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電影文化的實力 - 生活隨筆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改變了世界的娛樂模式,「它」跟藝文息息相關,這百多年來,帶來多少歡樂,又讓多少人在暗黑的電影院內哭得像狗?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不一定有個人日記,每個人不一定有個人相簿,然而每個人卻一定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不論達官貴人,販夫走卒,總有個人的「電影體驗」。


人類的「實體文化」裡,所羅門的智慧概括了我們的重要感官:「耳聽、聽不飽,眼看、看不足」。在我的個人經歷裡,無論是年青人週報抑或是青年週報,不分年代,代表了那時代年青人的青春,我從報刊中得知「夏濟安日記」這本書,裡頭又有民初時期西南聯大教授們的日常,不單有電影的名字,更有戀慕某些著名的女影星.......


印刷機的墨漿把文字和影像投印在「報紙」上,又有某些彩色的或單色海報,曾幾何時釘在某些顯眼的角落,每個見到的人都會懷著不同的感受,甚至不同的幻想.......





電影裡當然有文學,大仲馬、小仲馬、雨果、莎士比亞盡在其中,電影裡也有音樂,巴哈、華格納、貝多芬,攜手演奏。至於棋藝,三千年前的埃及雙陸棋亦可以昨日重現........


當然,電影本身亦有人物的品牌魅力,誰未聽過「范倫鐵諾」?


「詹姆斯·狄恩」英年早逝,只有三部電影,卻名垂千古,「伊莉莎白·泰勒」與古埃及艷后,同爭日月........





我們只是記起那些很平凡的日常,這些叫作明星的人,好像甚麼也沒有作過,只是一舉手、一投足,卻奪去了我的平淡,讓我對他們的映像悠然神往。


到了今天,雖然全新的一代表示不認識著名的中華民國女星「林青霞」,但是,這些人對「范倫鐵諾」這個名字卻不會陌生,為何?這就是電影文化的實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