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閱讀時間 ‧ 約 35 分鐘

第二章:方便品第二

(一) 經文概要:

         世尊從三昧入定的狀態中醒轉之後,對弟子舍利弗說明諸佛智慧難解,因此過往說法時皆以方便法引領不同根性的眾生得以漸次走向成佛之道。舍利弗與在場眾多弟子不解世尊所謂方便法為何,故而提問並求世尊開示。世尊擔心妙法難以為眾生理解,原不想說,後經弟子三次啟請,並等現場五千位因緣尚且不足之人離席之後,才開始解說此經妙法。

        世尊以諸佛出現在這個世上只有一個緣由作為此法的破題,就是要引導眾生皆能成佛。為達此目的,礙於眾生根性不同,世尊這些年的說法才必須隨宜說法,漸次引導眾生得以慢慢了解。因此,佛法只有一乘,不該再因為過去的解說而將佛法分為不同的三乘等。並解釋過去諸佛以及未來諸佛同樣都是以方便法分別開示眾生。如今時機成熟,可以開示此妙法,故解釋一乘的概念以及過往方便解說的因緣,並強調此妙法之殊勝功德,得以讓所有聽聞者與誦持者得到未來成佛之無上福報。


(二) 嬰兒觀:

         1. 此品一開始就承接第一品提到世尊即將說大法的重點,世尊不但一開頭就強調佛法難解,更強調過往以方便說來引領眾生的緣由。

        2. 經文中提到佛陀三次阻止弟子請益,而弟子舍利弗仍不放棄請益三次,最後佛陀才願意開示此殊勝妙法。這部份,代表此法之難得,不可以隨便訴說。另外,也代表需要有決心之人才有此福分聽聞,與後面五千人離席一事互相呼應。若以現實社會角度來看,也彰顯教育中應有的尊師重道,在所有的求知過程中,不應該是老師強迫學生受教,相反地,應該是學生需要展現決心認真求教才是。如此接收到的知識,才有機會變成自己的智慧。

        3. 過去諸佛以及未來諸佛之所以能夠成佛,都有共同的關鍵,那就是都必須發慈悲的菩提心,必須為了引導眾生成佛之故,才有機會成佛。

4. 方便說是世尊佛陀的大慈悲與大智慧,也是一種因緣傳承。因為眾生根性不同,世尊不想放棄任何一人,故只能選擇各種深淺不一的方式來引導眾生,希望得以解救所有人。也說明諸佛都是擁有大智慧,才得以各種方式解釋艱深佛法。更重要的,這樣的大智慧與慈悲也是一種傳承,不但過去諸佛都是如此,未來的諸佛也必須如此。

5. 五千人離席一事,同時說明了種植善因的重要性以及世尊的慈悲。如果過往因為善因不夠,即使福報將至,也會無福領受。此外,世尊因為擔心這些人倘若勉強留下聽聞,之後卻起毀謗之心,反而會讓這些人重下惡果,才會發慈悲心讓這些人離開。等他們未來福慧增長且障業消除之後,自會有其他機緣接觸。

6. 此經特別強調佛法只有唯一一乘,除了破解世人對佛法的誤解,讀解經文過程中,要如同《維摩詰經》中所說,「依於義,不依語。」要求解經文最終的涵義,而非糾結於各種不同經文內單獨提到的重點。也勉勵所有想要離苦得樂的眾生,都不該因為自我的私利,而該發起解救眾生的菩提心。

7.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此經的殊勝功德難以想像,除了眾生若有福份得見都應該勤加讀誦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應該將解救眾生的菩提心掛在心上提醒自己,這將會是最大的福報。

 

(三) 嬰兒想:

 

        好友為了工作的事,多次向我抱怨與哭訴,甚至快要得憂鬱症。

這天,我們又約了吃晚餐,好友哭喪著臉、氣急敗壞地走進餐廳,坐到我身旁。

        「我快要瘋了。」好友才開口,眼淚跟著落下。

        我被這樣的情景嚇到,雖然之前常聽到好友的抱怨,但是從未見他落淚。

        我向正要走近的服務生搖搖頭,示意請他多給我們一點時間。

        我將桌上的餐巾紙遞給好友,不知道該說什麼。只知道他此刻或許更需要一點時間好好發洩。我眼看著好友難過,心跟著糾結。

        「我真的做不下去了,這真的不是人幹的事。」好友繼續毫無頭緒地隨口發洩,隨手擦去臉上的淚痕。

        「發生什麼事了?」我雖然不想讓他重撕傷口,但是又不能不明究理隨意安慰,只能盡量以輕柔的口吻表達關心。

        「我老闆真的很可惡,根本不把我當人看,把我罵得好難聽!真的太羞辱人了!」

        我點點頭,看著他憤怒的表情,感受到他心中的不平。

        「我有這麼差嗎?我已經幫公司賺了很多錢,他怎麼都不提!明明其他人都很混,也很笨,他都不罵他們,偏偏就是要找我的麻煩!」

        他愈說愈大聲,「我覺得他根本只是想要將我趕走。」說完之後,再次拿起紙巾擦拭眼角淚水。

        「愛之深,責之切吧。」我輕聲地說,雖然知道應該毫無幫助。

        「才不是。」他立刻反駁,「他就是看我不爽。對別人,他都毫不要求,怎樣都好,唯獨對我,就連書面報告中的任何錯字或用詞遣字都要計較,而且都用最難聽的話來罵我!」

        「嗯…,」我當然也無法認同這樣的教導方式。

        「難道就不能好好說嗎?一定要這麼傷人嗎?」

        「一點休養都沒有!這種帶人方式,完全都不懂什麼叫做管理!」

        我只能點頭認同,無法插話。

        「委屈你了。要面對這樣的老闆…」我能想像他心中的不滿。

        「要不是為了這份薪水,我真的不想幹了!」好友再次說出想要離職的念頭。

        「的確不要衝動,好好想清楚。如果真的要走,是否也先想好後續的退路,或者要等到找到工作再說?」我想扮演理性的角色,避免搧風點火。

        「現在家裡還有好多間房子的貸款要繳,根本不敢換工作。萬一其他公司更差或者不穩,就糟了。」好友慢慢恢復理性分析,「至少目前我的公司是上市的大公司,薪水福利都好,如果沒有更好的條件,我是不會換工作的。」

        我點點頭,心想,好友的心中早有答案,只需要有個發洩的出口。

        「辛苦了。」我緩緩地說。

        好友搖搖頭,「可是再這樣下去,我怕我真的會瘋掉。」

        「人為何要活得這麼痛苦?」好友又開始糾結,「我真的好恨我老闆,有時候真的很想詛咒他…」

        這種為了五斗米折腰的痛苦,似乎自古以來皆同,我沒有智慧幫他。

        「如果不能改變他,也不能改變現狀,只好改變自己。」我像是冷漠的旁觀者,說著像是教科書中的話,「試著將他的咒罵,當成是鍛鍊你的心性吧,只能看作都是為了你好。」

        「我一定是上輩子欠他,這輩子來還他的!」好友做了這樣的結論。

        我微笑點頭,能夠這樣想,就是一種心情的轉變。

        之後幾乎每個月與好友見面時,我們的話題都差不多。就連結論也差不多。

        好友在自我的煩惱中輪迴,找不到解脫之道。一方面為了支撐優渥的生活條件,所以需要相對應的薪酬,一方面卻又因為必須付出的辛勞而承受相對的高壓,煩惱因而不斷。

        「你不覺得人活著就是痛苦嗎?」有一次好友這樣說。

        我搖搖頭,不想跟著一起悲觀,「不覺得。」

        「怎麼不是?人從小到大,注定都要面對生老病死,更不要說為了生活的掙扎,不都是一連串的苦嗎?」好友不敢相信我竟然不認同。

        「看你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面對吧!」我還是嘗試扮演另一種觀點,「我贊成生老病死這些無可避免的過程,但是微笑面對與痛苦面對,過程的感受就會不一樣吧!從生命的過程中找到正向的能量,或者只想悲觀痛苦地苟延殘喘度過每一天,這兩種人生看到的沿途風景,應該完全不同吧。」

        「不管用什麼心態,最終免不了都是一死。又有什麼差別?」

        「差別在過程,不是結果。」

        「人死後,都一樣。沒有不同。」

        「活著時候的不同,應該可以被察覺。死後究竟有沒有不同,應該沒有人可以證明吧?」

        「死了就死了,什麼都沒有。」

        「你能證明嗎?萬一還有呢?」

        「不可能。」好友斬釘截鐵地說。

        「有一天我們都會遇到,終會自己找到答案。」我微笑以對。

 

        幾個月後,好友在聚餐中帶來好消息,正式接管公司某事業體的大主管,終於逃脫原有主管的折磨,似乎找到解脫。好友的氣色明顯好了許多,連笑容都變多了。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滿感謝我之前的主管。」好友釋懷地說。

        我點頭微笑,真心佩服好友的正面思考,「不錯喔,真難得。」

        「真的。雖然之前真的很痛苦,都快要活不下去。」好友想起過往,還是忍不住尷尬地笑了,「但是現在回頭看,如果不是他,我很多工作上的想法就不會改變,能力就不會提升,更不可能接到這個工作。而且,要不是因為他將我的脾氣都磨光了,我現在應該還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我應該還是會很固執吧!」

        我笑著點頭,「真的。」我知道我們之間的好交情,絕對開得起這樣的玩笑。好友果然也笑了,故意作勢要打我。

        「唉,真的要謝謝他,讓我改變不少。」好友的好心情不減,「我想,他應該一直都覺得我其實有更好的能力,所以才會故意刁難我,而對於其他同事,他也知道他們的能力有限,所以才會特別寬容。說實在的,他也算是因材施教吧。」

        「是啊,算他有眼光。看到你的資質。」

        「難得喔,嘴巴這麼甜,好啦,今天我請客。」

        「就是等你這句話啊!升官發財,當然要請客啊!」我們倆都笑了。

        「不過,」好友心有所感地說,「我現在面對我的下屬,我都不再用罵的,我都會笑笑地跟他們講道理。」

        「聽起來,這也算是你前老闆的功勞喔!」

        「是啊,都是因為他,才讓我知道被罵的痛苦。也才知道管理可以有各種方式。」

        「看來你真的收獲不少。」我很難想像之前那麼痛苦的好友竟然可以有這麼大的轉變。

        「不只如此,我的目標還希望將公司的獲利可以儘可能與所有員工分享。」好友意氣風發地說。

        「什麼意思?」

        「只要公司有賺錢,我會幫他們爭取加薪或者分紅,畢竟所有的功勞都來自每位員工的努力,回饋給基層員工是所有企業都應該要重視的,而不該只有高層獲利而已。」

        「真了不起!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佩服好友的善心。

        「我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這幾年在大公司裡面工作,覺得大公司真的都很自私,只在乎股東獲利。其實當職責或能力愈大,就應該擔負起愈大的社會責任。愈應該要懂得回饋。」

        「我敬你。你真是好人!」我舉起清酒杯敬他,很榮幸有這樣的好友。

        好友笑著喝了一口清酒,「我一直都想要這麼做,只是沒有機會而已。」好友忽然有點感嘆,「人活著,不能只想到自己。」

        我點頭,認真地看著眼前的好友。

        「除了自己要活得快樂之外,也要幫助別人,這樣才會更快樂。」好友真摯地說。

        「再敬你一杯!」我忍不住想要為好友的善心喝采。

        「不過,我沒辦法變成菩薩啦,我只追求小乘之道,要自己先過得好才行,還要滿足我所有物質的生活條件才行,不可能無私地付出。」好友一個大轉折又回到似曾相識的個性。

        「這是小乘的意思嗎?」我對於好友的理解有所懷疑。

        「是啊,佛法有分大小乘,大乘就是解救眾生,小乘就是追求自己的解脫。」好友信誓旦旦地說。

        「應該不是這樣吧…」我很驚訝聽到好友這樣的想法。

        「本來就是。等你去學佛之後,就會知道了。」好友肯定地說。

        「我雖然沒有接觸佛法,但是聽起來很怪。」我沒有足夠的大智慧去引導好友。

        「哪裡怪?」好友故作挑釁。

        「你剛才說,你想要幫助更多人,也覺得那是能力愈高者應該要有的回饋,也說幫助他人才會更快樂。依照這樣的邏輯去思考,怎麼會轉到所謂只求自我解脫的小乘之道呢?如果只是自己解脫了,有什麼好快樂呢?」我用邏輯思維,總覺得好友的想法有點前後矛盾。

        「不一樣啊!一個是今生的社會責任,一個是死後的解脫啊。」

        「還是怪。」我無法認同,「前面的邏輯是只有當別人一起快樂,自己才會更快樂。但是後面的邏輯卻是自己快樂就好。你確定小乘是這個意思嗎?佛法有分大小乘嗎?」

        「沒有怪啊!是你不懂而已啦!等你去看過佛教的經書再說吧。」好友堅持己見。

        「好吧,希望有朝一天我可以找到答案。不過,我記得你之前說過,你說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為何現在又說小乘的解脫之道呢?」我依舊覺得好友的邏輯思維很矛盾。

        「就說你不懂了。」好友繼續堅持這樣的結論。

        「我的確不懂。應該只有佛才懂吧!」我無奈微笑。「希望未來有機會,我們都有福報可以聽聞佛法智慧。」

        「可能你比較有慧根啦,我只要求這一生賺到足夠的錢,然後有機會就回饋社會。」

        「為了你的發心,再敬你一杯。」

        清酒冷冽的甘甜,為那一晚留下美好的記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