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和尚佛學講座--修行禪定的理論與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8 分鐘

心定和尚佛學講座--修行禪定的理論與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nN4hFWX8A&t=2152s

影片的逐字稿,如有疑問請以影片心定法師的開示為主


國際佛光會、泰國曼谷協會、劉涼慶會長、余劉素卿督導長、王木嬌督導,各位督導各位分會的會長們,還有所有全世界的佛光人們大家吉祥、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在空中跟大家結個法緣,今天我所要講的,題目跟大家結緣的就是 修行禪定的理論與方法,修行禪定是做好情緒管理的不二法門,是當今這個時代啊每一個人都應該修的,因為這個時代各行各業競爭力很強,

01:16

所以很多人都有壓力,個性內向的容易得到憂鬱症,會變成了躁鬱症,個性外向的容易生氣暴怒,這些都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與睡眠的品質,我執越強呢,情緒越容易的變化,自我要求的、理想目標太高 ,就容易產生壓力,自我意識太強,所以凡事呢,不如意我,不如我意的,心情就不愉快,在這個世間呢,說要事事如意是真不容易,更別說萬事如意了,所以很多人呢常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或者愁眉苦臉、

02:20

坐立不安,佛法有一句話是馬上見效的,就是隨緣自在,所謂隨緣,就是隨順因緣,有也好,沒有也無所謂,大也好,小也沒關係,多也好,少也可以,來者歡迎,去則不留,因緣如何呢?就隨順了它,不計較、不比較,就可以身心自在了,但這個事呢,知易行難,因為這是一種人生觀,要長期培養的觀念,開始的時候呢要先理解世間萬法,都是因緣生因緣滅,有如是因就會有如是果,

03:25

確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成為人生觀,就會在日常生活上行住坐臥、言行舉止留意,盡量避免去讓別人,具有控制情緒的功能,而這是從理解到正思惟,長期保持這種正面所養成的正見,過程中還是要修行禪定來幫助保持正面的,我現在舉幾個故事的例子,說明情緒容易起變化,知道了哪裡控制,有一位老張 他有一個晚上呢睡不著,翻來覆去的,

04:29

太太就問他「怎麼不睡覺啊」?老張就跟太太說呢「睡不著啊」,太太說「為什麼」,「因為我欠對面的老李呀,3000塊錢,他要我明天一定要還給他,我沒有錢啊」,大大說「哦!這樣啊」,所以就下了個床鋪到了窗戶,把窗戶打開大聲的 對著對面的老李,「老李呀! 我老公明天沒錢還你呀」,這樣子窗戶關起來,上了床鋪說「您現在安心睡覺,現在苦惱的是老李了」,這個事情就是說我們

05:33

欠人家的錢,或是哪一些事情還沒有完成,這就會罣礙,他們說心有罣礙,就難以入眠、難以入睡呀,星雲大師常常說不要把煩惱帶到床鋪上,但真的是不容易呀,另外再說呢,師姑觀音的故事,說明呢我們明知道,不能做或者不能說,但是境界現前呢,真的是很難控制的,曾經有一個廟啊供奉觀世音菩薩是非常靈感的,有求必應。那麼,觀世音菩薩在上面,

06:38

就是很慈祥,信徒呢,來求發財就發財,求子孫就得子孫,求升官就升官,真的是有求必應,所以香火鼎盛,那每天來的人很多啊,在寺廟裡頭服務的一位師姑就心裡想,觀世音菩薩站在上面,整天了都沒有休息太辛苦了,我來替祂 站了一下下,所以也就上去,向觀世音菩薩頂禮一拜以後啊,合掌說觀世音菩薩,你一直站在上面很辛苦,你可以下來,

07:42

讓我替你站一陣子好嗎?觀世音菩薩說「你不能夠站上來」,師姑說「為什麼?」 菩薩說「因為你很好講話呀!站在這裡如果開口講話會嚇死人的」師姑說「菩薩,如果我一旦站上去,我就絕對不說話了,請你慈悲吧!」,菩薩就說 「好啊! 你既然那麼樣的誠心,就讓你站,記得不可以說話哦!」觀世音菩薩腳踏蓮花步下來,把這個白衣啊脫下來,師姑呢把這修道服也脫下來,兩個就

08:44

換了衣服以後,那個觀音菩薩穿著修道服,就在那個服務台那邊,而師姑觀音 就爬上去,那個蓮台座上了站起來,手比著這樣子呢,心裡想:不可以說話不可以說話哦,過了一陣子來了一個胖子,這個胖子很有錢,但是錢多呢不閒啊 所以進來呢,頂禮了菩薩以後「菩薩阿,慈悲阿請你加被,那我賺更多的錢吧!讓我過得更加的快樂吧,菩薩阿,慈悲阿,就拜下去,

09:47

因為太胖了他口袋的皮夾子出來了,他也沒有發覺,拜了以後就掉頭,就要出去了,師姑觀音看到他皮夾子掉在地上,就想「欸!」,但是就不能說,不能說話。好,然後呢進來的就是一個乞丐,這乞丐實在是很可憐的,穿的邋里邋遢的,一面走著,一面呢觀音菩薩大慈大悲阿,救苦救難啊讓我發個財吧!所以到了中間以後就頂禮下去,在那邊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阿,眼睛看到地上有個皮夾子,

10:53

拿到皮夾子打開「哇!」整疊是鈔票啊,很開心啊!很高興啊!捧著這個皮夾子:哎呀觀世音,菩薩呀,真是靈感呀!大慈大悲呀!讓我發個財了,感恩啊!觀音菩薩呀,就拜了以後就站起來,這個師姑觀音,就要說:那個錢不是...但是不能說話、不能說話,這個乞丐呢高興的搖頭擺尾的出去了,那麼接著是一個年輕人,他本來是要去搭船,還剩下一些些時間呢,現在進來拜個觀世音菩薩 祈求菩薩加持讓他這次出海了一帆風順,所以這個就是

11:56

也這樣子在中間呢,合掌「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啊,加持保佑我這次出海一帆風順呢」拜下去,大概這個皮夾丟的那個胖子,這個時候就走進來了,看到年輕人拜在地上,一手抓著他的手臂,「錢包呢?還給我」,年輕人呢抬頭一看「什麼事啊?」 錢還給我!什麼錢還給你?我剛才在這裡拜佛,錢包掉在這裡,一定是你撿到的,那個年輕人呢一聽,這莫名其妙!我才剛剛拜,觀世音菩薩拜下去,我哪裡有撿到你的錢啊?那麼這個時候呢,

13:01

這個師姑觀音已經沒辦法控制了,就「欸欸欸!買個皮夾子不是年輕人撿的,是前面那個乞丐撿去的」,哦~這樣子觀世音菩薩這麼指點,年輕人把手一甩,就急急忙忙跑出去,去搭船了,這個胖子一聽菩薩這麼指點也,無可奈何,就趕快出去,看看能不能夠找到那個乞丐呀,這樣子都走了,這個真觀音就走過來,對著師姑觀音說「你下來你沒有資格站在哪裡,跟你說你很愛講話,你偏偏就是講話了」,這個師姑觀音說「菩薩

14:07

我呢...啊...這個真實的說,誰撿到皮夾子我老實說,解救這個年輕人,幫忙那個年輕人呢,這有什麼不對呢?」 觀音菩薩就說「我就是知道你很愛說話,今天那個胖子,他是有錢人,他拿那麼多錢去吃喝嫖賭,錢丟了對他是一件好事啊! 再說你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一個窮乞丐,難得有一次撿到錢,你都不放過他,偏偏要跟胖子說乞丐撿去的,你真的沒有慈悲心啊!更嚴重的是說呢,那個年輕人,

15:10

他今天要搭的船,在半路會沉下去呀,我用神通威力加持,讓他進來呢,拜個佛阿,讓他趕不上這個船班,免得呢這死在海中阿!你看看你這樣子好說話,害死一個年輕人啊!」這種事情呢我要請問我們大家,如果換上你是那個師姑觀音,這種情況你會不會說話呢?所以呢我們的情緒,心中明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境界現前控制不了,就做了,哪些話不該講,但是境界現前呢,真的是控制不了,

16:14

那就說了,所以常常就因為這樣子,情緒難以控制,常常會侵犯到別人,傷害到別人,那我們現在來說,為什麼要修行禪定?第一是對治貪欲心,對治欲樂 慾望阿,人類幾乎呢都在急急忙忙的,追求欲樂,色啊、聲阿、香啊、味啊、觸阿,男女的欲樂啊、名牌阿、名車啊、豪宅啊、美女呀、吃喝嫖賭啊、財富、權力地位,都不斷地追求,慾望無窮,既有的不滿足,追求得到的

17:16

緊緊保護深怕失去,失去的又苦惱無邊。股票跌到谷底,有的就跳樓自殺,失去權力、失去感情,不是殺人,就是自殺,世間很多不幸的事件,恐怖的事件,不都是慾望無窮衍生的嗎?所以欲樂阿,貪欲阿要對治,那方法呢,就是要修行禪定,要控制好心念,才能夠克制言語身體的行為。那麼第二呢就是要對治心散亂,由於這個慾望無窮,所以就會胡思亂想,

18:22

那麼做事呢就心不在焉,效果就不好,拿了這個、忘了那個,眼鏡呢掛在了這個額頭上,一直在找眼鏡。那毛巾掛在脖子上,還到處找毛巾。我在1965年還在當兵的時候啊,我們有一個劉伯文老連長,他有一次帶了臉盆到外面,當時因為是很荒涼的,我們駐紮的地方也沒有洗澡間,是露天的,挖地下水的,他呢

19:25

走了,一下又回過來,對著傳令兵張清水說「張清水,你有沒有看到我的毛巾?」 這個傳令兵就說:「報告連長,你的毛巾掛在脖子上」,我們那個老連長 呵呵呵~我真迷糊啊!所以有時候,我們心散亂,東西擺在哪裡呢?就還在那裡找,那麼呢有些人呢開的冰箱,就忘記剛才想要拿什麼東西。有些人重要的證件,藏在自己認為是最安全的地方,過了幾天啊找得滿頭大汗,健忘是心散亂引起,事情做了一半,

20:31

但又覺得另外一件比較重要,結果一事無成,心散亂實在是很苦惱的一件事情,所以必須要修禪定。那下面要跟大家說的,修行禪定應該有的態度,第一 就是啊,要有慈悲心,修行禪定,如果修的好那可以有神通的,不是有神通,可以再繼續修神通,所以我們要知道修行禪定,是先要有一個慈悲心,就是如果呢自己修行禪定更好,口才更好、佛法更理解或者甚有了小神通等等,

21:37

都是為了要幫助更多的人,而不是為了呢,紅光滿面、身體健康得長壽啊。或者修行禪定追求欲樂啊,甚至說呢如果禪定修的好了進一步修到神通呢,就可以去害人了,把自己討厭的人幹掉了。所以呢我們一個原則修行禪定,必須要心地慈悲,有慈悲心、心地柔軟,就容易入定了,容易得定了。第二要能夠呢 持戒清淨,在家人基本上就是要受持五戒,所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22:41

這五戒你能夠守好的話,就等於說不會侵犯到別人,不會傷害到別人,那麼這樣子呢,就會心安理得,心安理得這容易在修定的時候容易入定,如果心地邪惡,修禪定的時候,就容易招魔著邪,一般人就叫做走火入魔。所以如果在那麼這樣子所以我們必須呢,在修行禪定的前提,在日常生活要守法律,要守持戒律,讓自己呢能夠

23:43

沒有內窘、後悔、慚愧等那種心念,就不容易得定了。再來呢就是要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修行禪定要常常保持正念,修持禪定呢要有一個所緣境,要下手的時候,都要有一個所緣境,在傳統的中國禪堂修行禪定的時候,偶爾呢維那師父會大喊一聲,提起正念,扣住所緣,這是提醒呢,同參們不要打妄想,心要專注,專注在所緣境上,修行禪定,

24:45

都要有一個所緣境,用一般的譬喻比如說玩電動玩具呀,那麼心很專注那個電動玩具的螢幕,就是他的所緣境,如果到了珠寶店,眼睛盯著一個鑽石戒指看 目不轉睛的,這個戒指就是他心裡的所緣境,如果照顧呼吸,注意力在鼻端,在呼吸的吸進去,呼出來,很專注在鼻端跟氣息的進出啊,這就是修行禪定的所緣境,如果做不淨觀,就觀想呢身軀的浮腫等等,我們就說這是九想觀。那麼

25:47

這個身軀呢,就是這個所謂的這個所緣境,那麼在所緣境,有一些是比較抽象的,比如說做緣起觀,我空觀這對比較是一種抽象的,比較有自體,實在的。在大乘佛教,教區多半是以念佛,來修禪定,在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一位祖師 這個是第一位祖師,他所修行的這個念佛,是觀想念佛,

26:50

也是觀像念佛,不是後來唐朝盛行的持名念佛,那麼這個觀想念佛呢,他的方法上,就是第一你自己曾經見過、看到過、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那麼就這以這個作為自己的所緣境,如果端身正坐,姿勢坐好,另外再這樣子,眼睛微微的閉著,有些人習慣就是全閉,但是呢微微的閉著的時候,可能所緣境呢會比較清楚一點,那麼這樣子當作自己的所緣境,心呢要局部的來作觀想,

27:54

因為你一次頭沒有辦法把佛的全身,想得很清楚,也扣不住整個佛的全身,所以局部的,這是像先一個眼睛,紺目澄清四大海,再觀想一個眼睛,熟悉了固定了,再增加一個眼睛,這樣子呢在一段時間熟悉的、固定的,再加上面眉毛,再來是鼻子、嘴唇,再來是耳朵等等,我個人的看法,應該是先觀一個原想的,因為佛面猶如淨滿月呀,像一個月亮這樣子一個圓圈,那如果這樣子的話呢,

28:59

就慢慢觀想使這個圓圈、定位,不會呢這個左右搖晃,不會上下搖晃,大小都能夠固定了,這樣子差不多有了定力,就來觀想呢眼睛啊、眉毛啊、鼻子、嘴唇啊、耳朵等等,這個觀想呢,這個阿彌陀佛的身相,就是還有一些方便呢,念佛啊,最重要的就是要將你的所緣境的那尊佛,當作是活的,是真正的佛,會說話的佛,那你這樣子觀想呢,成就以後啊,

30:05

這尊佛在你的心中,很明顯、很清晰,他是真的佛,所以他會加持你為你灌頂,甚至為你開示佛法,所以作為念佛的呀,修持淨土法門,最好還是以這個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才能夠真正的達到一心不亂,因為呢佛身在你心中現前 很明顯很清晰,這都是已經入定的階段了,只是要特別注意的,底下呢再跟大家講,以慈悲心為所緣的修行方法,

31:11

這個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那麼因此呢,在修行禪定裡頭,有用慈悲心來對治瞋恨心,

32:18

在佛陀的教法裡頭有四無量心,就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慈是別人歡喜的,像媽媽買糖果、買玩具給小孩,小孩很歡喜、很快樂,這個媽媽的愛心,有慈愛。悲是要拔除人家的痛苦,看到人生病了很痛苦,趕快呢去替他找醫生,替他找好的藥,希望他趕快,這個病痛消除,或是窮人已經沒飯吃了,你就想盡辦法,找吃的東西給他,使他離開這個痛苦,

33:24

或是有些遇到恐怖的環境,很害怕,你呢就是陪著他走過一段危險的地帶,像得到了安全,這個就是一種悲心,把人家的苦惱,痛苦消除掉了。喜,這個歡喜,這個是有我們佛門裏頭很重要的,叫做隨喜功德。假如說有人得到很榮耀的事情,我們跟他鼓掌就叫隨喜,還有人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我們呢跟他讚美、跟他鼓掌,這是隨喜。甚至呢一隻小動物,他得到

34:26

很好吃的東西,吃的那很開心的樣子,我們也跟他歡喜,這是喜,有點叫作隨喜功德的那種含義。捨,就是有一點說呢,不染著、不執著,對於所親愛的人 、所厭惡的人呢,不起分別該幫忙他就幫忙他,這個有一點啊,不執著、不染著、不分別的含義,慈悲喜捨呢,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行方法。那麼在慈經,這在南傳上座部的佛教比較常用的,就是這個慈經,比較說簡單的,就是當你呢

35:30

打坐,作觀想的時候啊,你修行慈悲觀,就是要有四種對象,這四種對象,就是要愛自己、愛自己尊敬的人、愛一般的人,愛你的仇人,最厭惡的人,最討厭的人,那麼這四種對象,每一種對象呢,都要有四個願,比如說愛自己,要願自己沒有敵人,願自己沒有瞋恨心,願自己沒有衝突障礙,願自己每天都過著很滿足、很歡喜、溫馨的氛圍的生活情境,這是

36:32

要重複的,一再這麼樣的想,你這樣子想,這樣子會真的會使自己呢,慢慢心地柔軟下來,瞋恨心慢慢消除掉。那麼第二個是想你尊敬的,是爸爸媽媽或是老師,那麼其中呢這是說男生,就要觀想爸爸或是男眾老師。女生就要觀想媽媽或是女眾老師,因為這個慈悲呢也算是一種愛,這慈悲也是一種愛心,可是愛呢愛得很深,就會有一點點升起慾望,愛戀的,所以說這個慈悲觀裡頭呢,男生

37:36

就觀想的對象,是以先以男生為主。好,不管是你觀想爸爸或是男眾老師呢,一樣的要四個願,願他沒有敵人、願他沒有瞋恨心、願他沒有衝突障礙、願他每天都過著滿足,歡喜快樂的氛圍的生活,那麼這是所尊敬的人,也要將這重複的再這樣想,這樣子想。那麼第三是一般的人,是你的以前的同學,或是你的同事,或是你的左右鄰居,再選一個這樣子一樣的,有這四個願,願他沒有敵人、願他沒有瞋恨心、

38:39

願他沒有衝突障礙、願他每天都過得滿足,歡喜溫馨的那種氛圍的生活。好,這是對於一般人。那麼第四種呢,就是你的仇敵,你最討厭的人、情敵,甚至說有殺父之仇,這樣子呢一樣,你還是為了培養慈悲心,要同樣的四個願,願 他沒有敵人、願他沒有瞋恨心、願他沒有障礙衝突、願他也過得很滿足歡喜的 氛圍的那種生活,這樣子真正的你就會把這個瞋恨心呢,慢慢降伏、

39:41

慢慢消減,心性柔軟。接著呢就是慢慢增加一個人、兩個、三個、五個、十個 是你所能想的,當然最好是全世界的人,當我們的念頭,一下也無法容納全世界那麼多人,只是心裡想很多很多人,都願他們呢沒有敵人、沒有瞋恨心、沒有衝突障礙,他每天都是滿足歡喜快樂的氛圍的生活,那麼如果在寺廟,就是說你是廟裡頭的所有的長老、所有的比丘、所有的沙彌、所有的優婆塞、所有的優婆夷、所有的護法神,

40:48

每一位他們都沒有敵人、都沒有瞋恨心、都沒有障礙衝突,他們都能夠很滿足 快樂的每天的這個生活,那麼所有的慈悲喜捨要遍法界,那就是說要想不論是東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東南方世界、東北方世界、西南方世界、西北方世界、上方世界、下方世界、所有住在天空的、所有住在地面的、所有住在水中的,這些有心靈的、有心意識的,這一切的眾生,他們都沒有敵人、都沒有瞋恨心、

41:52

都沒有衝突障礙、所有的他們都能夠過得很滿足、快樂的,這個氛圍的生活,這樣子才能夠叫做慈悲喜捨遍法界。所以這種慈悲觀,確實如果覺得自己常常發脾氣,不妨每天呢早晚用幾分鐘,來這麼樣的想四種人,每種人都要有這四種願,真心的這樣子,肯定可以消減自己的這個瞋恨心的,那麼這種是所謂的慈悲觀。那麼再來呢這是很重要的,也是

42:56

修禪定的一個基礎,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教的安般念。安般念是巴利文是安那般那,安那般那,佛陀的時候呢只有教弟子們照顧入息出息,就是說沒有用算,從這個一算到十,沒有這些。佛陀呢教弟子們,就是要修行安那般那念,就是要能夠得到心很平靜、心沒有雜念,這個方法呢就是說,你一個比丘、比丘尼 或者沙彌,你們去到

44:00

聚落、城市,不管是在行進之間,早上著衣持缽,入村莊、入城市去乞食的時候,都要照顧身與心,對於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鼻子嗅的、舌頭嚐的、身體接觸的,這個都要好好的守護,不要起這個貪欲心、起這個瞋恨心、起這個染濁心,那麼這樣乞食回來,到了自己住的地方,把這個衣缽收好,手腳洗好,然後看看是在樹林下或是在空屋子

45:04

或者是在樹下、露天的,只要是不是很熱,注意自己的姿勢,要端身正坐,繫念面前,就是說我們一般就是鼻端,或是中國叫做人中,氣息吸進去呼出來,這個位置啊,在這個時候要進入修這個安般念,出入息觀的時候,你必須放下萬緣,對世間的所有的貪愛都要斷除,這個時候不要有任何的欲念,也不要有什麼生氣瞋恨、不要說想要睡覺、不要胡思亂想、不要對於佛法三寶,

46:09

還有些什麼懷疑,那麼這樣子呢,專注照顧這鼻端、人中,這個心念呢就照顧 這吸氣、照顧呼氣,這樣子一心一意的專注在這個吸氣呼氣,就知道吸氣是長,呼氣是長。知道吸氣是長,呼氣是短。知道吸氣是短,呼氣是長。知道吸氣短,呼氣短。而且呢要注意的就是說全程,全程就是從開始吸氣,一直到吸進了,吸飽了,這個過程呢要慢慢吸,這一段整個過程,

47:17

都要完全專注,要記住它那麼在呼氣的時候,吸飽了,再來就是要呼出來嘛,從要開始呼氣,那一直把氣完全呼進了,這個全程過程通通要專注,這樣子呢 目的,就是說任何的雜念、任何的妄念,對於這個時代生活的人這是很困難的,因為呢這個時代,那每天呢不是手機就是電腦,各種的聲音、各種色彩、形形色色什麼都有,因此呢如果說把這些工作放下,坐下來,專照顧呼吸,要這樣子知道呼吸是長,

48:22

吸氣是長,呼氣是長,吸氣是長,呼氣是短,吸氣是短,呼氣是長,吸氣是短,呼氣是短,要專注實在是不容易,照顧沒有吸氣呼氣兩下子,那就想到了,哎呀!冰箱裡的東西有沒有壞掉啊!哎呀!中午不曉得吃什麼東西呀!就想東想西了,那麼要注意的就說呢,你這個時候要知道,這個為了使心不散亂,你必須要把這個心再拉回來,好好在專注這個照顧著吸氣呼氣,堅持久而久之,就會慢慢習慣,慢慢習慣了,所以就會使這妄念越來越減少了。所以在

49:26

在這個呼吸,照顧呼吸,因為尤其是大乘佛教教區,幾乎沒有人來關心這個安般念,這是說一般所說的數息觀,因為現在大乘教區的最普遍的三個宗派,禪宗,禪宗再來是淨土中,再來是密宗。這個都不能夠很和諧的,這些修行的方式,幾乎都沒有用這個照顧呼吸的方法來修行、來打基礎,念佛本來是第一位祖師他是觀想念佛的、觀像念佛的,

50:31

他是有修禪定的,那麼這個禪宗的,他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他只是照顧話頭,所以這些跟照顧呼吸,完全的沒有相干。那密宗的或是修它的密法或者持咒,或是這個火供或是這個儀式等等,那幾乎很少做這個照顧呼吸的,在中國呢只有這個,我所知道的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大師,有寫了這些書啊,這是照顧呼吸的,這數息觀一些方法的,

51:34

但是也是很少人去按照這個方法來去修了,那我們要知道的中國呢,有這個練氣功的,他們並不是為了心專注,心專注以後入定,然後入定以後,觀想因緣生因緣滅,這樣子能夠證悟,他不是,他是為了身體健康、紅光滿面、延長壽命,能夠長生不老、長生不死。那麼另外這個還有練太極拳的,這個練太極拳的,他們也是呢按照這個手的動作、身體的動作、腳步的動作,這樣子配合著吸氣,

52:37

呼氣,盡量能夠慢,盡量能夠慢,因為慢吸氣就長,呼氣也長,動作就很溫和的,這個也是為了身體健康。佛教的數息觀,真正是安般念是出入息觀,照顧呼吸,是為了從照顧呼息後沒有妄念,心能夠進入到這個有形有識三摩地,初禪根本定,到了無形無色視三摩地第。二禪根本定,這心念萬里晴空,沒有任何的念頭了。到了第三禪,這些到了第四禪,然後這樣以後

53:40

要繼續到修,這個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滅入定,滅盡定等等。它是要進入到這樣子,因為這個照顧呼吸,是到了深入的時候啊,可以到了呼吸停止、心臟停止,但是人並沒有死的,就是有那種體驗的人才知道的,在雜阿含經裡 確實有寫到這個問題,那麼照顧呼吸,他的層次可以說是風、喘、

54:42

、氣、息,最先呢因為我們沒有注意平時生活,呼吸有沒有什麼聲音,但是就像一般人會打鼾的,一睡下去了,一睡了睡著了,就開始打鼾為什麼呢?在睡覺眼睛沒有看,身體沒有什麼動作,鼻子的,就是全所有的力道都在鼻子了,所以吸入就特別深長、就聲音就很響亮了,那麼所以說平時我們呼息沒有感覺,當你專注照顧呼吸的時候,你就發現吸氣比平時會長,呼氣也比平時會長,這個時候呢

55:46

,吸氣會有聲音,好像有風,呼氣也這樣子,所以這個階段就叫做風,那麼第二個階段呢,因為呼吸以後呢,就像練氣功的,他已經打通任督二脈、打通奇經八脈,那麼這個氣息很微細的、很深長的,那這樣子的話呢,那麼我們練習照顧呼吸的這個,這樣子第二個階段,好像打通了,打通了這個一些脈、經絡,所以接著呼吸就要比較急促的,我們做數息觀呢他的順序剛才講到的,這個

56:50

從開始修照顧呼吸呀,那最先呢在吸氣呼氣啊,因為你專注,所以就氣就比較濃了,這個就是風,好像這個吹風一樣,原來睡覺就是剛剛說睡醒就是打鼾哪 因為全所有的,力氣都在鼻子了嘛,眼睛不看、耳朵不聽、手腳不動,那麼因為這樣子吸氣,這個我們照顧呼吸,在練氣功來說,他要引導氣息,打通任督二脈,那我們呢雖然不是做這種,為了健康身體延年益壽啊,但是

57:57

由於這樣子專注氣息呢,慢慢的也會等於說幫助健康,也會使一些呢,堵塞的一些氣脈啊通暢,這樣子體內的氣就需要更加,量加更多,所以到了第二階段喘,這個喘呢就像小孩子,哭得很傷心、哭得很難過,看到媽媽來了跟媽媽投訴委屈呀,但在講話,講得不不起來就氣喘喘的這樣子,這種這樣子就是喘,不是運動員啊,運動跑路啊這樣子喘的,不是那種,它是一頓一頓一頓一頓的,看個人體質,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子,

59:04

那所以繼續在修,在專注氣息這些現象,那逐漸消失以後,氣息順暢,而且比較更長,那麼這個時候就在氣,我們說那個精氣神這個氣啊,就比較長,但是自己還可以聽到聲音,如果在修禪定,很多同參坐在旁邊,也許旁邊的這個,隔壁這一個人呢,他可能沒有聽到,但是自己還是可以聽到。所以再繼續的練習,繼續的練習,這樣子注意,在這個丹田肚臍這個時候,氣息呢這個一直很深入很深深深,到了最後好像那個悠悠揚揚的,

1:00:10

沒有什麼樣的真正感覺到氣息的進出,很柔軟的,那麼這個時候呢,就叫做息。我們說利息那個息,也就是出入息觀的息,這個時候呢,就因為一來心專注,沒有妄念、雜念,二來氣息已經調得很好,所以從心理,生理逐漸轉換,身體就感覺到很輕鬆,就是很舒服的感覺了,這個就是到這個氣息,照顧呼吸道的某個階段,那麼依佛陀教的安般念、安那般那,

1:01:12

這出入習觀到更深的時候呢,他呼吸停止、他心臟停止,在這個雜阿含經,五百六十幾裡面有寫到,什麼樣子開始停,最先什麼停,然後再說什麼停止,這樣子都有詳細的說明啊,大家有心的話,去找一些經典來看看,那麼好這就是照顧呼吸呀。他的順序照顧呼吸,一來可以使心平靜沒有妄念,二來呢其實他 也跟練氣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也可以使身體更加的健康。好,這本來

1:02:15

還要跟大家講這個不淨觀,還有一些緣起觀,這些,特別是源起觀比較抽象的,那麼對於不淨觀對於,出家眾是很重要的,對於一般在家人呢,他只要是守持五戒,不邪淫戒就可以了。所以這方面呢如果說,個人自己修這樣子以後,對於或者妻子、或是丈夫,對這方面有一些反感,但是也簡單的跟大家講,就是不淨觀有分兩種,一種就是對於,還有心意識佛的人的這個不淨觀,是要看我們的身體,從頭頂到腳底,

1:03:21

這個整個皮膚、鼻孔眼睛嘴巴,到身體裡面的五臟六腑、各種這個器官、腸胃等等,還有這個膀胱啊、小便、大便啊,有時候就流汗阿,有時候是感冒這個擤鼻涕啦、流口水啦,所以說仔細觀察就是,只是細細的一個皮呀,但是在裡面都是血,都是髒的、都不淨的,排出來的、流出來的都是不淨的,這個是在有心意識的部分的這個不淨觀,在經典裏頭說身體有36種,這個這些種種的器官這些,

1:04:27

那沒有生命的,就是神死了,那就是九想觀,就是想身體呢,這個一旦呼吸停止、心臟停止,那麼就血液停止的話呢,很快就瘀血了,很快就這個皮膚都冰涼啊,那麼很快的他就慢慢會浮腫了,浮腫呢,最先是出一些汗珠,慢慢的就會流血水,皮破血流這樣出來,就一步一步,這個一個,一個階段,這方面呢, 就是要讓我們對治,這個對男女情慾比較困擾,比較難以克服控制的,

1:05:31

這方面的煩惱的,特別要用這個不淨觀來修持,那因為佛陀要求出家眾的弟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斷這個愛欲、斷這個情欲、斷這個貪欲,其中呢男女的性慾是一定要斷除的,但是這也是最困難修行的,但是出家眾如果真正能夠斷盡了,就不再投胎轉世了,這個是要斷生死呢,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門,所以出家眾,能夠找時間做不淨觀,這是很必要的,那麼接著我想呢我們修行禪定,應該有一些常識要知道的,比較有次第的,

1:06:35

這個就叫做九住心。九住心就是從剛剛開始,自己想要修禪定,修禪定我有說要一個所緣境,不管你是照顧呼吸,或者觀想佛像,或是不淨觀這些呢,總是一個所緣境開始,那這樣子呢這原本都心是向外的,我們每天日常生活眼睛看、耳朵聽、鼻子嗅、嘴巴舌頭嚐、身體接觸、心意想過去、想未來,對於現在這個染濁等等,所以我們心受外境的影響,就會引起種種的妄念,那這樣子呢,

1:07:39

我們可以說一心向外的,一心向外而且呢,外面的情況怎麼樣子,就會引起你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有這樣情況?為什麼?所以呢好的歡喜,不好的或是生氣等等,這叫做心隨境轉,心隨境轉。那我們沒有修禪定,那你修禪定開始的時候,就把這個向外的心拉回來,當然我們修禪定的時候,必須的要盤起腿來、端身正坐,所以其實外境的也比較少干擾了,雖然如此當你說要專注,我要照顧好呼吸,可是沒有一分鐘、兩分鐘,心又是想到別的,

1:08:45

看到過什麼,聽到過什麼,吃到過什麼,心裡就起這個想法,那麼這個第一個階段你發心,要修禪定的這個階段要把心,攝住向內,所以這個叫做「內住」,那這個叫做「內住」,那麼我們這樣子,這個心修禪定,沒有幾分鐘又想到,別的事情的時候,欸!我現在是修禪定,所以不能夠再想,要把心拉回來,沒有多久又妄想,再把它拉回來,所以呢到了這個訓練這個時候第二個階段,就叫做「續住」,「續住」就總要一段時間,總要一段時間,那麼慢慢就是這種比較適應了,原本都是一直向外發展,看外境,現在向內了,

1:09:51

比較慢慢適應下來,所以心就比較容易安住,只要一起妄念,很快就會回到這個所緣境來,這個叫安住(第三階段),安住。那麼到了第四個階段,就是你的心意啊,可以說你沒有做工作,你沒有跟人家談話,你沒有做這個計劃這些呢,到了這個階段要工作放下,你就很容易不管行住坐臥,就會把心拉到這個所緣境來,不管你坐公共汽車、坐捷運的,你一坐下來,你有看書那就這樣子,馬上進入這個專注的這個階段,所以這個就是說心,已經跟所緣境呢,能夠在一起了,

1:10:56

這叫做「近住」。所以說內住、續住、安住、近住,這個四個階段,都是從開始修禪定,一直到你的心,跟所緣境能夠變成打成一片的時候,在一起的時候這個階段。到了第五個階段就是開始,要可以降伏煩惱的,我們修禪定,除了是心,不要有那麼多妄念之外,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語言,我們內心受外境的影響,這些也會慢慢的,慢慢的減輕、慢慢的淡泊起來,所以第五個這個,這個階段就叫做「調順」,調順我們一向呢,

1:11:59

心啊眼睛看、耳朵聽、鼻子嗅、合心意的,很喜歡的,很可愛的,有一種衝動性,好不好像要馬上要衝過去,我看到自己最喜歡的人,最愛的人來了,跳起來啊,擁抱啊等等,或是有時候從來沒有見到,但是在那思維,在那想,還是有一點的衝動性,那現在呢因為修禪定了,所以在日常生活裡頭,眼睛看、耳朵聽、鼻子嗅,不管境界可愛不可愛、喜歡不喜歡,總之就能夠知道現在要專心修禪定,所以就不會像以往的,看到外境就有一種衝動性了,就心就比較平靜了,

1:13:04

就可以把心打住了所以就調順,調順了那麼這樣子等於說,慢慢的就順水行舟了,否則就是逆水行舟,現在到了這個地方修使心安靜、平靜,慢慢降伏外境引起的煩惱來,到第六個叫做「寂靜」,這個寂靜呢,我們跟涅槃寂靜的寂靜是 一樣翻譯成這樣的,可是它並不是涅槃寂靜,它是說明因為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些都是受到外境色聲香味觸,還有內心的欲法,這樣子引起會很多的這個雜念妄念等等,那因為到了調順可以克服,現在這個寂靜是因為我們,

1:14:11

內心薰息以前看過的、以前做過的、以前聽過的、吃過的,這些都還在內心,所以當你靜坐的時候偶爾也會,

1:14:24

想到以往得意的事情、很可愛的事情、很喜歡的事情、很喜歡的人等等,這心很自然而然的,就會打起妄念來了,那麼在這個時候呢,我們修禪定到了這個階段,就知道現在起了妄念了,不可以!我們應該呢,把心意在專注在所緣境上,所以第六這個寂靜,是能夠知道內心起妄念的時候,可以拉回來所緣境,而妄念呢,就會自然消失。那麼到了第七個階段「最極寂靜」,所謂最極寂靜,極樂的極,就是說已經到達比較深一點的一個定力了,

1:15:27

最極寂靜,最極寂靜,是剛才寂靜是說心念起來了,甚至可以說,想了幾秒鐘幾分鐘才知道,誒!回到所緣境,現在這個最極寂靜是念頭一起馬上知道,這個是善的念還是惡的念,是清淨的念還是雜染的念,是道德的念還是不道德的念,這樣子呢當下,如果可以那是屬於善的,讓它繼續發展,如果是惡的,

1:16:11

就要馬上把它斷除,所以這個修行禪定,這個階段呢大家都有知道,所以四精進,這四精進,其實是修禪定到的這個地方,精進歸精進,那如果說四精進,他是修禪定的一個進步的階段,本來我們持戒要精進、修定要精進、修智慧更要精進,可是這裡的精進呢,他是說已生善這個念頭,繼續讓它生長,未生善 那讓它生起,那麼已生的惡念讓它斷除,未生起的惡念不讓它生起,這個就是 我們必須要從

1:17:15

收攝我們的心,內住、續住、安住 近住、調順、寂靜到最極寂靜這個時候,念頭一起馬上發覺,那如果這樣子日常生活,保持著這樣的一個警覺性啊,保持著警覺性,在佛法的名稱又叫做正知。我們說學佛的要有正知正見,但是很少人注意這個正知到底是什麼?把這個正知呢,我在禪堂跟所有的同參們講解,這個正知也可以叫做高度的警覺性,是內心對於自己起心動念,當下就知道,該不該讓他繼續想,不該想了就要斷除,所以這個時候呢,如果說

1:18:18

我們要修行這個情緒管理呀,到了這個階段,就很自然而然的做很好的情緒管理,因為你跟人家談話,你跟人家接觸、接洽事情,不如你的心意的,你心裡 會不會講一些呢,讓人厭惡的話,你的表情能不能夠保持著微笑,所以這個時候呢,你的內心就明白,我這樣的手勢、這樣的動作,這樣的表情人家能接受嗎?不能接受,我們不可以這樣子,所以這個時候呢,就不容易在言語舉止表情動作方面,讓人家不舒服,也就是說不會侵犯到別人、不會傷害到別人,

1:19:22

那所表達出來的言語表情動作,都讓人家能夠接受,所以說呢到了這個階段可以算是,最好的情緒管理,所以我說做好情緒管理,修行禪定是一個不二的法門。好,麼我們這個佛陀的時代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正智,智慧的智,所以說正念,正念也可以分為四念處的正念,也可以分為說那你很專注的時候,在這個清淨的念頭,你的所緣境一定要讓你的降伏煩惱、減輕煩惱的,這個才能夠做所緣境,所以你保持這樣子,持續著這樣子,這是一個正念。那麼正知呢,就是已經

1:20:26

達到禪定有相當的定力,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穿衣、吃飯、大小便溺,都知道自己動作現在在做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不可能在表情上給人看、在言語上給人家無法接受、在動作上不會給人的難堪,而這個是確實是要做好情緒管理的階段,那這個要相當用心修行禪定,這九住心到了最極寂靜第七,那麼再來第八就是「專注」「一趣」,專注啊可以說呢,就好像有些人打電動玩具,我曾經在高鐵看到一個打電話玩具,從高雄到台北的幾乎都沒有動,真的是很專注,

1:21:30

那我們呢修行禪定的就是你心裡的所緣境,除非你是出來是上淨房啊、是去喝茶呀或是說跑香啊、走走啊、巡香啊,否則呢你就是說心一,靜坐下來馬上能夠控制在這個所緣境上了,這就是專注,專注在所緣境上。那麼到了第九個呢,可以說是「等持」,平等持續下去,這個等持呢,等,平等就是沒有妄念紛紛,也沒有說想要睡覺,想要睡覺這個昏沉,那麼這個昏沉呢,那要跟大家講解,有些人呢沒有學過禪坐,那就開始跟隨人家去修,修禪定,

1:22:37

一坐下來,馬上就頭在那裏打瞌睡了,這個不是叫昏沉,這叫疲倦、累呀。他因為平時都是想東想西做這個做那個啊,心猿意馬,一旦坐上這個靜坐的地方,心一靜下來,馬上呢,甚至在禪堂有些還打呼了、打鼾,所以這個是屬於疲倦了打瞌睡,這不叫做昏沉。昏沉是說你對所緣境,沒有辦法達到很清晰、很明顯,這個的階段。念力比較弱,不強,所以這個時候呢就必須要觀光明,觀光明想,就是積極性的了,

1:23:42

使這個心提起了念力,那麼這樣子就是沒有昏沉,沒有這個妄念,妄念紛紛,這樣子保持著平靜,而且維持下去,這個到這個階段了,生理上、心理上都會覺得很輕鬆、很愉快,所以繼續修的話呢,就會感覺到身清安、心清安,這已經即將接近到進入禪定了,所以如果繼續用功,那要靠近這個定境的時候,就是到了近分定,接近禪定的近分定或者叫未到地定,還沒到真正入定,

1:24:44

未到地定,在繼續加功用行、專注,那麼這樣的,就進入到初禪根本定,初禪根本定,那初禪根本定呢,這個還有一些妄念,粗的念頭、細的念頭還有,但是他是真的很專注了,那這個時候呢如果說,一個法師需要做法會,主法、放焰口、要唱、要手要打手印等等這些呢,因為要唱、要想,觀想六道群裡在佛面前長跪合掌,聆聽妙法禮拜,這個都是一個主法和尚,必須要用的,所以他 要登壇做主法和尚,事先都要有相當的禪定的功夫,特別是

1:25:49

放焰口,那麼就是九住心了,我們就是要修行禪定,能夠明白的話,九住心是讓我們知道我們修行,我們修行現在到了什麼階段,一來不會驕傲、不會傲慢,二來不會走火入魔,不會招魔著邪,這是很重要的,這是九住心。內住、續住、安住、近住,這四個就是使心收攝。今天呢講這個九住心對大家修行禪定是很重要的,要能夠了解。那麼我們呢特別是到了正知、正智阿,

1:26:53

這些在佛陀時代,都很要求弟子們,比如說金剛經的第四分,佛陀說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這個呢我們要知道佛陀,雖然講金剛經,菩薩道,但是在生活上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接觸到的時候,你不管是可愛不可愛、可意不可意 、可樂不可樂,總之不為他所動,所以這應無所住,就是心不為外界所動搖,心不受外境轉,這個是我們起碼很重要,也可以說是今天講修行禪定的

1:27:57

理論與方法,最重要的大家一定要修禪定,這樣子才能夠保持著不論在生活上、言語上、表情上、動作上,侵犯到別人。就好像須菩提,佛陀交代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就是布施當然出家眾是法布施,跟人家講經說法的時候,你不要看那個信徒那麼漂亮,就動了心起的,慾望的念頭,這個就是不對的。所以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信徒說法,所以呢大家修行禪定,這做事業的、做細細的計劃的、怎麼樣的賺錢的,這個也要修禪定,要避免這個癡呆症更要修禪定,很專注的,常常心專注,

1:29:07

所以呢今天跟大家講,本來還有很多有關修禪定的一些要知道的,包括說我們常常說,而這個三摩地、三解脫門、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所有三昧還有四無量心這些,對要還再細細的講,但是受於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次非常感謝泰國,國際佛光會泰國曼谷協會劉涼慶會長發起,這一次的這個佛學講座,能夠在這個虛空跟大家說一個法緣非常的高興,感謝劉會長、感謝所有的督導、還有我們的家璇秘書,感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事事如意,願這個功德迴向這個疫情能夠早日解除,

1:30:14

讓世界恢復正常運作,祝福大家!謝謝!謝謝!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 第一,每天不斷地練習,熟能生巧。 第二,臨場沈著穩定、專注,放下得失心。 第三,平時勤加練習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能用得上!
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 第一,每天不斷地練習,熟能生巧。 第二,臨場沈著穩定、專注,放下得失心。 第三,平時勤加練習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能用得上!
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