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心得

raw-image


人的一生中,身為父母的,往往面臨小孩的青春期,我們或多或少會有些擔心和害怕,因為小孩在這個時期,好像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容易不知所措,因為我不容易搞懂他們的內心的想法。


書上提到,正如同青春期的孩子會不斷去試探父母對他們的愛,一方面渴望安全的關係,一方面又因為無法信任,才會一直做出傷害關係的不良行為,以確認這份關係足夠安穩。


有些父母沒能通過孩子的測試,導致親子關係變得緊繃而疏遠;有些父母則為了通過測試,變得過度溺愛,以為任何拒絕都會傷害關係。


所以這時期,親子之間的關係,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我在書上得到的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知識。


❤️用叛逆來討愛,傷了彼此的關係


我們都喜歡別人能夠了解我,別人可以滿足我的需求,也常常質疑別人為什麼不能夠了解我們。


書上提到,青少年的暴走,其實跟嬰兒的哭鬧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一個看起來很嚇人,一個看起來很無害,但背後都是在傳達同樣無助的訊息:「我很不舒服,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請幫幫我。」


這時期的孩子荷爾蒙的狂飆,不只影響生理,也影響情緒中樞,讓青少年容易衝動,變得極端,情緒波動起伏大,難以控制。


他們有時候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但負責衝動控制、語言表達與情緒管理的「理智腦」(大腦前額葉皮質)卻要到二十五至三十歲才會發展成熟。


所以,我們的小孩在此時期時,身為父母的人,要學習在處理孩子問題時,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變得更有能力。


大人也要提醒自己,孩子改變需要時間,不能躁進,太過求好心切。


當孩子犯錯時,原諒自己和孩子,將問題視為成長學習的機會。


我們幫助孩子發展感受性詞彙,學習分析自我感受,並將這些情緒化為言語表達出來!


讓自己能進入青少年的世界,支持孩子,幫他們發展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感。


在教育現場面對青少年的我,近年來常用「請溫柔對待彼此」的口吻,協助彼此的關係更拉近距離,我發現對他們來說,他們可以接受,我對他們的溫柔提醒和建議!因為我們都希望被溫柔的對待!


所以我們不要等到青少年用叛逆的方式,來吸引我們的注意時,才要改善彼此之間的關係!首先,我們要讓他們能接受我們給他們的愛!


❤️青少年不聽話的背後,是渴望療癒的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曾經受過來自父母的傷害。


書上提到,很多時候,父母無心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會讓孩子感覺受傷。


但受傷是沒關係的,就像學走路一樣,孩子總會跌倒,在受父母教養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受傷,這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只是,父母與孩子本身,都有責任去療癒傷痛,將傷痛轉化為扎實的愛。


那如何療傷呢?首先要少說多聽,並用好奇探問的方式,這時,可用「敘事治療」,將事件透過講述說出來。再詢問孩子,你那時的感受是什麼?你覺得最受傷和在意的地方是什麼?鼓勵孩子說出來!


再來就是看見孩子受的傷?如果可以,請在承接孩子負面情緒時,透過聊天方式主動問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爸媽有沒有做過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很受傷?」這或許能讓親子關係,進入到更深層、更有安全感,也更真實的愛與信任。



身為大人的我們,我們的小時候也曾受過父母無意的傷害,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新檢視自己從父母那裡承襲而來的價值觀,甚至面對父母當年帶給自己的傷痛。


也就是說,養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重新養育自己內在那個受傷的小孩。


我讀到此,深有同感!我們都不希望我們被上一代受過的傷,再次複製給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們要勇敢的跟孩子說出心裡話及感受!


讓親子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讓彼此的愛都能相互接受及了解!我相信「不聽話」的孩子,只是個受傷的孩子!彼此可以相互療傷!用愛和信心化解彼此的衝突!



❤️改變說話方式,讓親子關係更加美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在處理孩子問題時,發現我們容易不小心使用了上一代對我們教養的方式,來教養我們的孩子,一律要孩子聽我們的方法或原則。


且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就容易說出氣話,傷害了孩子。我就曾經管教我的孩子,因為他一時不去洗澡,而對他說「你給我出去,你不是我的小孩!」當我說出這句話時,已傷害了彼此!


在書上也提到,如此說話方式,會阻斷和孩子的溝通!我們可以嘗試換位思考,猜想孩子聽到這些話會有何感受和回應?可想而知,如果話語中出現指責、否定、羞辱及標籤化孩子,或將自己經驗套用在孩子身上,而忽略孩子的時空背景不同!


如此一來,孩子會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所以書上給了我們有效溝通的八大袐訣,我覺得很受用,大家不妨試試看!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


1️⃣避免指責

例如: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2️⃣避免貼標籤。

例如:你就是懶/笨/愛說謊。

3️⃣罵人不要超過十個字。

例如:收拾房間(手指著亂的地方)。一直叨念,孩子更可能聽不進去。

4️⃣停頓。

溝通的時候,不要單方面一直說,對話適時使用停頓,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並鼓勵孩子表達。

5️⃣詢問孩子意見。

例如:你犯錯了,打算怎麼處理?

6️⃣孩子求助再給建議。

7️⃣摘要孩子說的話

讓孩子潛意識開始傾聽大人說話。

8️⃣區分評論和觀察。


學習透過觀察要客觀、具體的描述一個行為,例如:「你說話聲音超過八十分貝,而且翻了兩次白眼,所以我覺得你很兇。」在對話時多用觀察,而非評論(只說你很兇)避免對方感覺被誤解、貼標籤,激起情緒對立。


說話是一門藝術,願你我都能學會和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打開彼此的心門,接納和接住受傷的彼此。


最後,誠摯邀請大家為自己閱讀這本《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書籍,做一位了解青少年且可以接納彼此的大人。


#陳雪如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親子天下出版

#珍妮老師真心推薦

#2024第49本閱讀筆記

#珍妮閱讀筆記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一所學校的老師,本人很喜歡閱讀,更愛寫閱讀筆記!即日起,要用「珍妮老師」的自稱,來推薦好書給大家!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