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為什麼到無我境界,就能懂得無我境界的根源。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坦夷:坦率平易。 坦誠率真、光明磊落,真誠對待每個人,對自己擁有的隨遇而安,對世界無常則隨順因緣,相信將擁有光明寬闊的人生大道。 《呂帝心經》第十七心:以坦夷心,治危險心。
From 靜思語 FB.

「樊遲問仁。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那麼! 文明與野蠻、城邦與夷狄的差別是什麼?

是感覺! 從有「色聲香味觸法」到無「眼耳鼻舌身意」的有我到無我的進化過程。 因為生命很美好,所想極致得活在當下,體驗最美麗的深奧與神秘,於是想分享給予這份體驗的歡喜,於是完全同理共情他人,想知道怎麼周全周到的給予,終於成功時,對自己而言就是「無眼耳鼻舌身意」,但是卻能活在更高的世界裡,看著自己與他人,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境界,因為境界裡沒有我,就說是無我境界,而還記得到此境界的目的,是為給予分享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歡喜。

於是正大光明,是往前進的方向必然會產生的現象與結果,自己只是懂得尊重與珍惜。 說是「坦夷」,其實只是想分享歡喜的給予,並沒有絲毫的分別心,所以「坦率平易」。



無我境界的來源

無我境界的來源


avatar-img
29會員
834內容數
看見悲劇,不承認,自己就會成為悲劇。 上天讓人看見悲劇,並不是在打擊由歡喜構成的給予,而是祂需要你在這裡。 不逃避,不怪他人取笑,大家都想更好地前進。所以樂天,因為不僅自己相信上天,上天也相信自己,因此才樂天知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在心中自然擁有一片海洋時,就能將世俗的愛情與仇恨,視為能量的凝聚與擴散,而能在表面上隨風起浪得共情,卻因知道愛情與仇恨的真諦,而在內心裡有著暗潮洶湧的潛移默化。 在表面上的一切終將被內心給改變後,便超越於這片海洋,而終於能回到真空中,享受真正的愛情。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無法表達的歡喜,會成為慈悲,進而想盡辦法造福。 而一顆想給予的心,會帶來無限的歡喜。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經由定義生命間距而因此產生的時間,發現刻度可以是分秒、事件、現象、領悟或境界,再透過極致活在當下的體驗,在腦海裡描繪各種可能的現在、再套用在過去與未來,而讓這一刻的瞬間成為永恆,而產生奇異點。 善用並保護好心地,保持大腦高速運轉的人生。
小時候時常被以他者為範例,來教導「You can't do this」,在各方面遭到多次叮嚀,發現生活寸步難行,就會知道「善良」很不容易,甚至以為父母師長不是在否決錯誤,是在否決自己的生命。 當從以上歷程,修行到怎麼做都能帶來美好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是證明自己擁有蓬勃向上生機無限的生命賜予
當在心中自然擁有一片海洋時,就能將世俗的愛情與仇恨,視為能量的凝聚與擴散,而能在表面上隨風起浪得共情,卻因知道愛情與仇恨的真諦,而在內心裡有著暗潮洶湧的潛移默化。 在表面上的一切終將被內心給改變後,便超越於這片海洋,而終於能回到真空中,享受真正的愛情。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無法表達的歡喜,會成為慈悲,進而想盡辦法造福。 而一顆想給予的心,會帶來無限的歡喜。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經由定義生命間距而因此產生的時間,發現刻度可以是分秒、事件、現象、領悟或境界,再透過極致活在當下的體驗,在腦海裡描繪各種可能的現在、再套用在過去與未來,而讓這一刻的瞬間成為永恆,而產生奇異點。 善用並保護好心地,保持大腦高速運轉的人生。
小時候時常被以他者為範例,來教導「You can't do this」,在各方面遭到多次叮嚀,發現生活寸步難行,就會知道「善良」很不容易,甚至以為父母師長不是在否決錯誤,是在否決自己的生命。 當從以上歷程,修行到怎麼做都能帶來美好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是證明自己擁有蓬勃向上生機無限的生命賜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