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書評】《黑盒城市》:生命只是無意義的空轉。

圖片來源: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圖片來源: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這大概是近年讀來最奇妙的一本書了。砂川文次的《黑盒城市》是第166回芥川賞的得獎作品,開頭就花了十頁篇幅描寫主角佐久間的自行車意外,在汗水和雨水溼黏的觸感還有身體與意識的角力中,上演一場千頭萬緒的大戲。只不過,若跳出佐久間的腦海,客觀來講只是一輛賓士從他身後疾馳到前方並左轉的景象,其實幾乎沒有任何「場面」可言。然而這來得有點莫名又過度潛入自我的開場,正是這本小說惹人厭又討人喜愛之處,因為它戳破了某些真相,關乎生命只是一個人的逃亡。

佐久間是東京的自行車快遞員,但比起說是選擇了這份職業,倒不如說是剛好做得比較久、薪水也算過得去而已,心中其實知道要改變現況,獲得更穩定的生活。然而就算努力也好像只是空轉,什麼都上不了軌道,因為每天把單子接滿不就證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嗎?若要說生活一成不變,什麼稱得上一成不變?又什麼才叫改變?

這種矛盾,不前又不後的心境,是很像同為芥川賞得主的又吉直樹筆下一貫的角色。如果說又吉直樹描寫的是夢想路上的停滯狀態,乍看小有成就實則無法維生,但去找工作就等同默認投降,於是莫名展開頑強抵抗,那砂川文次則是寫出就算有工作也不代表生活品質能上升的真相,是變與不變間的焦慮,或者說是「被動的改變」。他們筆下的角色都很努力生活,明明感受得到自己的付出,卻好像遠遠不夠,可是要否定自己是更難的事,最後便帶著僥倖的心情認為一切遲早會好轉,維持著現況。

同樣因為這種想法,變得無法成為在職場或社交中迎合別人、討人喜歡的存在,這樣的自我堅持,慢慢成為情感毀壞的起點,縱使不是故意的。可是如果是有成就的人帶著屬於自己的堅持和規矩,接收到的反應肯定會截然不同吧,甚至會被說這正是成功的原因。難道事實是在被社會肯定之前,不能保有自己嗎?這讓佐久間孤身一人,持續繞著巨大的圈子。

「佐久間曾經在家裡打一整天遊戲,將非解決不可、卻怎麼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攔在一旁,安逸於眼前的生活。話雖如此,也並不是傾全力投入生活,他從不曾鍛鍊身體提升騎乘實力,或是下功夫記熟更多道路。對此他毫無足可辯駁的藉口。儘管,他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砂川文次直至今日仍為地方公務員,而非專職小說家,我想這是《黑盒城市》的完整性與筆法沒有那麼精練的原因,然而也因為這些工作與人生經驗以及必要的社交,讓故事不時出現別於田野調查的深度,一針見血的洞察。比如努力就能改變只是幻想,比如一切都不必由自己決定時反而誕生「目標」,皆讓矛盾、扭曲、正常與否,交由讀者界定。且對於佐久間的塑造是多麼自大惹人厭,就是對讀者對於人生的幻想帶來多大的幻滅。

不過在討厭佐久間之餘,愈讀卻愈覺得羨慕與爽快,他那些自我意識過高的想法、自然反應的舉動,何不是對身外「黑盒」的全力報復?同時你既能說他的惹人厭是建立在毫無社會化的純真之上,卻也能說那是看清社會而不想同流合污的崇高意識。這更互文了開頭那輛呼嘯而過的賓士與跌得狗吃屎的佐久間,因為生命是自己的,之外則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努力這麼辛苦還不一定有結果,真的有必要去擠身黑盒嗎?還是根本不需要裝乖?

《黑盒城市》書籍封面。




台灣出版日:2024.06.05

台灣出版社:木馬文化





加入「航電影的海」沙龍,享獨家選片、加長版院線影評、短評週報等更多內容: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VIP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社群平台:

Instagram(主要):https://www.instagram.com/cinemawriter_1/

FB: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writer1

Letterboxd:https://boxd.it/38NR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