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閱讀紀錄】#38 讀一穂ミチ《請待在有光的地方》

結珠,家境富裕,個性拘謹。與媽媽的關係像走鋼索,再怎麼小心翼翼,都得不到媽媽的關愛。

果遠,生活貧困,勇敢自由。不會看時鐘,很少洗澡,媽媽忙著打工不在家,只能跟自己玩。

☀ 本屋大賞第3名 ☀「我想描寫的是,無論誰都可能擁有, 卻無法命名的情感、難以定義的關係。」


兩個成長環境與個性都天差地遠的女孩,在7歲那一年偶然相遇,一起玩的時光是秘密,也是最大的快樂。


👉🏻 「待在那個有光的地方。」果遠對結珠說。這一說完,結珠卻不告而別,兩人再見面,已經是15歲高中生。


15歲的果遠漂亮的讓人不敢接近。儘管見到結珠欣喜若狂,憋扭的青春期卻讓渴望靠近彼此的兩人始終保持距離,只能遠遠偷看對方,趁身邊沒人時互動。而結珠不知道的是,果遠是為了見自己一面,才拼命考上自己就讀的貴族女中。兩個人對彼此的情感日漸複雜,無法歸類。是兒時玩伴,是匿名好友,還是不能再靠近一點點的戀人未滿?


👉🏻 「數到十之前,請妳待在原處——待在那個有光的地方。」這一次,換成15歲的果遠倉促的消失在校園裡。


第三次相遇,29歲的果遠更美麗了,還帶著一個可愛的女兒。結珠則是因緣際會,與丈夫一起搬到果遠居住的城鎮。時隔多年,兩人各組家庭,儘管拼命裝作不在意,仍無法壓抑見到彼此的悸動,身旁的人都看得出這兩人不尋常的交情。


從女孩到女人,這一次,她們能順從自己內心的渴望,走向彼此,一起待在有光的地方嗎?

𓂃𓈒

  ▍如果每天都比昨天更靠近一點點,我和妳,是不是就能無限趨近於「我們」?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到另一位作者凪良汐的寫作母體,不管是對既定價值觀的挑戰、或是難以定義的情感關係。故事的轉折非常順暢,讓人一直想讀下去,但我卻無法想像這個故事會怎麼發展,閱讀的時候不只一次對果遠與結珠的關係定位感到困惑。兩個女生,在彼此身上尋找什麼呢?我對情感的認知太狹隘了🤦🏼‍♀️ 一直到兩個人第三次相遇,雙方都出現棘手的家庭問題,當下只期待彼此的陪伴時,我才慢慢理解存在於兩人之間,超越友情但也不需要發展成愛情的羈絆。那是從7歲開始發芽的,對重要他人的情感,無關性別。旁人看來,有點歪斜,有點自私,難以理解,但很珍貴。

𓂃𓈒


「待在有光的地方」這句話貫穿全書,也能有不同解讀。7歲的果遠請結珠「待在有光的地方」,是想靠近、想得到結珠的陪伴,珍惜對方的心情。15歲的果遠請結珠「待在有光的地方」,是體認到彼此生活背景的差異,想保護結珠,強迫自己退場。29歲的果遠依然希望結珠「待在有光的地方」,是一份釋然的祝福。這一次,果遠了解到,與結珠的關係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沒有外力阻撓;但果遠卻害怕給出承諾,懷疑自己也能抵達有光的地方嗎?


很喜歡小說尾聲的安排,兩人搭上不同的交通工具,各自前往下一個落腳的地方,應該算是開放式結局吧?不知道為什麼,私心希望她們持續著這種不只是朋友也不是戀人未滿的情感關係(好像太辛苦了一點),抱持著珍惜彼此的心情,請妳一定要比我幸福~永遠在期待見到對方的路上(啊真的好辛苦啊)。


Btw, 作者一穂ミチ在寫給台灣版的序,最後一段,好好看:

獨家收錄 ● : ☾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 日常脆弱地土崩瓦解,與重要之人的離別總是突如其來。無論體認過多少次世事無常,也不會有習慣的一天,我們將重新受無數次的傷,每一次都猶如初見。但正因身處於黑暗之中,我們才明白洩漏進來的一線微光有多美,也能在眼瞼內側反覆描摹著那一縷光,行過幽暗之地。即使那是唯有自己能看見、只對自己有價值的事物也無所謂——願每個人的生命中,都照進這樣的光。



  • 書名:《請待在有光的地方》
  • 作者: 一穂ミチ
  • 譯者: 簡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