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8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求助者的內在サイコ・ロック(心靈枷鎖)|解鎖心靈枷鎖:透過心理學來跨越內在的求助的阻礙

本文寫於240731

↑牙琉霧人五道黑色心靈枷鎖

↑牙琉霧人五道黑色心靈枷鎖

#サイコ・ロック

「サイコ・ロック(心理錠)」即是Psycho·lock,我選擇以心靈枷鎖的為對應的翻譯,也有人翻譯為精神枷鎖。

這個名詞來自《逆轉裁判》[1]第二代中,所加入的遊戲系統。

《逆轉裁判》是一款法庭戰鬥冒險遊戲。每一個章節是一個案件(怎麼有種行走的死神的既視感),玩家在開庭前調查線索,詢問相關證人,最終在開庭的時候,透過法庭攻防,替無辜的被告爭取無罪判決。

在第二代,主角獲得關鍵道具「勾玉」,在調查階段,詢問證人的時候,可以出示勾玉,看見關鍵證人對某個話題(秘密)的心靈枷鎖,嘗試以證物或人物資訊,來突破這位證人避而不談的心靈枷鎖,取得關鍵事件的情報,才能推進劇情,爭取無罪判決。


這個「心靈枷鎖」導致一個人對某事避而不談的情況,就是我今天想要寫這篇文章的主題。

在《逆轉裁判》中,內在藏著心靈枷鎖的人,所呈現出的模樣,是被詢問時,語焉不詳、含糊不清、似是而非、顧左右而言他,滿臉寫著:「我在呼嚨你」[2]的模樣。


這是被動情境,被詢問而產生的反應;但其實,當我們想主動開口時,也會遭遇類似的心靈枷鎖,只是我們沒有一個勾玉,把這道箝制心靈的枷鎖,視覺化,呈現並凸顯遊戲一道一道關卡的感覺,不容易細微的分辨出這個感受的內涵。

#求助者的心靈枷鎖

其實,我之所以會想寫這個主題,是我意識到我的內在,也有秘密的心靈枷鎖,在開口求助上。

最近在生活上,遭遇了一件讓我充滿負向情緒的事情,一邊自我懷疑,一邊深感委屈,又充滿憤怒與不公平的感受。這件事情席捲我的生活,從開始至今,讓我吃飯、睡眠,都有受到影響,不過畢竟有在調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所以還是能夠好好睡覺,只是心情比較煩,想要和一些朋友求助,說說我遇到的狀況,聽聽他們的安慰以及觀點。

在我想要主動開口求助時,我發現,一部分的我很渴望開口和某人談這件事,另一部份的我卻僵住了,這是一種原地動彈不得的感受。

那個僵住的我,在心中說了好多、好多的話。

這一次,我突然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的內在,為什麼長成這個形狀。

#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的自我保護機制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接受到或覺知到,來自重要他人的愛,其實會難免隱約可以感覺到,這個「愛」是基於某種條件才存在的。為了讓自己能夠符合獲得愛的條件,才能取得資源,存活下去,我們將這些成長的經驗,內化為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在內在運作模式中,我們紀錄下每一次的經驗,有正向的,也有負向的,也有混雜的,而其中都會塑造(shaping)出個人對自身的觀點及自我期待。

我有沒有表現「好」?有沒有表現「乖」?有沒有表現「優秀」?要達到某些標準,才能夠獲得重要他人的愛,這就是心理學所談的「有條件的愛」及「無條件的愛」。前者就是前面的敘述,基於自身的表現才能被愛;而後者讓人「體驗」到不管,無關於我們有沒有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是值得被愛的人。

在大多數人的成長經驗中,「無條件的愛」是不存在的,甚至無從想像的。

因此,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經驗,是我們的內在某部份是「可愛的」,而另一部份是「不可愛的」。

於是在我們的內在反覆印下如此的認知:

把「可愛的自己」展現出來,把「不可愛的自己」藏的好好的,如果某一天一不小心露出不可愛的那一面,就沒有人,甚至是自己,都不會愛自己了。

於是,這樣的認知,在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3]裡面,建構了一個自我保護的機制。

這個機制的焦點向外,不管自身內在的感受如何,而是專注於外在的形象層次。時時刻刻檢驗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沒有政治正確?有沒有正能量?有沒有符合社會期待?有沒有言行一致?它甚至是審查自己所呈現出來的模樣,確保自己得以被這個環境所接受、接納的。

自我保護機制透由謹慎的篩選,極力確保自己呈現出能夠被接受的樣貌。

而且,這個接受不只是指他人的角度,更是自己的角度。

#內在黑箱子(Black Box)

之前在【地球水族箱—談覺察、選擇,與自由】的內容,提到內在黑盒子的概念:

A(Activating event)促發事件→B(Black box)■內在黑盒子■→C(Consequence)情緒與行為的結果

這個「B(Black box)■內在黑盒子■」,可以與剛剛提到的內在運作模式,一同結合思考、理解。我們的內在承載了從小到大的經驗,可能在意識或是潛意識,於是形成B(Belief)信念。

剛剛提到:

那個僵住的我,在心中說了好多、好多的話。這一次,我突然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的內在,為什麼長成這個形狀。

當我想著要和誰誰誰分享,我所遇到的事情時,我心中冒出了這些話:

「我是不是其實在賣慘?」、「這件事會不會其實是我的問題,我跟人家講了,他們怎麼看待我?」、「說了會破壞我的形象嗎?」、「對方真的能夠理解嗎?」、「會不會反過來責罵我?」、「說了又可以怎樣?」

這些台詞、想法、念頭,完全讓我封死自己開口的動作。

這完全就是,心中瞬間上了十把心靈枷鎖的感覺,而且還是自己加諸於心上的。

在這一次,當我想開口求助的時候,內在真的是想要「賣慘」嗎?我釐清之後,我覺察自己內在沒有需要賣慘的需求,我和朋友訴說的動機,是渴望被聆聽跟得到新的觀點。(當然,如果你是的話,也可以正視自己想要被同情的內在渴望與需求)

#探索內在的負面感受

在我在內心冒出那兩句話時,我的內在充滿難受、自責、羞愧等等的感受,這些感受的張力逐漸升高,但我已經準備好面對與經驗了,所以即便難受,也只是難受而已。感受在被充分經驗完之後,其實就會消退。其實壓抑感受,反而是替這些感受蓄力。給予這些感受空間釋放能量,於是它們不必以如影隨形的方式,不斷潛伏在心情之中,偶爾冒出頭來。反覆的壓抑,猶如打地鼠,感受為了被看見而不斷反覆湧起,不斷創造存在感,反而更加干擾當事人的日常生活。長期來說,壓抑反而形反效果。

如這句話所說:

視悲傷為正常現象,描述它、理解它,接受它,之後它便會消失,永遠地消失。 ——《當富豪遇上僧侶:一個逆轉人生的真實故事》

其實類似的話,我們也是聽過很多次了,但就是很難做到,一部分感受的層次,可以參考以下我的經驗,而另一部分自我保護機制的部分,就繼續往下看囉!

在經驗到難受、自責、羞愧等等的感受的同一時間,我內心的感受蘊含高張的能量,隨著觀察自己的感受,這個能量慢慢消退,而伴隨這個想法:「那為什麼,我的內在怎麼又會有這句話呢?」,內在的感受開始轉為好奇。在我保持內在的好奇而沉思的同時,剛剛那些令人難受的感覺,如此慢慢地消退了。

有些人有內在的負向自我內言,意思是對自己所說的負向語句,包含自我批評、自我責罵、自我貶低等等,來自成長過程中,內化原生家庭的教養,但我家裡的教養沒有特別強調這部份,所以有時候不知道哪裡來的,也是正常的。

通常有這些負向自我內言,其實是我們所接受到的教養中,因為誤會這是「為你好」、「被社會接納」的唯一方法,所以我們就以為,為了自己的「好」,非得每件事都要言行一致,只能有完美的形象,甚至不可以說髒話,等等怎樣怎樣,才能獲得認可與支持。

但實際上表達「負能量」的台詞,這幾年越來越盛行,emo(低潮?負向情緒滿載?)的用語、概念也被廣為知曉,但這不一定代表,每一個人內在關於這個主題的心靈枷鎖,就此破除、消融。

#消融心靈枷鎖

在《逆轉裁判》中,使用勾玉,進入心靈枷鎖的系統內,開啟相關的話題,這時候,對著關鍵證人,出示對應的證物或人物資料,一旦正確,遊戲就會顯示出心靈枷鎖被破開的動畫,代表證人打開心防,對你訴說某一段陳年往事…

在內在黑盒子中,破除、消融心靈枷鎖,也是類似的過程。

以我的經驗為例,當我試圖理解並正視內在的聲音,讓它們浮上意識表層:

  1. 「我是不是其實在賣慘?」
  2. 「這件事會不會其實是我的問題,我跟人家講了,他們怎麼看待我?」
  3. 「說了會破壞我的形象嗎?」
  4. 「對方真的能夠理解嗎?」
  5. 「會不會反過來責罵我?」
  6. 「說了又可以怎樣?」

這時候,就像是出示勾玉一樣,將這六個想法,具體化為心靈枷鎖。這六個心靈枷鎖,讓我無法開口求助,讓我的困難,成為了一個「秘密」。

在《逆轉裁判》是出示對應的證物或人物資料來「破開」對方的心靈枷鎖,而放在我們身上,則是一次又一次的,以「覺知」來「消融」自己內在的心靈枷鎖。

覺知可以簡單分為內在與外在的面向。

  1. 「我是不是其實在賣慘?」→內在面向:我釐清自己內在的動機,並沒有賣慘的需求,這道阻抗我開口的心靈枷鎖,也鬆綁了
  2. 「這件事會不會其實是我的問題,我跟人家講了,他們怎麼看待我?」→外在面向:「如果這個朋友因為我坦誠我所遭遇的困難,而遠離我,那這也是一個篩選朋友的好機會」
  3. 「說了會破壞我的形象嗎?」→外在面向:同2.
  4. 「對方真的能夠理解嗎?」→內在、外在面向:我可以選擇能夠理解的人說
  5. 「會不會反過來責罵我?」→外在面向:同2.
  6. 「說了又可以怎樣?」→內在、外在面向也許我的心情可以變好,在還沒說之前,我們沒辦法預設結果。

剛好這六個心靈枷鎖,有內在面向,也有外在面向,也有綜合兩者面向的內容。

在內在面向的層次,我們可以澄清確認自己的動機與感受,或是暫時以括弧來封裝尚未清楚的感受,可以在括弧填入描述,來表徵這個感受,例如:(讓我喉嚨被扼住的感覺)。

在外在面向的層次,我們可以核對、校準自己的想法與外在客觀現實的落差,我們不能未卜先知,的確可能發生負向的外在結果,但不代表每一次都會這樣發生。

透由這樣覺察與分辨的過程,我們可以逐步消融心靈枷鎖。

接下來談談,我在【地球水族箱—談覺察、選擇,與自由】最後一段的下集待續段落中,提到:「如何讓你的內在黑盒子,成為你的內在穩定力量」

#「內在穩定力量」之源頭

在上方「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的自我保護機制」的段落之中,談到為了獲得「愛」,這是我們成長必不可或缺的養分,這其中包含了物質與精神等內涵的愛,因此我們得要有這樣的自我保護機制,讓我們被環境接納、認可,而能夠存活。於是,每一個人內在的黑盒子,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長大,培養出個人的內在運作模式,其中蘊含不同的心靈枷鎖,這是你獨一無二的自我保護機制。而這些自我保護機制,其實源自各種「愛的元素」。

愛的元素有哪些呢?這部份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在此先略過細節不談,單就「愛的元素」這個概念,可能具有的成份(子概念)來理解。

舉例來說:

#愛的元素:保護

這是一種保護的愛。我們旁觀別人的保護,或是自身被保護的經驗,讓我們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其中蘊藏了你對自己的愛。

#愛的元素:滋養

滋養聽起來有點抽象,其實是一種「回血」的感覺。吃到美食,感覺很幸福而回血;看到小動物,感覺很可愛而回血,與人或動物的肢體接觸,可以帶來撫慰的感覺而回血;看到令人振奮的消息,也會提振自己的精神而回血。這些回血,甚至會被稱為療癒的感覺,當你主動尋找滋養的感覺,其實蘊藏了你對自己的愛。

#愛的元素:逃避

面對一些壓力,當你的(潛)意識心靈,感受(或預期)自己還沒有辦法承受的時候,我們可能會以「逃避」的方式來因應。常見的逃避如避免衝突,因為衝突的場面對自己來說太高張了,無法承受;或是看到伴侶出軌,因為不敢面對真相,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是一種逃避;也有可能小時候曾經被嚴重的傷害過,記憶中已經刪掉了創傷事件,但還是有一些觸發的線索會隱約困擾自己,這種遺忘創傷事件,也是一種逃避。逃避以避免自己承受那些過於衝擊的事件,留待未來有機會再處理,其實蘊藏了你對自己的愛。


以上這三種內在對自己的愛,只是眾多愛的元素之一。

我想要告訴你的是,無論你知曉與否,其實我們內在本來就蘊藏著,對自己的愛。

這一份對自己的愛,是我們內在穩定力量的源頭。

怎麼開始呢?從接納自己出發。

#接納

如前文所提:「而且,這個接受不只是指他人的角度,更是自己的角度。」

每一份接納,都是你覺知自己對自己的感受之後,告訴自己:「啊!我更認識我自己了,原來我的內在,有這樣的感受、想法、信念,或是情緒。」


接納,讓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接納對自己的負向評價。

接納自己失控的那一面。

接納自己即便努力了,也可能得到失敗的結果。

接納自己在開口求助時,所體會到脆弱感。

接納自己對自己好生氣、好生氣。

……


覺知與接納有細微的差異,覺知能夠讓你逐步消解心靈枷鎖,融化鎖頭,可以拆下來,放在旁邊,減輕心靈的重量負擔;而接納則是讓你更貼近自己、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將心靈枷鎖徹底消化,變成你的內在滋養自己的養分—愛。

於是,對自己的接納,會逐漸滋養內在對自己的愛。

#愛的源頭:內在恆定之力

你必須愛你自己,始終如一且時時刻刻地愛你自己,愛你所有的稜稜角角,接受所有的優缺點,因為這就是你的本質,也是你所以是你的原因,這正是通往幸福的鑰匙。 ——《當富豪遇上僧侶:一個逆轉人生的真實故事》

當愛自己的能量,能夠穩定的紮根在你的心輪、內心深處時。當你需要的時候,你知道你的內在,有無盡的愛,蘊藏在心中,你知道自己始終不會失去愛。

你內在所蘊藏的愛,猶如一把鑰匙,對應自己內在的鎖,因為你內在已經充滿對自己的愛,於是外來的負向能量,沒有對應的鑰匙,無法進入你的心中。在你的內在,蘊藏對自己無窮無盡的愛,而外在的欺侮,質疑,否定,詆毀,不得其門而入。

這個鑰匙是一種頻率,外在能量要先符合你內在的愛,所對焦的頻率,就像是通過濾網。你有寬廣的愛,全然包裹著自己,外來能量在頻率不吻合的情況下,無法強行通過,勉強過篩,只會留下同質的能量—基於愛的動機,而能夠進入到你的內心。

上述的內容,可能對你來說很抽象,對自己的愛,蘊含著極大的力量與能量,這沒辦法像是武俠小說一樣繼承內力達到,所有內在心念的調整,都是一步一步的過程,紮實的一步一腳印,你會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專屬於你,愛自己的個人祕笈。

這是你恆定於你的內在的力量,也就是我前面所提到內在穩定自己的力量,基於外界的愛,需要外求,並非真實,也不穩定;任何物質帶來的感官刺激,終將會消退,而只有內在精神的力量,會持續的在你心中恆定,這才是真正穩定自己的力量。

#後記

如同前文所提,在我意識到這個心靈枷鎖時,驚覺也許這是許多人卡在開口求助的原因,只是每一個人的心靈枷鎖不一樣,所以才寫了這篇文章,協助讀者鬆綁心靈枷鎖。

另外,在逆轉裁判中,黑色和紅色心靈枷鎖,有不同涵義,大家可以自行搜尋。

因為趕著參加7/31截止的活動,這篇文章寫的比較倉促一點。

希望大家看得懂,不懂歡迎提問~我會回答的!!

感覺繼續寫下去,可以出書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