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成為自由人:你不是波浪,你是海洋

raw-image


從圖書館預約等待了好久,終於在2024年5月拿到這本《成為自由人》。

近幾年養成大量閱讀習慣之後,大部分讀的都是商管職場應用(例如:影響力習慣)、或是集研究大成的自我成長類型書籍,例如我最愛的其中之一:《心態致勝》,我其實很少讀散文,讀台灣作家的著作。

一開始吸引我的,除了知道本書作者李惠貞老師創立的「獨角獸計畫」,致力推廣閱讀與相關活動以外,就是這本書的英文標題:

as Free as the Ocean.

書中談人生的自由、工作的自由,以及成為自己的自由,像是一個溫暖的職場前輩,用實際行動、用做事方式、用平鋪直敘的文字帶領著你走過一篇又一篇的娓娓道來。

我不確定,若是多年前,那時候剛畢業初入職場的我自己,遇到這本書是否讀得懂箇中智慧,是否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些什麼,但肯定的是,現在的我讀來滿滿感觸,後勁出乎意料地持續。人生啊工作啊職場啊,確實就是如此,不再是菜鳥那麼掙扎的我,對於書中的文字喜愛至極。


前言有一段很美的描述:

「我們生活中的大小事,就像是一道道浪,不論我們如何評斷波浪,都不會改變大海的本質…(中略)…懷疑的時候,在心裡召喚真實,你不是那道波浪,你是海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自由的,想要有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的自由,想要去哪裡就去那裡的自由,但如何能夠「成為自由人」呢?

或許翻開這本書,能夠讓你找到觸動的段落,找到在你心中的那片海洋。


《成為自由人》摘錄

【把不喜歡的事變成喜歡的事】

不論老闆多們嚴厲和沒耐心,你把邏輯說給他聽,他會問的問題你都是先想過了,老闆其實沒機會罵你,讚賞都來不及。而且可想而知,往後他會愈來愈少盯你,對你所做的提議會有愈來愈堅強的信任。


【贏得信任】

信任的基礎是真誠,不要說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你要以行動證明,要把對方的在意當成自己的在意。最重要的,過程及結果要確實如你所承諾的那樣,這才會成為你的信任資本之累積。不要認為只合作一次,對方的評價可以不當回事,這件事真正的意義是你的個人信用,不在對方。如果信任是可以出賣的事,不論在職場或人際關係上,你都是一個負債的人。


【離開舒適圈

知道自己「有」什麼,就不會害怕讓人知道「沒有」的部分。沒有人是全能。我們也不會因為附和別人的看法,就能讓自己變得更重要。自信同時來自「有」的增強和「沒有」的坦率。


【問題的問法會決定找答案的方向】

不被眼前的迷霧困住,去問根本的問題。問題不清楚,就去重新定義它;答案不令人滿意,就去創造新的選項。


【重新定義問題】

在職場上待愈久我愈確信,表現傑出的工作者不會只是在某個部門表現好,把他放在任何位置上,他都能做得很好。或許一開始還不具備某個領域的專業,但他有方法和態度,而且懂得提問、願意學習,這樣的人才,才是最有競爭力和最令人敬畏的。

小小後記

做自己能夠做的,這樣就好。嘗試在世界產生屬於自己的小小漣漪,漣漪去到哪裡,或許我們無法預見,但可以確信的是,有行動就有一定有所改變。

人生的浪花、波濤的起伏都不能代表全部的自己,
值得用一生的時間找尋自由、準備自由,成為你自己的自由。

📖成為自由人/李惠貞/20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