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的最新力作---Inside out 2,Inside out 1的時候似乎我才剛升上大學,跟第二集主角的轉換有點相同,萊莉剛從國小要準備升上中學的階段,當時的我收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其實感觸沒那麼豐富,上周去看inside out 2,發現成長階段的我對於身心靈健康、情緒表達、身心問題等議題非常有興趣,這次看了腦筋急轉彎還一度很想哭,尤其是萊莉腦中的所有情緒在對話的時候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JOY(樂樂)在途中和其他情緒說”Of course I’m delusional. Do you know how hard it is to stay positive all the time when all you folks do is complain, complain, complain?”
看到這邊瞬間哽咽了起來,快樂並沒有那麼簡單,保持正向也很困難,尤其是經過青春期後所有的anxiety(阿焦)、Envy(羨慕)、embarrassment(尷尬)、Eunni (躺平)出現,小時候老師上課只有教”喜怒哀樂”,其實表達情緒的形容詞有幾百種,世界上不可能只有喜怒哀樂這四種
整部電影我覺得幾乎圍繞在快樂和焦慮的情緒中,其他情緒角色在其中當作點綴,襯托出情緒的一環,就像是最後面envy說”Anxiety, you put too much pressure on her”,焦慮是讓我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幻想的產物,因為第一天升國中、高中、大學而焦慮,因為換了新工作、新同事而焦慮,有助於讓我們”提前準備”但過度焦慮就會產生生理反應…日常生活中的我們是否常常這樣
這邊突然想到一個網路上任何影評都沒有提到的一點,萊莉的父親是怒怒掌管情緒大腦;母親則是憂憂掌管情緒大腦,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卻是以樂樂掌管情緒大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對於孩子,父親經常扮演較為兇悍的角色,但其實都是出自於保護的心態,為了孩子的安全、身體健康、學業成績等等,而母親優柔寡斷中其實是高敏感的母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長大,但同時卻害怕她無法成熟獨立,要面臨外在的工作同時對家庭上也有社會壓力,內心承受不小的壓力,但其實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不斷給予愛和支持,讓他有個快樂的開關,雖然面臨很多外在的種種壓力,但內心深處知道家是讓她快樂的地方。
其實所有情緒都是同一個人;但同時又是幾百種不同的情緒,樂樂和焦慮同時存在,羨慕和躺平同時存在,影片中最後JOY講到一段話是我這一二年很常聽到的,尤其是去參與TFT計畫甄選時很常聽到的,也想在這邊傳遞給看到這篇文章的人: We love our girl, every messy beautiful part of her,我們愛你(妳),不管你是用什麼樣的形式出現,你就是你生命中、平行宇宙中最閃耀最獨一無二的個體,也就是說要去接受焦慮的你,高敏感的人,唯有接受並時常轉念跳脫不同的視野,給自己多點”spare time”你會對自己更好,更接受那個不完美的你
快樂不必長久,焦慮出現的時候伴隨著憂傷和恐懼,接著面對現實層面時可能尷尬出現了,接著過幾天可能你就想要躺平,接著憤怒著想要一吐怨氣。不知道你們會不會這樣,在學生階段時,只要老師或是長輩對你糾正時就會難過,低落、焦慮沮喪覺得自己做不好;以前高中打棒球或是大學練壘球時,我只要做不好並且失誤,或是被學長罵的時候,其實內心是更緊張的,接著出現焦慮沮喪覺得自己很差勁(但打球的部分我現在調適很好,尤其是跟熟悉的中農屏科夥伴一起練,不太會這樣想);延伸到職場也是,每一份工作只要面臨這些困難,做不好或是不會做的事情,甚至是犯錯誤,同樣的難過、緊張、沮喪覺得丟臉的情緒就會跑出來,這個課題我現在還在努力中,只想要告訴自己: it’s okay, you don’t need to be perfect, although you are not good enough for yourself or can’t do things well, you still a best person in your universe, Let people criticize, your existence is unique and priceless, the world is huge, there is impossible only have one way to live, calm down, anxiety…
不瞞各位,我是一個情緒非常多很容易緊張焦慮的人,從工作上到交友上都是,有時候甚至是靠演戲演得很好,但今年確實是我狀況很不好的一年,從去年陸陸續續就有感覺,也覺得我內心有點生病了,有去看醫生,但現在就還是在調適中,基本上靠著有一份工作讓自己比較有事情做,但是全新的工作內容中還是會讓自己充滿焦慮不安,害怕犯錯,有人曾經說過: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人卻用一生治癒童年。
27歲的年紀卡在不上不下的歲數,還沒搞懂20幾歲的課題就在要30前先提前面臨中壯年的危機課題,除了工作的難題中,我嘗試不讓自己想太多,也無意要去追求多高多龐大的事業,因為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還是有壓力跟可以進步的地方,我不需要去獲得更高的東西,也不用去討好任何人,在我舒服的對話中的人身上學到的東西已經很多很多,甚至是書本中所得到的能量已經很多很多..我只想告訴自己,任何面向的你,擁有你個人的特質也能好好活著,對自己善良也對他人友善,心存善念,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