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一六O、失望性情感隔離

每當我要回娘家的當天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我一點都不喜歡跟爸媽相聚,對我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到只是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很淡,淡到我對於這樣的親情都感到納悶。

爸媽從小對我的忽視,是會讓一個小孩感到尬尷的程度。像是出遊時同學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我心裡知道沒必要,但身邊的人一一排隊,我也只好硬著頭皮,通常得到的回應是:「到了就到了啊」不等我說完,連再見也沒有,電話就被掛斷了。

記得以前無論發生什麼事,爸爸永遠不在家,媽媽總是一副跟她說這些幹嘛的冷漠。其實我很小就知道,我的家庭真的不可愛,我從來不帶同學回家裡玩,因為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我不知道朋友來家裡要怎麼招呼他們。

回家對我來說,就只是盡義務而已,所以我每次回家後,都會告訴自己,這個月我該盡的責任已經完成了。我與父母是沒有太多緣分的,現在換他們打來問我什麼時候要回去,我總會找一堆理由,甚至有時候會問:「我回去幹嘛?」

我依稀記得,我也曾期待和盼望有一對溫暖的爸媽,但從小被無視與不被在乎的感受一次次堆疊後,我已經不再將希望放在他們身上,失落太久,只能從他們跟鄰居炫耀我的成就時才有一種,啊!原來爸爸媽媽還知道我的事,但不是來稱讚我本人,只是他們在鄰里間的一個話題。

我終於長大,然後早早搬離了那個家,我一個人過日子時從來沒有想念過家,大學還是要抽宿舍,儘管都在台北市,看到同學想家躲在被子裡哭時,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我從不知道那種眼淚是什麼滋味。

怎麼會突然提到這些?因為最近他們知道孫子放暑假,他們可能期盼著我帶孩子回去,可是當我看到自己爸爸或媽媽的電話,心裡的煩躁和不耐煩又跑出來了,我也變得對他們冷漠,接起電話只想知道又怎麼了?從小我的需求從未被看見,那種近乎虐待的忽視,是一個孩子無法承受的無助。

或許他們現在想要我看到他們的需求,但真的很抱歉,我從來沒得到過的東西,我不知道該怎麼給。我對他們沒有怨恨,也不是討厭,而是無感,好像這種無感已經是一種經年累月的習慣。

還好在我成長過程中一直有很棒的老師和同學彌補了我在依附關係中的不安全感,雖然原生家庭沒能給我太多的愛,但生命就是如此簡單,在這裡失去的會在另一處補足,本來我以為我是沒有能力愛孩子的母親,卻因為我長期壓抑對親情的能量,在他的生命完完全全爆發,因為有了他延續生命的意義完全彰顯。

至於我和爸媽的關係,既然我的失望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成了一種防禦機制,我想是其來有自,我想順其自然,不要隨意破壞這種情感的隔離對自我的保護,不是傷不起,而是現階段那不是我生活的重心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