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追劇學法律 - 完美照護I CARE A LOT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出生率低,單身獨居老人越來越多,看來確實是詐騙集團的主要目標之一。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法律面上除了監護,可以利用信託制度保護自己,還有最古老原始,親友鄰里間的”守望相助”。

監護人

先說明一下,民法有規定,如果有喪失行為能力,無法自主意思表示的情形,可以聲請法院,從應受監護人的親屬或是社會機構指定監護人,稱為法定監護人,監督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和利益。如果發現法定監護人有違背職務的情形,利害關係人可以向法院聲請解任。劇中女主就是職業法定監護人。但是在台灣,必須是合法的社福機構才可以擔任非親屬的法定監護人。劇中美國法院的程序草率的驚人,法院連當事人也不看不問,憑著醫生的片面之詞就下了裁定。原意應該是要迅速的保障被監護人,反倒被有心人利用。相較於台灣,法院指定監護人的程序通常要半年,謹慎但可能無法即時解決問題。一位朋友的先生突然成為植物人,妻子完成法定監護作業約半年,這半年間無法動用先生名下的財產,還好家境可以支應半年來的醫藥費。制度要靠人的遵循,難有完美。

隨著失智人口與獨老的增加,台灣法律增加了「意定監護」制度。在本人意識清楚身心健全的狀態下,預先選定自己信任的人擔任監護人,一旦自己發生需要被監護的情況,這位意定監護人就上任,不需要再經過向法院聲請指定漫長的程序。意定監護人不限於自己親屬,沒血緣關係的朋友也可以。

監護人上任後需要會同他人將被監護人財產清點造冊,不可以以被監護人財產進行投資行為,重要的處分行為須經法院同意,法律有配套規定,基本上是交由法院監督。電影中邪惡監護人任意處分被監護人財產,進入被監護人家亂翻亂拿的情節,應該是誇大了。

信託

萬一自己失智或發生意外,要怎樣動用自己帳戶內的錢繳納醫療費或安養費呢?除了意定監護由監護人處理外,還可以考慮安養信託。將自己財產信託與信託業者,約定一旦發生某些情況,可以由信託財產支出費用,照顧自己。目前信託業者受金管會高度監管的機構,應較可不用擔心倒閉或是被盜用的情形。而且財產交付信託後,表面上本人名下財產減少,本人原則上無法介入,可以降低被詐騙或被不肖子孫挪用等情形。

守望相助、廣交朋友

劇中監護人盯上黑幫老大的媽媽,先觀察老人的日常生活,確認她有錢沒有子女沒有密友後,開始她的計畫。還好黑幫老大定期會來探視母親,才發現母親被監護送入安養機構的情況。老了的我們還是要保持幾位往來朋友啊,時不時走動互相關照,而且要避免太過一成不變的生活,不要讓詐騙份子可預期可規劃,讓自己成為肥羊。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電影中的問題早晚會在台灣出現,甚至還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新型態犯罪,要與犯罪集團鬥智鬥勇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