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DAY 3|高雄駁二,當生死議題相遇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我勾來高雄,跟大學長-唐道德 -阿德哥 聊聊 生死議題,今晚對話很形上學。


幾個人


走進高雄駁二典藏餐廳,仍是疫情高峰(2022年6月)的星期天,餐廳空間很大,卻只有一桌人在餐。

這時,美麗的服務生馬上走近問: 

「幾個人用餐?」

「四個人?噢!是五個人」

這次旅行時,每次被問幾人用餐時,我泰若自然地說「五人」,而其它人有時會回答:「四人」,然後驚呼著更正。不占椅(她坐輪椅),不用餐(她需要灌食),但是占空間,還是算一個人嗎?

「一個大人,一個小孩」在餐廳裡常聽到的對話。

「四個大人,一個老人」沒聽過吧?平常行動不便的老人是不出門!

但會出現在公園裡,醫院裡,養護中心  。

怎麼樣才算「一個人」呢? 有自主能力,能行動,會進食,擁有選擇能力才算是一個人

那麼史帝芬・霍金算人 嗎?他也行動不變,需要人幫忙。

或許你會抗議,那不一樣,他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

他是優秀的物理學家,他有腦袋!

那麼曾經走過跳過的一般人,只是在生命晚期沒自主能力時也算一個占位置的人嗎

連用餐人數都會衍生出哲學性的思索。

安頓坐下後,我坐位置的正前方,剛好可以完整看到一幅有意思的畫,許多瑜珈行者擺出各種姿勢在河邊思索,是恆河嗎?(備註1)

搭配今晚,應該會很 深河 (備註2)


駁二典藏餐廳 十八羅漢


▍遮蔽

所以我們我們就是不看不聽,然後把它成沒有這回事,我們遮蔽生病、性、死亡。遮蔽就成為禁忌,我們不去談他,那他真是存在,那不談的原因就是為了避諱,就是我們害怕。我們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死亡的觀點。

生命不死,你只是過渡到另外一個時空。

有天堂、有地獄、有前世今生。

當年紀愈長時,生存的焦慮愈大,好像有許多事情、感情沒法改變完成地,就冀望著下輩子。

嗯!曾有位情人深情地跟我說過:「下輩子再還感情!

我一點都不覺得浪漫,反而覺得夠了噢!

這輩子的事情或感情就在這輩子。

不用為現在做不到的事承諾,沒有誰欠誰的問題。

我曾在母女議題上糾葛著,在某次爭吵時當時很明白地跟媽媽表示

「若有下輩子,就別再見了!」

我是「 這輩子信徒」


星辰

人就是星辰的化身啊!偶爾流星掉下來

然後因此而產生的生命

然後慢慢演化到這邊

那你死的時候就是解體

就是回歸

本來就是星辰就回到星辰

我現在對死亡比較沒有那麼害怕

有些時候是

但是你說要立刻去接受這個死亡

其實比較困難的地方是因為你還有家人

可你總是會掛記著家人

會想著他們活的好不好

---阿德哥對生死的看法,用星辰來形容好浪漫


人是星辰的化身


▍意義

所以人活著好像就一定要有意義

然後受苦的時候

就會去找意義

那受苦的時候如果沒有意義

你就會活不下去了啊!

可是如果你覺得

你的受苦是有意義的時候

你又開始有力量做

人活著好像就是需要有意義

才可以支撐你的


鳥大便

生命這件事情

那就像天上飛來隻鳥,大便在你身上,那會有什麼意義

就是鳥大便掉下來的時候

有時候趕快去把衣服洗衣服

然後把衣服換掉這個才是真的

-------------------

以上阿德哥

以下是康的想法

---------------

鳥在哪裡

「我要去找鳥,鳥在哪裡?」

然後要找那隻鳥報仇!- 獵人

或許還要把鳥抓到,解剖鳥的構造形成 - 生物學家

為什麼會大便 -哲學家

為什麼會飛行到頭上 - 精神分析學家

為什麼碰到我  - 混沌學家

或許再研究群鳥習性與飛行路線 - 行為學家

鳥的族群關係 - 社會學家

鳥爸爸媽媽關係 - 家族系統治療

鳥大便跟人發生的故事 - 小說家

…..

這些研究也都很好啊!只是研究前,先換乾淨的衣服。

空中飛鳥

繼承

我特別喜歡這觀點。

從父母家族遺傳輕鬆地改成繼承祖先們的資產或負債,良好或不好的信念或教條。

繼承遺傳 輕很多。

至少可以拋棄繼承選擇權就在自己手上


用食

怎麼才算一個人,面對死亡之前,我們的目標是活好這輩子。

我們交談著,在餐廳享用麵食, 雞肉 ,沙拉,刀叉在盤子食物跟嘴邊來回移動,發出丁鈴當啷的聲音。不時拿起水杯,咕噜咕噜地大口用水。

而這時也是媽媽用餐時,Dini在一旁把調好的特製牛奶,緩緩地倒入鼻胃管中,那飲品就直接從媽媽的鼻孔穿過食道,直接到達胃,一點聲響都沒有。

不過媽媽今晚精神特好地張著眼不知道正凝視什麼


謝謝

謝謝阿德哥招待晚餐,可以好好地開放聊死亡、意義。

大概9歲開始,我就很怕死亡,很愛跟大人們詢問。大人們避而不談。想跟同齡的孩子聊,大部份被白眼。只好狂讀書,讀哲學,佛經,各種經典。想尋究人為何而來。

在同齡的少女們,在逛街玩耍時,躲在經典跟書堆裡,問著人生大哉問。(在做九型人格分析,我屬於四型藝術家型人格)

年齡漸長,實際面對生老病死,送走及陪伴好幾位家人,反而不想什麼意義了!

死亡或許是明天的事。

那麼今天要做什麼?

-------------------

備註1: 駁二典藏餐廳掛在牆上的畫,像是好多瑜珈行者在恆河上思索生命意義,在這裡聊生死剛剛好(其實是 十八羅漢(三拼畫) 郭振昌 2005年《 十八羅漢》作品。表現生命的往復循環, 探討生活的基本價值,追問人生在世的終極意義,傳達對台灣當代社會及其眾生的觀察暨詮釋。)  

備註2:「深河」是指印度的恆河,在這河畔,死者的屍體被焚燒,屍灰流入河中,死者的靈魂在來世復活;許多人在屍灰或屍體漂流的恆河中沐浴、漱口,祈求來世的幸福。日本作家 遠藤周作 小說作品。

小說中描述由幾個日本旅客參加印度之旅,體驗到這種衝擊性的光景談起。旅客目睹水中食物和穢物混在一起的污穢感及祈求來世轉世的神聖感,對集矛盾於一身的恆河,產生奇妙的吸引力。

我曾去過尼泊爾、印度也看過生死在一條河景像


印度恆河


#媽媽畢業旅行  #深河 #形上學  #生存意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