奇節奏感震撼過,很高興能在《珍藏展》重溫感動。


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本次《珍藏展》雖然僅展出8幅印象派作品,但因為私心偏愛,所以多寫一些。

臨出口的高更《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是個人本次參觀的最愛。高更生於1848年,25歲開始畫畫、30歲參加印象派畫展,後來放棄金融工作和中產階級生活,專心繪畫。

高更近40歲時前往法國布列塔尼鄉下,從此轉變畫風,後來更遷居大溪地,創作現在較廣為人所知的叢林原住民主題繪畫。所以嚴格來說,高更應該算是「後印象派」,開創樸素畫派(primitivism;又稱原始主義),是新藝術三派之一(另兩派是塞尚為首的立體派和梵谷的表現派)。

高更頗為欣賞塞尚的作品,曾收藏並臨摹其中的幾幅,於是有本次展出的《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遠看是塞尚,近看是高更。高更致敬的是他最喜歡、稱為「掌上明珠」的《靜物與水果盤》,兩者都有水果、陶器、皺褶的桌布和刀。

塞尚的特色是用色彩(而非透視感或輪廓)來表現距離、層次和立體感,以他本人的話來說:

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

而高更亦重現了這些原則,只是輪廓線相對強烈、透視法相對合理,用色經營帶有不同氣氛。

至於旁邊的「真塞尚」《畫室中的火爐》則是塞尚早期作品,從正中央的火爐能約略看見他未來標誌性的有趣透視和有點不符常理的比例,但並不如《蘋果籃》傾斜桌子和厚重造型之間的平衡那麼標誌性。

其他展出畫作,如馬奈的《音樂咖啡廳一角》和雷諾瓦的《浴女》都有可觀之處。順帶一提,本次展出的薩金特(Sargent)或許是大家較陌生的名字;《酒杯》是他(轉向現實主義)前的印象派畫作,令人眼睛一亮。


除了特展,奇美博物館的常設展也是超級豐富,令人嘆為觀止。時間充裕的話,不妨去看看世界首屈一指的提琴收藏,以及少見的兵器廳,親身體驗「屬於大眾的博物館」。

延伸閱讀:許文龍的動物園 | 奇美老董經營之道


感謝您的閱讀、參與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分享宇宙和心靈的共鳴。This is it.


avatar-img
134會員
71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yd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這是本簡單快樂生活的說明書。作者何俺1991年生,循序漸進地揮別討厭的上班族工作,想盡辦法在有限預算下努力過得開心。本文除整理他實現簡單快樂生活的3大法寶,也提出3種對人生、工作與金錢的再思考。
《偵探冰室》是6位香港推理寫作者的合集,充滿了香港本土元素。書中的《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二樓書店》、《來自地下》等故事,都以香港特有的場景、風土人情為背景,為讀者展開了一幅鮮活的香港風景。故事中融入了香港的地鐵文化、地產開發爭端以及飲食建築特色風貌等元素,帶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
3/5偵探冰室
本書是印度瑜伽行者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 1893-1952)在1945年執筆寫下的一生感悟,分享他的修行心得,記錄尋訪聖人的經驗,並整理師祖瑪哈賽和上師聖尤地斯瓦爾等重量級瑜伽行者的開示。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這是本簡單快樂生活的說明書。作者何俺1991年生,循序漸進地揮別討厭的上班族工作,想盡辦法在有限預算下努力過得開心。本文除整理他實現簡單快樂生活的3大法寶,也提出3種對人生、工作與金錢的再思考。
《偵探冰室》是6位香港推理寫作者的合集,充滿了香港本土元素。書中的《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二樓書店》、《來自地下》等故事,都以香港特有的場景、風土人情為背景,為讀者展開了一幅鮮活的香港風景。故事中融入了香港的地鐵文化、地產開發爭端以及飲食建築特色風貌等元素,帶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
3/5偵探冰室
本書是印度瑜伽行者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 1893-1952)在1945年執筆寫下的一生感悟,分享他的修行心得,記錄尋訪聖人的經驗,並整理師祖瑪哈賽和上師聖尤地斯瓦爾等重量級瑜伽行者的開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
Thumbnail
2024年年度盛事,是3月開始預告,5月正式展出的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英國國家藝廊」今年剛好是創館200週年,首次來臺灣展出,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梵谷,總計50位大師最珍貴的經典原作(共52幅),西洋藝術史的400年(西元1400~1800年間)精華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
Thumbnail
2024年年度盛事,是3月開始預告,5月正式展出的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英國國家藝廊」今年剛好是創館200週年,首次來臺灣展出,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梵谷,總計50位大師最珍貴的經典原作(共52幅),西洋藝術史的400年(西元1400~1800年間)精華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