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類對決策/判斷理解的劃時代研究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前幾天過世了,享耆壽90歲。
這幾年大量閱讀以來,雖然各式各樣的書籍取材於不同的關注焦點與題材,但你會發現有些經典觀念時不時地就會出現在其他書本中,像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講述「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的著作《心態致勝》、麥克阿瑟獎得主Angela Duckworth探討成就卓越關鍵的《恆毅力》。
另外不能不提到的就是Daniel 與他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兩位心理學家提出的「展望理論」,為理解人類的心智與決策寫下劃時代的突破。而《橡皮擦計畫》講述的就是Daniel與Amos的故事,也是一本我非常喜愛的書。
過去經濟學的假設是人是理性的,但卻無法解釋某些情況下人類不理性的選擇,而且這樣的不理性似乎有系統性的脈絡,會持續發生。
透過Daniel與Amos的研究,我們發現人類會使用各種「捷思法」,用快速且自動化的方式下判斷、做決定,省下時間與腦力,但可能充滿了偏見與各種不適當的標籤(也就是「系統一」的省力模式);只有當「系統二」開啟時,我們的決策才會進到分析與思考的層次。
我從系統一/系統二大腦運作方式的理論中,獲益良多。
雖然自己是心理學背景出身,但其實在就學期間對於所學習的內容沒有很深的掌握,好像也是步入職場之後,才真正感受到:
心理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此的重要與無所不在。
越熟悉心理學的各項研究與知識,越發現自己更能夠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學習用開放的態度理解這個世界。有時候會有點感慨,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多懂一些心理學,或許這個世界能夠有更多的美好、更少的衝突。
在《逆思維》這本書中,作者Adam Grant有提到一個與Daniel的小故事。大意是Adam與Daniel分享了一個新研究,這個研究打破了Daniel之前的某個研究結論。一般來說,當我們聽到有人挑戰我們過去所達成的成就,會下意識採取防禦狀態,不承認以外還可能發脾氣,但Daniel卻開心地表示:想法出錯很棒,因為這代表我們又學到了新東西。
這樣的反應充分地讓我們感受到Daniel的研究態度與謙遜,而《橡皮擦計畫》是2022年讀過的74本書中最愛的Top 10,記錄著他與研究夥伴的點滴與生平,再次推薦。
再次分享一個非常觸動我的段落:
有一次他(Amos)接受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Miles Shore的訪談,Shore問他,為什麼會成為心理學家?「很難解釋,」
Amos說:「我們做出的重大決定,通常都是隨機發生的。反而是那些比較不重要的小決定,才能看出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會選擇哪個領域,可能和我們在高中時遇到的某個老師有關。我們跟某個人結婚,可能是因為在對的時間遇到了這個人。反之,比較不重要的決定,通常更系統性。因此關於我『為什麼會成為心理學家』或許不重要,比較重要的是『我是個什麼樣的心理學家』。」
謹以此篇文章致敬 當代心理學巨擘 Daniel Kahneman與他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