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輪迴中解脫
不少人們追求的是解讀是
「可以不再投胎成人」、「為了可以不再當人」......
當人很苦,但是「靈魂投入人類這件事,本質上一直是自願的」
(這也是,我從去年開始能感應後的理解)
其實是自願來當人的 、但因感受到苦又為了不想當......
這樣,不是與初衷違背了嗎...?
佛陀,聽說生命時間到了,還不想走
甚至想去跟延長壽命?
為什麼?當「人」不是很苦嗎?
反思,個體來世的目的真的是來受苦嗎?
真的只是單方面由,天來定你,投胎的嗎?
苦只能是苦嗎?什麼只能是什麼,他是不是也是個框架?
如果說「萬物平等」,就連所謂的苦,都是跟其他狀態一樣平等
那他始終是一種「狀態」,不是全部
/
首先,需認知到
:人生看似被單向制定,實際是自我跟宇宙的共譜(自願的體驗)
甚至,課題的本質也是自身潛意識設計的。
只是出生那刻,是記憶歸零的(為了讓你來體驗探索)
因果業力只是一部分、過程使然
「因」也包括:你的最初的願,這個因
投入之後,現在你是用「意識」生活
不容易發現其實最初你的潛意識,是有「願力」在身....
你跟宇宙,曾許願過
你跟大自然,有著約定
只是由於,為了要實現這個願力
為了成就自身來世的價值、成就什麼樣的愛與樂、成就與誰的牽絆等.....
過程也,相對的,同時要面對很多苦難般的挑戰
但即使苦,如果一切都只是願力的一環,你的靈體也甘願而值得、充滿價值感吧
因此,輪迴...不是只有人體物質的
而是精神層面...
畢竟佛教,不是始終説著“解脫(精神超脫)”嗎?
/
在人世當中,超脫輪迴 、達到解脫
即使身心受到什麼痛苦
:
1、能夠跟自己的各種狀態「共存」
2、能夠了解「能為而為是福德」
3、能夠「在有限生命時間中,追求無限 」
是想實現什麼樣的自己呢?理想的狀態嗎?能為這個生命世界做到什麼?
留下的痕跡/貢獻是?如何不後悔?
4、能夠「用心體會每個當下。」
即「觀自在」的狀態
同時,能是玩家+旁觀者
同時,能靜觀其變
5、能夠覺得「如果那些是(我的)願力的一部分,甘之如飴。」
精神解脫、超脫法......
一直是基於:慈悲+願力(你心中的大願大愛)
為了達成願,過程也同時要承受什麼
但,當願力大於一切時,心量愈大,就不感到如何害怕了
(因為「甘願」 、因為願力、因為愛心愈大,所以恐懼愈小;
因為願力大,所以對苦感得以縮小之,甚至能甘之如飴,將苦化為了甜蜜的負荷。
當想到此重點時, 苦不只是苦的框架)
*關於:「慈悲+願力」(你心中的大願大愛)
知萬物一體,是慈悲(善解)
知願力而為,是智慧(綜觀.選擇)
相輔相成
願力,始終是來成就自己、以讓自己樂的
所以所謂的”離苦得樂”,其實是一直是存在的
只是,要找到屬於你的自在點
(那,怎麼找到願?怎麼找到自在的點?
在你的生活當中,去經歷,也就是活下去。
去感受,他就潛藏在日常生活風景的訊息當中。)
記得 …在人生這場過程 、風景當中,你是「旅行者」
「生命自然會有出口」
請,相信時序。
請相信:時序的推進,充滿無限的善意。
你還有一生的時間去摸索,在這有限的人生中,創造你的無限(你能超越、突破)。
/
你其實一直擁有突破點 / 自在點
只是有時有風景要給你看 、也可能比較慢
請相信總有”自在點”
請相信總有存在”突破點”等待你發現
當一個人突破框架 、超脫的時候
將認知到
「苦不是只視為苦
修行不是只視為修行」
是啊,佛陀甚至想延長生命,繼續渡眾生
不是留戀?這不是執著嗎?不是執念造就?
普遍認知「執著,是苦的」
但其實
就連「執著」這個詞也是框架
執著有分: 讓你苦的 、讓你樂的
文字本為中性,只是現衍生成貶義詞在用
佛陀說的那種「斷執著」
是讓你「因煩惱而痛苦的執著」
這種執著是苦的。他不想讓你痛苦
那,什麼是為了樂而來的 執著/執念?
也就是......「願力。」
因為真的要追溯起來
我們一直都是帶著〝名為願力的執著〞而來
我們因為有想見的人事物 (再續前緣)、想實現的願望...
所以才投胎來世
差別只是,大家的願不一
(有道是:「法力不及業力,業力不及願力」
一個人的願,究竟能有多大?)
/
輪迴的超脫:
其實重點不是在人道不人道,而是精神超脫,愛每一個「當下」
愛,每一個狀態的你的存在
佛陀,超脫了
是因為他發現了,極樂世界,即在於每個存在的當下。
得以「以假(軀體、眼前一切所見)修真(靈性)」
重點,是在體會「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