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個股分析-2474可成|現金充沛 轉型成效不彰

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代碼2474)

公司成立於1984年11月,主要業務為生產手機及筆電機殼。

目前股價約222.5元,2023H1配發5元,H2預計配發5元,合計配發10元,現金股利約為4.5%。

現金資產充沛

可成整體資產風險性小,主要因可成目前持有大量現金部位。

截至2024Q1財報,約當現金約有325.2億(佔總資產約12.8%),及流動/非流動定存合計約876億(佔總資產約34.4%),現金加定存就約有1,200億。

再加上2023年將部分閒置資金用於購入美國政府公債,目前帳面金額約821億,合計現金、定存、政府公債約2,000億(佔總資產約8成),絕大多數資產都在風險性較低的資產,使可成資產風險性較小。


2020年售廠 退出iPhone機殼生產

可成會持有如此之高現金部位,主要來自1)2020年可成出售泰州個2座iPhone機殼生產廠予中國廠商-藍思科技,買賣價金約410億元,處分利益約230億元,2)2021年出售蘇州廠,買賣價金約55億元,處分利益約23億元。

處分蘇州廠對可成營運影響不大,因蘇州廠自2016年後就成閒置廠房。

但當時泰州2座iPhone機殼生產廠佔可成營收約4成,因此出售後可成整體營收規模出現較大幅度衰退,但因iPhone機殼生產近年受中國紅色供應鏈競爭激烈,獲利表現呈現衰退,泰州2廠在2019年對可成的淨利貢獻比重約1成,影響在可接受範圍。

資金利用率不佳

可成雖是說"策略性"退出iPhone機殼生產,退出iPhone機殼生產後,目前業務主要以筆電(約佔營收8成)、平板為主。

公司也在售廠後重新訂定業務發展方向為醫療、電動車等獲利較好的產業,但目前為止營收、毛利率皆未有明顯改善。

雖可成近年持續買入醫材、半導體零件、航太等公司,但相較於可成的營運規模,目前入股的這些企業規模較小,加上目前除了太醫及邦特有列入權益法投資,可認列其獲利外(2023年貢獻獲利對稅前淨利比不到1%),其餘公司目前為單純持股,並未能有效提升可成整體獲利。

雖不排除未來可成可能持續增加持股後併購這些公司,但相較於可成持有的大量資金,筆者覺得目前可成動作仍較保守,出手規模仍較小。

至2024Q1可成持有醫材、半導體零組件、航太零件等金融資產約35億,佔總資產比率不到2%。


目前不管是資產報酬率或是股東報酬率都處於衰退,可成雖在售廠後得到大筆資金挹注,但目前並未利用這些資金產生更大的效益,因此去年有外資股東提案要求修改公司章程,希望股利決定權可以改由股東會決議(覺得可成公司不能好好運用這筆資金的話,就發給股東吧)。

獲利依靠利息收入支撐

可成近幾年本業獲利表現不如預期,可成2020年本業營利約150億,但2023年本業營利只剩下約16億,獲利大幅衰退。

但因閒置資金多,加上目前高息環境,2023年可成利息收入就有104億,佔稅前淨利約85%,的確目前靠著利息收入就能維持獲利水準,但整體營收及毛利率未有明顯改善。

觀察每股淨值、配息率

與之前分享的3211順達一樣都在進行轉型,但順達是擁有土地資產,若有轉型資金需求可以變賣換成資金運用,且土地有隱含價值,順達目前的每股淨值有上升空間。

可成雖目前淨值比也大約為1倍,但大多為持有現金部位,並不像土地有增值空間或隱含價值,若不能有效應用,對於股東而言就有點像銀行,我把錢存進去,每年發利息(配息)給我,且相較於銀行還須觀察配息有沒有動用到本金(配息超過賺的錢)。

筆者認為,目前投資可成風險性不大,但投資效益可能沒有這麼高。

但因目前公司的確有訂定新的轉型方向,未來營運也非完全無成長動能。

小結

目前資產風險性小,但目前營收、毛利率都未有明顯改善,雖筆者也認為不會再持續衰退,且靠著利息收入支撐,EPS仍維持10元以上水準,配息也皆有保持10元現金股利配發,但不可能永遠維持高利環境,在本業轉型成效不彰下,長期獲利展望仍較不佳,筆者仍認為須持續觀察轉型成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針對個股資產、獲利等分析,找出適合長期投資的標的。 個人紀錄、分享,也歡迎大家給予指教、一起討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