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植物在有氮肥時根瘤數目就會下降?

有些植物(如豆科)會與土壤中的細菌(如根瘤菌)形成根瘤(nodule)來幫助植物獲取氮,這個現象在清朝(1873)時就被王筠發現了。後來透過許多人的研究發現,這一類的植物在土壤中氮素(如硝酸根、銨離子)不足時,會分泌類黃酮素來吸引能固氮的細菌過來形成根瘤。


雖然根瘤可以供應植物氮素,但是要形成與維持根瘤,植物也需要消耗養分。對於自營生物來說,消耗多餘的養分是絕對不可以的。因此,對於要形成多少的根瘤、要不要形成根瘤,植物是非常計較的。


過去的研究就發現,植物會調節根瘤的數目。在百脈根(Lotus japonicus)裡,當根與根瘤菌建立共生關係、形成根瘤之後,根就會分泌CLE-RS1與CLE-RS2兩個多肽並送到植物的莖與葉(shoot);在莖與葉,則有HAR1負責接收這兩個信號,然後莖與葉的細胞分泌細胞分裂素(cytokinin)來抑制更多的根瘤形成。


但是,在共生關係建立以後,如果土壤中的氮素濃度上升到足夠時,植物又會發生什麼事呢?這時候,植物的根瘤會開始衰老(變綠或變黑)。到底是什麼機制讓根瘤衰老呢?


來自澳洲的研究團隊,為了要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用LORE1反轉位子在百脈根中建立了一個突變株庫。然後,他們先讓這些植物在正常環境下長3週,再讓這些突變株在高濃度的硝酸鹽(10mM KNO3)下生長2週,找尋在這樣的狀況下,仍然有相當比例的粉紅色根瘤的植物。


正常情況下,因為高濃度硝酸鹽會抑制根瘤的固氮功能,導致根瘤變綠、變黑,而不是粉紅色。所以,只要根瘤仍然保持粉紅色,就代表這個植物一定有什麼基因變了,使得它在不缺氮素的狀況下,還繼續養著根瘤。


結果,他們找到了一個突變株,這個突變株被他們命名為FUN(fixation under nitrate,在硝酸根下仍固氮)。分析之後發現,FUN是一個bZIP型轉錄因子,它有一個DNA結合域與一個感應域,且這個基因在根瘤中表現量很高。


由於它的DNA結合域具有白胺酸拉鍊(Leucine zipper),通常這樣的結構可能會跟金屬離子結合,所以研究團隊就用一些金屬離子來測試。結果他們發現FUN會與鋅(Zn2+)與錳(Mn2+)結合,但對鋅的親和力比較高。


進一步的測試發現,當鋅離子濃度高時,FUN會形成不具活性的纖維結構;等到鋅離子濃度降低,FUN蛋白又會恢復活性。


恢復活性的FUN蛋白的功能是什麼呢?研究團隊發現,FUN蛋白會促進根瘤衰老的相關基因(如NAC094HO1等)開始表現,而這些基因就會促進根瘤衰老,讓植物自己的固氮作用下降。


但是研究團隊要找的是在高濃度硝酸鹽下還能養著根瘤的植物,FUN蛋白的功能好像無關啊?研究團隊發現,當土壤中硝酸鹽濃度增加時,根瘤中的鋅離子濃度會下降。鋅離子濃度下降就會讓FUN蛋白活化,然後就會啟動根瘤衰老。


所以,透過間接偵測硝酸鹽的濃度,植物可以決定要不要啟動根瘤的衰老。但是,為什麼硝酸鹽濃度上升,根瘤中的鋅離子濃度就會下降呢?這部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參考文獻:


Lin, J., Bjørk, P.K., Kolte, M.V. et al. Zinc mediates control of nitrogen fixation via transcription factor filamentation.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607-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