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重啟人生》從力量到力量(下)

《From Strenth to Strength》

《From Strenth to Strength》


如何跳上第二曲線

作曲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的音樂屬於巴洛克盛期風格,剛出道就被視為最優秀的作曲家,人人找他寫曲,王公貴族們競相邀約,年輕作曲家爭相模仿巴哈的風格,名氣一天比一天響亮。然而,巴哈的盛名與輝煌歲月,並未維持到人生最後一刻,原因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新興後輩的「古典」(Classical)音樂讓巴洛克風格顯得老氣,而取代巴哈地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兒子C.P.E。

C.P.E很早就展露和老爸一樣的音樂才華,但受當時新流行的「古典」(Classical)音樂風格吸引。隨著古典風格流行起來,巴洛克的音樂則被視為老派又沈悶。巴哈等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不願跟風趕流行,也或者是無力創作新型的音樂。C.P.E的名氣超越了父親,海頓與貝多芬都仰慕C.P.E。

然而,巴哈並不痛苦,反而以兒子為榮。巴哈從音樂創作者變成教學大師,在人生最後十年,創作出《賦格的藝術》,這是一本賦格與卡農的合集,傳授巴洛克音樂的作曲技巧。如今,《賦格的藝術》被視為教科書般作品,在巴哈過世百年後重新挖掘出來,依舊是音樂會常見的曲目,優美到被視為文學作品,甚至宛如詩詞。

《賦格的藝術》更令人驚嘆的地方,是展現了巴哈的彈性,雖然音樂創新的能力走下坡,巴哈並沒陷入沮喪與憂鬱,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是快樂的老師。巴哈就是如此偉大。


第二曲線的存在,對所有人來講,都是天大的好消息。巴哈在流體智力逐漸下降時,成功跳上晶體智力。那麼為什麼達爾文不像巴哈一樣呢?可能原因有兩個,首先,他沒意識到第一曲線會自然向下發展,還以為是自己不曉得哪裡出了問題。第二,他不知道還有另一條曲線,而且那條曲線能通往新型的成功。

幸好你和我都讀了這本書,知道有第二曲線的存在。


有三股力量就像沈重的巨大石頭捆在身體上,不讓你跳下第一曲線。第一、人們對成功成癮,我們常說的「工作狂」就是對工作帶來的名氣、財富成癮。然而,對成功成癮的人,通常非常害怕失敗,這一切都是驕傲所造成。這裡說的驕傲是一種自我膨脹的心。我們必需割捨身上沈重的負擔,例如:工作狂、驕傲、恐懼失敗、完美主義、社會比較,才能輕盈跳上第二曲線。第二、對世俗獎勵的渴望,我們太專注於自己擁有什麼,你想要的,永遠超過你擁有的。欲望過多,滿足感越低。我們應該關掉「欲望跑步機」。第三、恐懼衰老,其實就是恐懼職業衰退,恐懼造成你抓著流體智力不放。衰退與死亡總是令人恐懼。我們所有人都必需獨自走過死亡的過程,但衰退就不一樣了,你可以不必獨自經歷,因此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事。

 

後記

我們通常認為,只要現在全力以赴達到目標,往後就可以輕鬆過日子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會面臨衰退,而過去帶來的成功及榮耀,在未來將不再有效。與其避免衰退,我們有能力超越衰退,方法就是找到新的成功

作者因為老英雄的故事而驚醒,展開研究,最後做出重大人生轉變,辭去智庫研究院院長一職,改為從事更側重晶體智力的工作。他花更多時間培養家人與朋友的關係,並強化性靈生活、擺脫執著。他認為若不以身作則,他憑什麼來教你怎麼做。

如果你正感覺中年危機或考慮轉換職業跑道,這本書很適合你來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